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曹奕博

  采访郑好好是职业生涯中最奇妙的体验——虽然的职业生涯倒也不算长。

巴黎奥运会  记者手记采访郑好好觉得好好 休闲娱乐

  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年事最小的参赛选手,郑好好在11岁的第360天登上奥运会女子碗池的赛场。
初赛中她第一滑发挥稳定,但在接下来两滑中考试测验高难度动作没能成功,终极以第一滑的63.19分完赛。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
新华社 杜宇 摄

  当赶往稠浊采访区时,创造这里已经挤满了“蹲”郑好好的各路同行。
说实话,采访一个11岁的小朋友对来说还是头一回,无从下手之时想起了同事对她的描述——她不只是个小孩,还是个话不惊人语不休的“小孩姐”。
便决定改变以往的采访套路,和郑好好来个松弛的“聊到哪算哪”。

  “本日的表现很精彩。
”说。

  “还行,还行。
”郑好可笑着接过话来。

  “但是满分10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3到4分,由于后两滑失落误了。
哎,您等一下,刚刚比赛我手蹭破了。
”不等发问,爽朗的郑好好边整理脸颊和手上的伤口,边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她的思维跳跃速率有点跟不上。

  “抱歉,您连续。

  被问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感想熏染,这个11岁的小孩又瞬间切换成“小大人”,揭橥起了看似正式、实则搞笑的赛后感言:“很愉快,很自满能代表国家出场,也要感谢我的妈妈,她付出了很多,还有领导那些的……(这是)比较官方的回答。

  在郑好好眼里,奥运会是她来“玩”的地方。
“(比赛)不会紧张,放轻松才会减少失落误。
比较我在家楼下滑滑板,奥运会没什么太大的差异,这里便是人多一点。

  齐聚22位天下顶尖滑手的奥运会碗池赛场,给郑好好“玩”的韶光并不多。
她在面对一众更有履历的滑手时,想要晋级只有八席的决赛,目前还不太现实。
比赛之外,郑好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只有每个初赛小组的练习韶光。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
新华社 程敏 摄

  紧张的赛前试滑阶段,郑好好向不雅观众展现了她的“松弛”。
本组别的5名选手都在练习时,郑好好却被身后大屏幕播放的奥运会宣扬片所吸引,过了一阵才回过神来。

  由于每位运动员在碗池中试滑的线路、速率不同,且没有固定的下池顺序,选手们常日要在热身时抢园地。

  “我抢到了,但不多。
”郑好可笑着说。
和今年6月尾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一样,年事最小、资历很浅的郑好好,还不敷以和“大孩子”抢园地。
但在巴黎,她丝毫不怯场。
而同场比赛的滑手也会默契地在几分钟里同时让开园地,让郑好好进池热身。

  故意思的是,在混采区和郑好好谈天的同时,来自巴西和加拿大的也聚过来负责地录音,虽然他们听不懂中文,但显然已被这个自傲爽朗、热爱寻衅,同时又敢于在大舞台上展现自己态度的小姑娘所吸引。

  这时候,郑好好的教练、美国人维恩怀特走了过来,这位仅执教了郑好好6个月的资深滑手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便是不可思议。

  8月6日,中国选手郑好好在比赛中。
新华社 程敏 摄

  初赛第18的排名为郑好好的奥运之旅画上了句号,刚刚小学毕业的她聊到自己的同学,更加滔滔不绝,脸上洋溢着快乐。

  “我们班有个微信群,同学们在里边为我加油打气。
看了他们的留言,我特殊愉快,觉得一点也不紧张。
我的闺蜜还把她的微信状态改成了‘祝闺蜜夺得奥运金牌’。

  末了,问她会怎么跟家人朋友讲述这段经历,小姑娘又是语出非凡:“不能表现得太自满吧,我想想啊……就说抽空去参加了个奥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