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仕林独自一个前往金山寺寻父,此时剧中涌现这样一段配唱——
起悲风四下铜铃响,飘苦雨层层碧互寒。
万树松涛难见日,竹竿竹叶不见天。
痴儿仕林寻亲父,冷冷山门在面前。
寻亲父,在面前,寻亲父,在面前。
这段唱词的前四句形象地描述出仕林寻父路上的各类自然景不雅观,大体上意思都比较随意马虎理解,但个中第二句中的“碧互寒”该如何理解呢?彷佛让人以为有些费解……
要阐明清楚这个“碧互寒”,我们首先来找找这段唱词的出处。出身于清光绪年间的子弟书《祭塔》中有这样一段:
小状元为母的心肠情切切,亲到雷峰摆祭筵。一步一哭来至西湖上,早看见宝塔巍巍上插天,眼望塔儿心痛碎,说我的娘尸骸在里边,心忙步急来至塔下,见那一种悲惨的景况也甚暗澹,但只见愁云密锁在塔顶儿罩,黑雾周遭把塔座儿瞒,起悲风四下里铜铃响,飘小雨十三层碧瓦寒。万树松涛密密浓荫难见日,千竿竹叶萧萧暗影不见天。几座山千秋不断相环抱,一湖水万古长流永不闲。路阁下荒草成丛如人立,塔尖儿上怪禽号泣似呼冤。碧琉璃日久年深光尽落,画雕梁雨打风吹色不鲜。斜挂着半竿竹影横残照,下应着一道寒泉起暮烟。便是旁人到此堪垂泪,何况他亲养的孩儿怎不悲惨?
关于子弟书的科普,大家可以参考:《新白娘子传奇》知道在劫难逃 白素贞母性产生发火 飙歌致敬子弟书
这段描述状元祭塔的唱词中有四句竟与剧中仕林寻父的唱段惊人相似!
只是为适应《悲情面具》的曲调演唱而编削了个别字词:起悲风四下里铜铃响——起悲风四下铜铃响
飘小雨十三层碧瓦寒——飘苦雨层层碧互寒
万树松涛密密浓荫难见日——万树松涛难见日
千竿竹叶萧萧暗影不见天——竹竿竹叶不见天
然而,其他三句的改编都比较随意马虎理解,唯有第二句有点奇怪:
原诗中的“飘小雨十三层碧瓦寒”说的是小雨飘落到雷峰塔碧绿的瓦片上,让人感想熏染到丝丝寒意;而剧中却唱作“飘苦雨层层碧互寒”就说不通了——
这显然便是编剧的笔误,将原来的“瓦”字误抄成了“互”字,“瓦”和“互”如果写得轻微潦草一点,是极有可能看错的!
以是导致演唱演员也随着错了……大家以为是不是呢?实在《新白娘子传奇》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形涌现过,比如我们此前考据过的:《新白娘子传奇》媚娘绣西湖 配唱古诗《雷峰落日》竟然唱错了?
仕林来到金山寺寻父。许仙面对溘然找来的儿子,一时竟不敢相认。此处配有这样一个唱段——
啊……相逢咫尺间,顷刻天样远。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
这几句唱词也是有出处的。此前我们已经理解过的清代戏剧家方成培所作《雷峰塔》传奇剧本第三十二出《祭塔》中,许士麟高中状元,还乡祭塔,却依旧无法救母亲出塔,失落落之际,唱出下面一段:
〔小生〕哎呀,我那母亲呵!
【前腔】十余年,苦忆慈亲面。望云飞,晓夜凄惶有万千。甫巴得目前一见,便时时侍奉周旋,也难补前头慕怨。那知又咫尺间,顷刻天样远。空悬恋,良辰吉蠲,恨不得铲平七级,顷刻雁堂前!
〔杂上,小生换衣拜介〕【尾声】〔小生〕慈帏拜别西湖畔,奈百结愁肠展转,都付与落日烟芜哭杜鹃。前几句的改编都还算顺溜,但剧中却把“付与落日烟芜哭杜鹃”改成了“付与夕阳笑杜鹃”——
为什么要把“哭”改成“笑”呢?莫非又是字形上的谣传?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这里的“笑”可理解为一种“无奈的苦笑”,更加映衬出许仙父子相见却不得相认的悲苦和无奈——那么到底是“哭”好?还是“笑”好呢?
欢迎大家不才方留言磋商,踊跃发言的朋友将有机会得到《揭秘白蛇传》作者署名限量版图书哦!
更多《新白娘子传奇》原型考据唱词篇
敬请关注白学会近期更新——
点击“理解更多”获取《揭秘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