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最好的时代里我们富于创新,致力于新兴事物的探索,拥有着便捷的生活。在最坏的时代里我们疲于积淀,无心于经典旧物的研究,拥有着看似“有趣”的生活。
不久前,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扼腕叹息。《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名著尽数在列。我们的经典,竟遭受如此的恶待。诚然,社会在发展与进步,可时代发展,就需要我们放弃对经典的研读吗?
科技的进步与生活的便捷化仍在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改变着整个世界。以手机阅读为主的“碎片化阅读”正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各类通俗化小说影视也层出不穷,牢牢抓紧了国民的眼球,使其形成思维惰性。而我们需要同鲁迅一样做勇士,指出时代的病症。
尼采说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央视主持人董卿克服了这个时代,成为了荧幕中的文艺女神。而在诗词大会上拔得头筹的武亦姝亦克服了这个时代,满足了人们对于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腹有读书气自华,我们应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文化的积淀造就经典,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大浪淘沙般留下的几部经典自有其独特魅力。尽管文字略显晦涩篇幅较长,但这并不足以掩盖其精华。《红楼梦》中对男尊女卑观念的突破,《西游记》中对权势不低头的态度,《三国演义》中各国奇才的精彩计谋,《水浒传》中亲如一家的兄弟情义等都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瑰宝。
人们对于通俗文化的追求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追求。在压力倍增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都寄希望于在通俗文化中获得精神减压。但这种方式只能成为一时的选择,而那种诙谐幽默的文学也终将在历史的检验下丧失其意义。
完美的人一定是经受过经典文学熏陶的人,他们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研读中将文化的沉淀转变为精神的沉淀。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的消遣固然重要,可他们不会让奔腾的生命就此被占满。许渊冲在文化的浸淫中而变得正直内敛,人品与文品对举,更能验证一个人的品性。如他这般,才算真正有趣的人。
习得经典,方能成就不平庸的人生。
篇二:修养造就人生的高度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因为有了生命,如果仅仅是有了生命,那么尸位素餐,仿若行尸走肉又怎能列入“人”的行列中,一个有生命的人应该具有修养与品质,修养好似人生的步行梯,一个人的修养是与人的高度成正比的。
所以,修养造就人生的高度。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21世纪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少年的品位提高了,生活变得时尚了,修养却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淘汰出局,渐渐地隐去了面容,就连街边的小狗也变得张扬拔扈起来。
古人曾经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历来就被人们视为“人”必不可少的修养。春秋战国时期,廉颇因妒忌蔺相如而伺机挑衅他,而蔺相如却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又私仇也。”才有了“负荆请罪”的美谈。蔺相如为我们诠释了修养的含义。如果说蔺相如缺乏修养,斤斤计较,与廉颇为敌,那样,一个小小的赵国似乎早就成为秦国的奴隶了。自己身边的人都会犯错,但我们要以坦率的心去对待他们,如果你斤斤计较,下一次别人就会这样对待你,修养也就从这里表现出来了。
有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当周遭的人们变得唯利是图,溜须拍马时,修养也就对面着巨大的考验,有的人“果敢”的扔掉了修养,而有的人却在靠着修养做着道貌岸然的勾当,但历史可以见证,修养似乎被人们保留下来,才有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才有了历史上一串串不朽的历史碎片。当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时,日军逼迫我国著名画家齐百石为他们作画时,齐百石硬抱着“宁可死了,也不愿为日本人当走狗”,那是一种怎样的节操,面对敌人的铡刀不屈服,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身上有着怎样强大的历史使命感。回想现在,多少人为了名利溜须拍马,卑躬屈膝,他们丧失了人格修养,亵渎了人类本应具有的道德情操。他们与道德背道而驰,也就会被成功抛得越来越远。
我们并没有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做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事应作为人生的修养准则,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攀上更高一层。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造就人生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高一作文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