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楚雄日报》专版刊发
文章“从左脚开始的舞蹈”
讲述牟定左脚舞从一种民间习俗发展到文化传承
再转化为家当发展的故事
↓↓↓
一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好呢,也要喝;不喜好,也要喝;管你喜好不喜好都要喝…… 万人同跳左脚舞 这首在楚雄州乃至云南省广为传唱的彝族敬酒歌,曾经在2008年中心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全国。如此豪放的彝族敬酒歌,就出身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彝族左脚舞故乡”——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 正月十五赶猫街,我在猫街等着你;街头跳到街尾巴,哥等小妹来跳脚…… 这首曾经得到中心电视台2008年青歌赛原生态精良奖的民歌,同样出身在头顶“万人同跳左脚舞”吉尼斯天下记录桂冠的云南牟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牟定地处云贵高原,滇中腹地,在中华公民共和国的版图上,仅仅是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在这方寸土上,居住着彝、汉、回、苗等21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到处洋溢着左脚舞的气息,流淌着左脚调的歌声。 最难忘的是2009年4月22日,市价牟定传统节日“三月会”,化佛山在欢笑,龙川河在欢歌,牟定县城的中园街,近2万人在跳传承了千年的左脚舞、唱左脚调。此刻,小城无数个五彩缤纷的舞圈,几公里长的街道,到处流淌着左脚歌舞的旋律,一首“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的左脚调响彻云霄。人们在纵情欢歌,人们在狂欢起舞,人们在演绎“万人同跳左脚舞”的吉尼斯天下记录。 万人同跳左脚舞 穿越千年的光阴隧道,左脚歌舞源远流长,来自尘封的历史,来自远古的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牟定坝子中有一条恶龙常常出来兴风作浪,泛洪害民。热恋彝族情人阿里和阿罗年夜胆无畏,带着乡亲们一边把烧红的栗炭倒入龙潭,一边扔石头填土,连续三天三夜,同心奋战,直至恶龙丧命。为了欢庆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筋、骨模拟龙的样子做成龙头弦,欢呼雀跃,一起唱着“阿里罗”,手挽手,围成圈,同步先出左脚,左三下、右三下,咚咚跺脚,以防恶龙去世而复活。彝族崇左尚左,尊左为大。左脚舞由此而生,世代相传。 牟定左脚舞场面最壮不雅观的要数每年“三月会。”据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定远县志》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岳庙赶会,卖蓑衣、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彝)曲……跳左脚至更余方散。不丢脸出,牟定这方水土上成长的左脚歌舞,那时就有笔墨记录了。 1936年4月16日,中国历史上全球瞩目的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由牟定县城,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会”在即,赶会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那天晚上,红军在县城北极楼古戏台召开群众大会,宣扬红军北上抗日的主见。随后,红军就和在场的群众一起跳左脚舞。红军一边跳左脚舞,一边宣扬。第二天,牟定就有60多个小伙子报名参加了红军,北上抗日。 牟定左脚舞集歌、舞、乐于一体。彝语称左脚舞为“咕遮”,称左脚调为“咕遮敏”。左脚舞和左脚调骨肉相连, 普通易懂,激情亲切旷达。没有任何约束,没有时空,不分地点,只要高兴,只要愉快,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直到“阿哥跳烂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一起跳到玉轮落,跳起黄灰做得药。” 