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道为核心的党中心倔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办理了许多长期想办理而没有办理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近期,南国早报客户端组织全媒体宣布组分赴全区各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各行业取得的非凡造诣深入采访。即日起,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期”专栏开设“非凡十年·自满八桂”子栏目,全方位、多层次宣扬八桂大地的历史造诣和宝贵履历,展示公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得到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请垂注。
============================================
2016年6月28日,南宁地铁1号线呼啸而来,“梦想列车”驶进现实。这条地铁线的开通,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重大意义:广西成为我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6年来,南宁地铁培植跑出“加速度”:从“一”到“十”,再到“井”字;开通5条线路、线网总长度超128公里、日均客流量超80万人次;从缓解交通压力到拓展城市空间,再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地铁,正让这座奔向当代化国际大都邑的城市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俏丽!
线网成型 开启智能城轨新纪元
2016年6月28日,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开通试运营,南宁步入地铁时期。
地铁1号线列车驶出屯里车辆段。
6年韶光,更多的地铁线路从蓝图变成现实。
2021年12月16日,南宁城市轨道交通的版图上新添了一条对角线——南宁地铁5号线。这是华南地区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南宁正式开启智能城轨新纪元。
南宁地铁5号线堪称“换乘之王”,可以实现与1、2、3、4号线换乘。随着这条线路的开通,南宁轨道线网框架基本成型,市民基本实现“轨道+公交+出租汽车+非机动车+共享单车”便捷换乘模式,城市交通得到可持续深化。
从位于兴宁区的明秀路搭乘地铁,中途不用换乘,半个小时就能到达位于江南区的公司门口——随着南宁地铁5号线的开通,市民甘师长西席享受到了“点到点”的便捷出行体验。刚买两年的汽车闲置下来,他干脆把车开回了北海老家,留给弟弟利用,“现在搭地铁太方便,我在市区都不用开车”。
“在地铁沿线的站点,有很多景区、美食街、购物阛阓,乘坐地铁就能到想去的地方,速率快、不拥挤,对外地游客太友好了!
”玉林人林女士说,以前在南宁东站出站之后,要排队搭公交车,韶光久且很拥挤,自从有了地铁之后,出站直接进地铁站,不到20分钟就能到达市中央,出行效率大大提高。
“地铁开通后,可以逛街用饭的地方逐渐多了起来。”市民梁师长西席说,和朋友们相约,只需说地铁站名就行,“去哪儿都不以为远,坐上地铁20分钟就到,坐地铁不用担心堵车,也不用为停车烦恼,地铁让全体城市更鲜活了”。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5月中央城市客运量》显示,今年5月,南宁市的客运量为2514万人次,排在全国第11位,处于中上水平。
15次调图提速、行车间隔最短3.5分钟、日均客运量87万人次、总客运量超12亿人次……南宁地铁开通6年来,邕城市民的出行习气和城市交通格局产生了剧变,“说走就走”和“说走速走”成为现实。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畅通,极大地缓解了沿线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了城市品质,成为展示首府新形象的新窗口。
激活商业 网络效应带来新商机
6月26日,五象新区的宜家南宁阛阓里人头攒动,顾客们正忙着购物、吃喝、电玩、拍照……市民黄女士和男友正在挑选家居用品。半个多小时前,两人从长堽路的家中出发,搭乘地铁3号线来逛宜家。
市民乘坐地铁3号线。
“以前逛街一样平常都在小区附近的商超,现在地铁出行的便捷度越来越高,哪里新开了阛阓,搭上地铁都能去。”黄女士说,一些地铁和阛阓还实现了无缝连接,紧邻地铁站点的阛阓就成了她周末打卡地,让购物消费有了更多新选择。
在老一辈南宁人眼里,逛阛阓就得去朝阳广场;石埠、西津、玉洞、大沙田则属于郊区……然而,随着南宁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将人群迁移向了各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商业中央,城市发展呈现新格局:地铁1号线串起西大、朝阳、金湖、会展·航洋、万象城等五大商圈;地铁2号线加速安吉、北湖、亭洪路、大沙田等商圈形成与繁荣;地铁3号线、4号线则直接带动五象新区的总部基地、宜家、万象汇、万达茂等新兴商业综合体的人气。
地铁1号线串起了金湖、万象城等商圈。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举动步伐一样,它的生命力在于“网络效应”,线路越多,代价就越大。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路网中主要的一环,优化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推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和增值,新城市核心不断呈现。
自治区政府参事黄健表示,南宁地铁5条线成网运营,激活了地铁沿线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方案(2021—2035年)》提出,南宁未来将建成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打造4个副城新城。目前,快捷、正点、绿色的地铁出行带动了多个商业中央的培植,南宁的流利和消费领域发生了质的变革。伴随着5条地铁线路的成网运营,地铁所辐射的区域将依赖快捷的交通,进一步向零售商业发展功能聚拢,这不仅会大大方便市民的出行,密切不同区域之间的来往,而且将重塑南宁现有的商业格局,创造出新的商机,助推南宁发展。
城市终年夜 城郊生活被重新定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宁市的城市核心在如今的“三街两巷”一带,古城路都已属偏远路段。改革开放后,城市逐渐东扩,园湖路、东葛路逐渐热闹起来。1993年,南湖大桥建成通车,为城市进一步向东发展打下根本。接下来,埌东片区开拓、城市培植“136”工程、东盟商务区与凤岭片区、五象新区等培植开拓工程相继而来,南宁市的城市培植驶入了“高速路”。
80后刘女士说,上世纪90年代,她出行的紧张工具是自行车,南宁市内绝大部分地方,骑车半小时就能到达。跨入21世纪后,2003年,她骑车到住在埌东客运站附近的同学家做客,来回韶光超过一个半小时。如今,搭乘地铁,半个小时就能一个来回。
出行办法的深度嬗变,是南宁城市发展的缩影。南宁地铁谋划开建的那几年,也是南宁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几年。
交通兴,百业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院道交二所道路室主任董厚伯认为,地铁是一种交通办法,更是一种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南宁地铁“双横”牵东西,“双纵”联南北,对付城市发展而言,由地铁方案的方向勾引城区人口的迁徙,为新城区带来活力,并缓解老城区压力;由地铁提高方向带来市区观点的延展,可以促进城市加快发展,一批城市次中央或新的区域中央将逐步形成,不断优化城市未来发展格局。
南宁地铁开通运营6年来,很多“老旧偏”片区被拉进半小时地铁生活圈。以地铁2号线为例,西津、安吉、玉洞、金象等片区曾是“南宁城郊”的代名词,如今,从玉洞片区到朝阳路一带,只需约20分钟;经换乘到东盟商务区、金湖CBD等片区,只需40分钟以内。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的成分,人们常日选择在间隔市中央近或间隔事情地点近的地方生活。当有了地铁交通后,当路程不再是人们考虑选择居住地的紧张成分时,人们的地域不雅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居住在郊区,上班在城里”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办法。
仅仅能连接主城区还不足,南宁对交通网的方案培植还有更大的蓝图:去年12月,最新的《南宁市综合交通方案(2021—2035)》显示,方案期轨道线网方案由13条线路组成,包括8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环线和4条轨道快线,规模约592.6公里,形成“环线+放射线”“快线+普线”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实现城市主副中央、主要枢纽、相邻副中央间30分钟可达,城市主中央至外围新城轨道全程出行实现45分钟可达。如果上述新建轨道项目成功获批履行,将助推南宁培植成为海内衔接顺畅、国际互联互通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南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容许,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