本日的风吹向你下了雨,
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喷鼻香自来,
在别处沉默相遇和期待。
飞机飞过 车水马龙的城市,
千里之外不离开。
把所有的春天 都揉进了一个清晨,
把所有停不下的言语变成秘密关上了门。
莫名的情愫啊 叨教谁来将它带走呢,
只好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宋佳一如既往地俊秀,而且柳琴功力很深,这首曲子非常好听,但是个人私下里以为《东风十里》这个歌名有点不是很恰当,或许词作者很喜好墨客冯唐的《春》: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东风十里,不如你。
当代诗不须要仔细去理解它的意思,细品意境就好,冯唐的诗里 “春水”、“春林”和“东风” 三个意象挺好, “东风十里,不如你”,是化用杜牧的“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掐头掐尾再加一个“你”字,难道是偷师江西诗派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大法?
但是,杜牧诗中“东风十里”的喻意比较分外,拿到现在来夸奖别人尤其是女性不太得当,如果用东风数里,东风百里,东风千里,乃至东风千万里,都比“东风十里”好。
由于东风十里是一个有由来的词,历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引用过这个典故。最早利用“东风十里”是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期间精彩的墨客、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著名墨客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大才子,当然少不了风骚美谈,他生命中最好的十年都在扬州这个繁华都邑度过,在这里,杜牧的政管理想得不到施展,只能频频流连与各个花街柳陌,沉沦在一个又一个歌姬的怀中。他的《遣怀》诗便是这十年沉沦的总结: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江淹曾经说过:“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多情之人每每离去之际尤其伤感,杜牧自然是风骚多情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赠别》诗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诗如果用口语来翻译或阐明就韵味全无了,就大致说说诗中的意思吧,这两首诗是在说:这个女孩子年纪只得十三四岁,像早春那豆蔻枝头含苞欲放的花苞,这些年来阅尽扬州十里长街上的青楼伎馆,没见过一个女孩子能比得上她。
“东风十里”指扬州浩瀚青楼伎馆中的万千佳丽们。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东风十里扬州路,渲染出江南大都邑富丽豪华的派头,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青楼伎馆云集,美女如云。
“珠帘”是青楼伎馆的标志性设置,就彷佛古代的酒楼挑出的酒幌子,"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十里扬州路,不知有多少珠帘,以是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没有一个及得上她。
北宋秦不雅观曾作《八六子》词曰: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东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喷鼻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秦不雅观写于元丰三年(1080)的一首怀人之作, “八六子”是词牌,最早见于《尊前集》中所收的杜牧之作。这一年,秦不雅观在扬州意外地遇上一位多情的女子,记住了,还是在扬州这个佳丽地,秦不雅观既用杜牧用过的词牌,又用杜牧诗中的典故。“夜月一帘幽梦,东风十里柔情”,词意取自杜牧“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暗示那位女子出自青楼伎馆,是位青楼女子。
南宋词人姜夔自度曲《扬州慢》并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冷落,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东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薄暮,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这年姜夔途经扬州,亲眼目睹了战役洗劫后扬州的冷落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这里的“过东风十里,尽荞麦青青”,用唐代“扬一益二”中扬州那十里长街青楼伎馆无数的盛况,反衬如今战后残破成了庄稼地的荒凉。
综上,如果论及“东风十里”的原意,“东风十里”意喻是扬州那最繁华的十里长街上青楼伎馆中的歌姬艺伎,“不如你”中的“你”也是一位仙颜的歌姬艺伎。因此,为求用词谨慎,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东风十里不如你”去夸奖别人,以免闹出不必要的误会,弄得彼此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