在牟定,不管你从哪里来?这方好客的姑娘都会把你视同兄弟姐妹,牵着你的手,跳左脚舞,唱左脚调: 隔是隔山箐,箐呀箐隔山;隔山阿老表,你要来呢嘎;隔山隔水不隔心,做姊做妹要至心…… 在牟定,千百年来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传统独占办法便是唱左脚调: 小郎又合心,小妹又合意;郎合心来妹合意,小妹嫁给你…… 在牟定,谈情说爱碰着失落恋,就唱更加洒脱的左脚调: 栽去世栽活柏枝树,爱去世爱活人家呢;哪呢好玩哪呢去,哪呢花喷鼻香落哪呢…… 在牟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哺育发展,乃人之常情,便唱摇篮曲般的左脚调: 一只手抱娃娃,一只手做粑粑;娃娃领大又得使,粑粑做成又得吃…… 在牟定,小伙终年夜了,当兵出征,唱的是依依不舍的左脚调: 我家老表去参军,穿上绿军装;全像不说、半像不说,照上一张带回来;小妹望望你,等到你回来;我们做一家…… 在牟定,姑娘终年夜了,神往山外的天下,于是,便有了诙谐诙谐的左脚调: 青菜青、白菜青、老表好良心;青菜薹、白菜薹、老表年夜大好人才;瞧着老表人才好,良心好、文化高;小妹喜好你…… 天上星星多,地上老表多;天上星星妹只喜好你一颗,地上老表妹只瞧着你一个…… 能歌善舞的姑娘小伙,有时,也成双成对到山上“赶热闹”,跳左脚舞,唱左脚调,歌唱青春,歌舞生活。直到东方发白星星稀,才唱起送别的左脚调: 阿老表,天亮了;阿表妹,亮天了;小小公鸡叫呀叫三声,天亮不亮送你回家了……
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彝山,生生不息的左脚歌舞,成了牟定村落庄文化的正餐。不论男婚女嫁,还是生孩育女,杀年猪、老人拜寿、考上大学、竖柱建新居,统统喜庆之事,主人都会相邀互请,唱左脚调,跳左脚舞,同欢共乐,同喜共庆。
跳左脚舞,伴奏的乐器有四弦琴、二胡、寸笛、竹箫等,四弦琴是领舞的紧张乐器。这种在当地称为“弦子”的乐器,都是产自于民间木匠手艺人。牟定县蟠猫乡梅子树的王光金,既是地隧道道的“弦子王”,也是云南省非遗传承人。
出生于彝山彝寨的王光金,今年67岁,做四弦琴由来已久。王光金家祖祖辈辈都会做四弦琴,从小就看着爷爷、父亲做四弦琴。15岁那年,王光金人大自巧,模拟爷爷和父亲做出了第一把四弦琴。从此,王光金一边干农活,一边做四弦琴,卖给当地的小伙子们。到了每年“正月十五赶猫街”“牟定三月会”等民族节日,王光金都会挑着弦子到会场上卖。做四弦琴成了王光金农业生产之外的副业,也是王光金填补家庭收入的生财之道。那时的王光金已经是家乡响当当的“弦子王”,人们还给王光金编了这样一首左脚调:“彝山小姑娘,来到跳脚场,不来不来要叫来,来了挑人才,弦子弹烂还有王光金,鞋子跳烂还有小妹做。”
2003年秋的某一天,做了大半生四弦琴的王光金,正在稻田里捞谷沟,牟定县委紧张领导一行人来到王光金家,要把王光金请进县城,专门从事四弦琴生产加工,王光金大喜过望。临走前,老母亲把王光金拉进里屋,悄悄劝阻王光金,恐怕他进城“水土不服”。可是,酷爱四弦琴的王光金,还是放下锄头,带着木匠工具,从村落庄进入城市,在牟定县城堂堂皇皇开起了四弦琴制作门店。
从此,王光金做四弦琴,由“副业”走上了“正道”。进城后的日子,王光金白天做弦子卖弦子,晚上弹弦子唱调子,有苦有乐,买卖挺不错。进城20年,他潜心研讨,精心雕刻的一把把四弦琴,不仅备受当地的民歌手青睐,而且漂洋过海,远销喷鼻香港等地和日本、新加坡等国,中心民族大学也收藏了他的“四弦琴。”
当然,牟定从事四弦琴加工的“弦子匠”远不止王光金一人,目前在县城开门业务,专门从事四弦琴加工发卖的就有12家。个中,王光金的徒弟王文杰,曾经做过钢门窗,背井离乡外出打工10多年,如今又回到家乡向王光金拜师学艺,专门从事四弦琴加工发卖,只有一个欲望,便是要把王光金的四弦琴手艺传承下去,不失落传。
跳左脚舞,不论男人女人,穿花衣服必不可少。鲁翠芹也是从彝家山寨走来的绣娘。鲁翠芹出生在彝胞彝地,幼年放牛羊时,不仅会唱“你是哪里呢,我是彝家小河呢,你来整什么,我来说媳妇,媳妇没说着,还被狗咬着”的左脚调,而且会触景生情,用柴棍在地上画花鸟虫鱼,随着母亲学绣花。由于她唱的左脚调诙谐诙谐,绣花心灵手巧,不少人都把她夸成一朵山茶花。大概是上天的注定,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事,鲁翠芹从姚安前场小河村落嫁到与牟定唇齿相依的蟠猫阿拿哩村落。结婚成家,拖儿带女,只管面对生活的重负,唱左脚调、跳左脚舞、绣花缝衣服、缝鞋垫,一贯是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爱,始终没有放弃。
