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蜀道明珠”之称的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辖内自然景不雅观独特,雨量充足,空气湿润,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有国家3A级风景区——汉水源森林公园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鸣惊三省”的青木川古镇。
个中,青木川古镇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羌族傩文化之乡以及中国名茶之乡。

建筑于上世纪70年代的阳安铁路,在宁强县穿境而过,在阳平关镇、宁强大安镇设有2个客运站点,然而和县城相距三、四十公里。
从县城出发的人想乘坐火车远行,只能乘坐长途大巴沿国道,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出行极为不便。

西成高铁 宁强南站往日蜀道不再难 汉水来源氐羌桑梓迈入经济腾飞快车道 汽车知识

距宁强县城3公里的宁强南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管内的一个三等站。
2017年底,随着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宁强县迅速融入西安、成都“2小时生活圈”。
高铁为当地百姓搭建起幸福生活的快车道,“乘高铁、游羌寨”也成为浩瀚国内外乘客“快旅慢游”的首选。

陕西的羌族人自先秦期间开始,便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宁强、略阳等县境内。
千百年来,陕南羌族的羌歌、羌舞、羌绣、剪纸、羌茶以及羌族独占的特色建筑文化被完全地保存了下来。
2008年,宁强县被确定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5年得到“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名誉称号。

“当地百姓都把宁强南站称为‘羌寨里的高铁站’。
”宁强南站站长周茂育先容,刚开通时,车站逐日开行8趟动车组,发送乘客仅600人次旁边。
如今,车站日均开行32趟动车组,最高单日发送4500多人次,累计发送乘客229万人次,相称于把全县的百姓运送了8次。

从无到有,从起初仅办理经停的过路车,到如今图定多趟始发动车组列车,以及逢节假日增开始发终到列车,宁强南站客流逐日递增。
在疫情影响前的2019年,这个秦巴山脚下的高铁站,年开行动车组列车达10665列。
高铁带动当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的加速流动,乘车前往西安、成都,尤其9县2区间互换,尤为频繁。
乘高铁前来体验氐羌文化、畅游秦巴汉水秀美风景的各地游人如织。
从无到有,承载群众走出大山,探求诗和远方,表示着当地旅游文化、传统氐羌非遗文化的分外魅力,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快速变革,曾是国务院确定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在2020年2月29日全部退出穷苦序列。

走进宁强南站,别具风格的羌族特色广场、雄伟挺立的羌碉、精美的羌族民俗饰品,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乘客容身拍照。
近年来,宁强南站以共建美好家园为目标,组织职工拆除废旧建筑、平整闲置地皮,培植岗位愿景墙、生态停车场、特色小菜园小花园,费尽心机让乘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让职工的事情生活环境更优胜。

高铁开通,加速了宁强县的旅游家当发展,也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宁强南站主动对接宁强县文旅局以及汉水源景区、千山茶园、宁强羌博园等单位,发挥融媒体矩阵浸染,推出“乘高铁游宁强”系列作品,大力推介宁强县的美食美景以及羌族传统文化,吸引游客游览不雅观光,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村落庄振兴。

宁强县有宁强南、宁强、阳平关3个客运站。
每逢学生流、务工流等出行高峰期,宁强南站都积极对接地方学校、劳动部门,拜访理解出行需求,积极申请开行务工专列、学生专列,助力重点乘客“点对点”出行;大力改进车站软硬件条件,设置人脸识别闸机、自助售(取)票机及综合做事中央,实现售票、候车、乘车“一条龙”;折衷地方干系部门做好公益性“慢火车”与高铁无缝接驳,确保乘客安全便捷出行。

“一年一年过去,老乡们的穿着、谈吐、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可喜的变革,反响出他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每当看到老乡们兴趣勃勃地乘高铁出行,我都会感到特殊欣慰……”宁强南站客运员田敏说。
2017年6月西成高铁预参与时就来车站事情的她,亲自感想熏染到了高铁给宁强县带来的巨变。

像田敏这样的“开站元老”,在宁强南站还有6人。
“90后”陈娜娜说:“我们不断丰富便民箱品类,持续改进事情方法,努力用优质做事扮靓‘羌寨高铁站’。
从普速站到高铁站,事情环境变好了,做事也必须与时俱进。

沙朗跳起来、米酒端起来、羌红挂起来……前不久,在宁强县高寨子街道肖家坝村落的千山生态茶园里,俏丽的羌族姑娘王阿娇手执羌红,举起一碗浓喷鼻香四溢的美酒表达喜悦和感激之情:“2021年羌历新年时,铁路对接地方宣扬和旅游部门,借助网络直播办法大力宣扬我们村落。
今年,我们的土特产发卖火爆,收入增加了。
这一杯美酒,代表我们羌族人对铁路的谢意!

华商报 毛蜜娜 演习 常彭朵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