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 晨阳】台湾媒体27日表现亢奋,聚焦首艘低廉甜头潜艇“海鲲”号当天“浮起来了”。
这是该潜艇自去年9月举行下水仪式后,首次对外展示完全全貌并真正“下水”。
不过对付这艘依赖多方技能拼凑出来的潜艇,就连岛内专家也承认,真实战力恐怕难以知足台军设想。

首次对外展示全貌

首次对外展示全貌台军自造潜艇距实战还有多远 汽车知识

据台湾《联合报》27日宣布,卖力“海鲲”号潜艇建造事情的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简称台船公司)宣告,当天已完成低廉甜头潜艇原型艇“海鲲”号的“浮船测试作业”,顺利将该艇从台船封闭式组装工厂经由浮船作业移至干船坞,经由漫长作业后,确认该潜艇建造工程第一阶段各项水密性能、重量掌握、稳度与各舱压载皆符合设计预期标准。

台湾中时新闻网称,“海鲲”号于26日从组装工厂被拖出后,转移到3.5万吨的浮动船坞。
27日早上,在4艘特战突击艇的戒护下,浮动船坞开到航道后注水下沉,“海鲲”号得以第一次“下水”。
宣布称,由于此前岛内对这艘低廉甜头潜艇多有批评,乃至嘲讽“下水就会沉没”,因此该潜艇终极浮在水面时,围不雅观民众还大肆庆祝“浮起来了”“没漏气”。

浮动船坞上的台湾“海鲲”号潜艇(台媒)

台湾TVBS新闻网28日称,在去年9月的“下水仪式”上,“海鲲”号的舰艏及侧向声呐、鱼雷发射管等多个主要部位都被故意遮挡,而27日该潜艇才首度完全展示全貌。
该潜艇的舰艏及船舷侧向声呐阵列、鱼雷发射管、进排水口、X型尾舵等清楚可见,舷侧后半部还有12个圆孔,推测是用于发射鱼雷诱饵,只有7叶螺旋桨推进装置仍被帆布包裹。

宣布还引用台湾专家的剖析称,通过螺旋桨的形状就大概可以推算出潜艇的转速和静音性能,“水下作战是声音的战役,识别潜艇的主要办法为声纹,每艘潜艇因螺旋桨角度等多重成分而拥有独特的声纹。
因此‘海鲲’号的螺旋桨仍以帆布包裹,避免暴露而被对手反推其性能数值。

台湾《自由时报》剖析称,值得把稳的是,“海鲲”号舰体下方也被网格状材料周详包覆,台“国防院国防计策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认为,这是该潜艇侧向声呐的位置,搭配舰艏环形声呐,可将潜艇的探测盲区降到最低。

间隔服役尚有时日

《自由时报》称,“海鲲”号排水量约2500吨,长70米、宽8米,形状采取强调静音、装备容纳量大的“雪茄”型设计,与突出水下巡航能力的现役“剑龙”级潜艇的水点型设计不同,整体构型较后者更为宽胖。
该艇采取X型尾舵设计,与以色列“海豚”级潜艇设计类似,可提高潜艇的灵巧性和水下机动性。
“海鲲”号的紧张武器系统为18枚美制MK-48重型鱼雷,未来还考虑向美方采购潜射型“鱼叉”导弹,并搭配台湾自行研制的智能水雷。

根据台船公布的信息,“海鲲”号下一步将进行泊港测试(HAT)、海上测试(SAT)作业,之后才交由台海军进行作战测评,包括发射鱼雷、验证战斗系统,末了才能成军并正式投入战备。

只管台湾媒体对付“海鲲”号下水大加夸奖,但曾担当台海军潜艇演习中央教官的王志鹏却泼来一盆冷水。
他表示,“海鲲”号潜艇这次“下水”紧张是为进入台船的干船坞进行后续安装,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测试意义,由于艇上装备并未到齐,须要等到全艇的桅杆、电瓶等装备到位,并将燃油、淡水、充电加到标准值,才能进行故意义的下水测试。

台湾《联合报》也先容称,目前“海鲲”号只是一个封闭的空壳,下一步需由技能工程职员在干船坞内进行装设电瓶、光电桅杆、潜望镜等设备后,再进行泊港测试中的主要项目“预备倾测试验”。
该测试将对“海鲲”号的重量进行实际的检测,验证电脑设计的结果是否精确,全体测试的韶光最长将达5天,若创造配重不平均,还须要调度内部设备的位置,以确保潜艇能正常下潜与上浮。
随后该潜艇还要完成其他各项测试,符合标准、验收合格后,才会择日安排出海测试。
因此“海鲲”号正式出海,至少还要等待一段韶光。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剖析员江炘杓表示,“传统潜艇,特殊是第一艘原型舰艇,从下水到交付成军会碰着很多问题。
西班牙S80型潜艇首艇从下水到成军,中间花了两年七个月。
因此‘海鲲’号从去年9月28日下水,如果一贯到后年的9月28日才交付成军,也是正常的。

台湾海军“成功”级护卫舰退伍舰长黄征辉表示,台船建造潜艇外壳的技能原来就没问题,重点在于艇体完成装备舾装后的港试与海试是否能达到作战需求。
“外界不须要由于‘海鲲’号的艇体亮相而失落去镇静不雅观察,测试之路相称漫长”。
他还认为,“海鲲”号完成度,去年根本未达“下水”标准,举行仪式后,待在船厂5个月,也都未碰到水,这在世界上很罕见。

关键系统险些都来自外部

台湾从2016年启动了所谓“潜舰自造”操持,但该操持自启动以来屡屡受挫:先是与荷兰洽谈潜艇外壳专利碰钉子,打算向日本购买封存潜艇又没了下文,还被爆出技能顾问是来自直布罗陀的“皮包公司”。

据岛内媒体宣布,台湾低廉甜头潜艇由台船卖力总体建造,所需关键技能则被列为“绿区”“黄区”“红区”三项,个中“绿区”为台湾可自行生产的设备,“黄区”为低廉甜头比较困难的设备,“红区”则是没有研制能力,须要外助才能得到的设备,包括潜艇作战指挥系统、声呐外罩、潜望镜、柴油机、鱼雷、导弹等,也便是险些全部关键系统。

由于这艘台湾低廉甜头潜艇的核心技能险些全部来自外部,它们之间是否匹配、能否有效运作,统统都是未知数。
因此关于“海鲲”号的详细性能,各方并不看好。
美国“动力”网站27日称,去年9月亮相的“海鲲”号潜艇的围壳加工质量“可能达不到最高水平”,而最新的照片也并未能完备推翻这些不雅观点。
宣布还提到,没有证据表明“海鲲”号安装有可以提高水下探测能力的拖曳声呐阵列,以及能大幅增加水下潜航韶光的空气独立推进(AIP)系统。

《台湾邮报》称,“海鲲”号围壳上的坑坑洼洼引起各界谈论,台船公司和台军流传宣传是所谓“瘦马征象”,即“外层钢板因无肋骨支撑涌现微凹陷状”,“均为正常征象”,但批评者称,日本潜艇就没有类似情形,质疑是台船公司电焊技能还不达标。
此外,“海鲲”号能否浮在水面上只是最基本的指标,它未来最主要的寻衅在于能否潜入300米以下的水深,以及能否发射鱼雷以及潜射“鱼叉”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