2001年农历正月十六,鲁翠芹姐妹俩穿着一身自己缝制的花衣服去晒台街“赶会”,不知是姐妹俩天生丽质俊秀,还是姐妹俩的花衣服俊秀,引来了不少姑娘小伙倾慕的目光。有人主动和姐妹俩打呼唤,问花衣服是她们自己做的,还是买的。问来问去,原来,打听的人是不久将要结婚的新娘,看上了她的花衣服,准备买做新娘装。末了,鲁翠芹姐妹俩,得到了两套花衣服的订单,也是鲁翠芹把彝族刺绣变为商品迈出的第一步,淘到的第一粒金。
都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的,和王光金一样,2003年,时逢牟定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左脚舞故乡”,鲁翠芹被“招兵买马”进城,从事彝族刺绣加工,门面由政府无偿供应,借给无息贷款5000元。鲁翠芹就邀约了两个表妹,经由几天的方案,“杰鲁彝绣店”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开张了。
牟定县城的服装店星罗棋布,满街满城都是,可专门从事本土民族服装加工发卖还是空缺,究竟能否 “成器”,统统都是未知数。令鲁翠芹没有想到的是,门店开张不久,就有人登门,多多少少还是能发卖一些民族服装和绣品,不仅可以坚持生存,养家糊口,还略有钱赚。
忙劳碌碌的日子,让鲁翠芹感到很充足,很有造诣感。10年韶光一晃而过,鲁翠芹的“杰鲁彝绣店”小有名气,买花衣服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本地的人买,还有外地人找上门来买。同时有了一批批进入外地市场的订单,买卖逐渐红火起来。
2013年,牟定彝和园建成,开拓商打造“彝族刺绣一条街”,鲁翠芹投资在彝和园买了两个商铺,“杰鲁彝绣店”由过去的租房经营,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的立足之地。很多人也沾了彝和园开拓商的光,为入驻经营户供应房屋,免房租利用5年,不少彝绣加工、四弦琴制作门店应运而生。在同行看来,竞争对手也应运而生。而鲁翠芹认为,很多人参与彝绣家当发展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牟定彝绣家当才有希望。
光阴在飞针走线中流逝,鲁翠芹的彝绣家当如日方升,每年都要外出参加很多学习稽核活动。2014年看着母亲鲁翠芹辛辛劳苦做彝绣终年夜的女儿金瑞瑞大学毕业,很想在表面闯天下,另辟路子,走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无意中,随着母亲鲁翠芹到深圳、上海、北京、内蒙古、贵州、四川跑了几趟,却创造自己的母亲靠刺绣一朵花走南闯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决定做母亲鲁翠芹的“接班人。”金瑞瑞和鲁翠芹,虽然是母女,却更像姐妹,一拍即合。于是,在“杰鲁彝绣店”根本上,嫁接的“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传承和创新中出身。
女儿金瑞瑞的加入,给“杰鲁彝绣”注入了新生力量,彝绣家当也不断注入了新时期的审美元素。不论是在文化创意,还是在对外交流中,金瑞瑞逐渐成了“杰鲁彝绣”的代言人。顺理成章,金瑞瑞也就成了“杰鲁彝绣”新一代的“掌门人”。接过母亲手里的接力棒,金瑞瑞齐心专心一意致力于彝绣创新发展,带领1000多名彝族绣女走上了增收致富路。目前,“杰鲁彝绣”已经发展为牟定彝绣龙头企业“老大”。
长江后浪推前浪。身为“牟定县彝绣家当协会”领头羊的金瑞瑞,彝族名字叫“杰鲁依玛”,彝语的意思是:不要怕,往前走。走着走着,金瑞瑞走上了“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的“领导岗位”,走出了云南,走进了福建“第七届天下妈祖文化论坛”,走进了上海时装周“楚雄彝绣上海发布媒领会晤会”。同时,金瑞瑞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牟定家乡第一个穿着彝族衣饰到北京开会的彝家女。
最近,我来到“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瑞瑞向我展示了公司签订的6500套彝族衣饰出口英国订单,我有些吃惊,默默在心中为她祝福:杰鲁依玛,新时期的彝家表妹,你大胆往前走,莫转头,莫转头……
