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随心所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悲时不发言,大喜时不许诺,大怒时不争辩。

深以为然。
往事不可追,发生过的事,不论好坏,都不必再提起、介怀。
人要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从容豁达地向前看,方可不被世事叨扰。

夜读丨悲时不言喜时不诺怒时不争 休闲娱乐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学会掌握自己的感情,役物而不役于物,方能逍遥清闲,活得通透。

坚毅之人,悲时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向你埋怨的人,或许我们也会向别人埋怨。

实在,每一次向别人埋怨,都会让形象在他人眼中大打折扣。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是个悲剧式的人物。
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祥林嫂逢人便向对方反复诉说这一段悲惨的丧子故事。

起初,镇子上的人们听到她的诉说,还会同情安慰她一番,可再怎么悲惨的故事也经不住岁月打磨。

韶光一长,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的埋怨,让镇子上的人以为厌烦和唾弃。
乃至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每当祥林嫂要开口诉说阿毛时,旁人便会接过这个故事,一字不差的迅速复述一遍,然后讥笑着走开。

现实便是这样,人们不喜好别人埋怨,更不喜好别人一贯埋怨,总是埋怨。
当身处困苦时,切忌不耐凄苦,叫苦连天,由于整天有一肚子苦水要倒的人,一辈子也赢得不了别人的尊重。

所谓成熟,便是在悲哀时学会闭嘴。
难过时有人倾诉固然幸运,但不把自己的痛楚随处泼洒,才是每个成年人都该有的教养。

薄弱的人才会四处游说自己的不幸,坚毅的人自会吞下苦难,然后从心底开出俏丽的花。

内敛之人,喜时不诺

“盛喜之时,勿许人物,因喜时之言,多会失落信。
”极度欢畅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许诺给别人什么东西,由于狂喜之下做出的承诺,日后也每每失落信。

猝然而至的欢畅,每每会冲昏头脑,使人损失判断力和镇静思考的能力。

《老子》中说:“夫轻诺必寡信。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而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季布就已经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季布的出名紧张是由于他看重承诺。
他从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一定会费尽心机办到,时人因而有谚语说:“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这个针言,更是流传了千年。

真正内敛低调的人,从不会轻许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必定言出必信。

如果现在再说有什么大略的哲理让你以为受用生平?那么“不言喜,不语悲”这个回答值得我们践行生平。

喜悦之时,依然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是一种难能名贵的品质。

夏尔克罗有句诗:“要避免过度的狂喜,这样才不会有悲哀唐突。
”生活中,喜怒哀乐本便是平常,一朝得志便狂喜而不自持,不可取也不可学。

理智之人,怒时不争

卡耐基曾说:“在辩论中得胜的唯一办法,便是避免辩论。

古代有位有名全国的棋手,相传,他与人论棋从未输过。

一天,有位客人走进来,问棋手:“您能看出这个棋盒中有几枚棋子吗?”

棋手想了想,说:“一共有361枚,黑子180枚,白子181枚。
”客人得意洋洋地亮脱手中藏着的一枚棋子,说:“你错了,不是361枚,而是360枚,你号称最懂棋,原来也不过如此!

棋手的弟子气得浑身颤动,和客人吵起来。
棋手制止了弟子,他转向客人,沉着地说:“是我能力不敷,技不如人。
”客人哈哈大笑,转身拜别了。

弟子满心迷惑地问道:“那人一看便是无理取闹,你为何不生气也不争辩?”

棋手回答:“既然明知他是无理取闹,又为何自降层次与他辩论,到头来只会白白摧残浪费蹂躏韶光,毁坏心情。

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层次不同,不与争辩。

与其事事争争吵吵,不如“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烦懑的事,过耳不过心,才是智者该有的姿态。

活透的人,都懂得掌握自己的感情。

庄子曾写过一篇《逍遥游》。
他认为,真正逍遥清闲的人,都不会被外界之事所扰乱,听凭尘凡滚滚,我自岿然不动,心如止水。

凡尘中人,也是一样。
学会掌握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成为感情的奴隶,才能求得真正的达不雅观与通透。

愿你有,悲而不言的坚毅,喜而不诺的内敛,怒而不争的理智,笑看这世间人来人往,云起云落。

主播:清风

一个用声音温暖民气的女子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十点读书(ID:duhaoshu)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奇迹部

“公民名品”

理解不一样的“公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公民日报社主管主理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