和金瑞瑞一样有着相似发展经历的彝家女普明惠,大学毕业一贯在昆明做创意设计、珠宝形象代言人。2019年返回家乡,在彝和园成立锦纳非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以充满彝绣元素的民族服装、婚礼法服、禅茶服、休闲服等衣饰以及包包、鞋类、围巾、领带、腰带、荷包等文化创意开拓为主。去年,他与宝马集团以及清富丽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张红娟导师及其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建立长期设计互助关系,共同设计制作的彝绣作品“彝花百里”等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普明惠
短短四年韶光,普明惠得到省、州、县的名誉各类各样将近20项。她是新时期的彝绣女,心中装着彝绣情结,盛满彝绣传承和保护的审美艺术愿景。我问她,“锦纳”是什么意思?她见告我,是彝语“做针线活”的意思。是啊,新时期的针线活,不是“非遗”原始的针线活,在她的心里,该当是有文化创意内涵的“新彝”针线活。
后来,我在手机里刷视频,常常看到她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非遗”彝绣文创产品,都忍不住要给她点一个赞,或是转发给远方的朋友。
“故乡牟定”自媒体的领军人张建勋,也是左脚舞彝族刺绣传播的热心人。近几年来,倾注左脚舞、左脚调、彝族刺绣推介宣扬,“故乡牟定”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喜好的栏目品牌。
三
与牟定左脚调、左脚舞干系的家当链,除了四弦琴雕刻制作和挑花刺绣从事左脚舞彝族衣饰缝制之外,还有许多专门从事左脚歌舞演出,为人家办喜事唱歌敬酒助兴的。几个人组团,吹拉弹唱,录音摄像,哪家约请到哪家,有偿做事,你情我愿,自产自销左脚歌舞,添喜添彩,各种与左脚歌舞干系的商业化活动各处着花。
从此,左脚歌舞如山花残酷,铺天盖地,弥漫在城市,流淌在村落庄。牟定县城中园街、化湖广场,每天晚上从不间断,不谋而合,入夜集中,跳够玩够终结。弹响铮铮的弦子,拉响悠扬的二胡,齐鸣的歌声如浪,整洁的舞步如潮,织成了一作别致的风景,把县城装点得活力激荡、诗意盎然。
左脚调唱红了,左脚舞跳响了。在楚雄市的桃源湖广场、市民广场、太阳历文化园、彝人古镇,昆明的翠湖,都有人在唱左脚调,在跳左脚舞。手机的铃声也变成了幽美的左脚调,KTV歌舞厅里也放起了左脚调,跳起了左脚舞的高。险些走到哪里,只要有欢畅,就有穿花衣服的牟定人弹弦子,或是放音响,跳左脚舞、唱左脚调。
左脚调和左脚舞,是牟定人的护身符,牟定人走到哪里,就把左脚歌舞带到哪里。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生动着很多牟定人的身影,左脚歌舞也时时时现身深圳。多少年来,跳左脚歌舞已经成为“云南老乡”在那里自娱自乐的生活办法,大都邑里的一朵奇葩。
牟定人席学江,在《妻子最爱左脚舞》文章中这样写:妻子是牟定县蟠猫村落夫,生平最爱的娱乐活动便是唱左脚调、跳左脚舞。2017年夫妻俩旅居美国,生活在硅谷的女儿家,随身带去了一个“小蜜蜂”,每天在附近的公园放起了左脚调,一个人跳左脚舞。一周后,就引来了很多华人凑热闹,20多人参加学跳左脚舞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迎得了不少老外OK点赞。
牟定人对左脚舞情有独钟,有朋自远方来,让来宾穿花衣服,给来宾唱敬酒歌,约请来宾一起学跳左脚舞,已经成为“牟定特色”的接待礼仪,也是牟定人对外交流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唱一方调,一方民族舞一方蹈。“河边杨柳排对排,年年有个三月街,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又是一年三月会,牟定人在盛情约请你:
阿老表,阿老表,你要来呢嘎;不来就说不来的话,莫给小妹白等着……
阿表妹,阿表妹,你要来呢嘎;不来就说不来的话,莫给小哥白等着……
作者丨李光彪
来源丨楚雄日报
图源丨牟定县融媒体中央
编辑丨杞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