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公历11月22日,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发布一道谕旨,正式改“女真”族名为“满洲”,词源来自佛教文殊菩萨“manjusri”,音译汉语是“曼殊舍利”,取义“武力”、“聪慧”、“吉祥”。

从此,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的出身日。

关于满族关于颁金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休闲娱乐

现在很多没有忘本的满族人会在农历10月13日过颁金节。

01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经由与会的满族老人和学者的商定,正式把每年农历十月十三确定为“颁金节”,作为满族族称纪念日。

也便是说当代的满族颁金节是经由这次会议确定后,经由满族群众的认可而形成的当代节日。

关于颁金一词的满语意义,在《御制清文鉴》及《御旨增订清文鉴》中的意义为“长相、生存、生活、生存”,颁金节承载了满族公民生生不息的美好欲望。
此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正解释了公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清太宗皇太极谕旨满文档案原文

这个节日的日期的确定确是有历史渊源的,源于1635年旧历十月十三,公历11月22日,皇太极在这一天发布了一道谕旨,谕旨原文在旧满洲档中,可以找到。
其满文原文如下:

tere inenggi, han hend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qi manju. hada. ula. yehe. 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v niyalma juxen sembi. juxen serengge sibei qoo mergen i hvnq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q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vla. juxen seme hvlaha de weile.

以上满文内容选自: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纪盛《满洲原档第九册 408页》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1635年11月22日)。

其满语的汉意为:

这天,汗曰:我国原有之名为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
其无知之人称之为女真。
夫女真乃席北超墨尔根之亲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此后所有人等称我国原有之名满洲,若称女真,罪之。

这段话很明确,这一民族群体的原有称呼是满洲,女真这一称呼是外族人、没有知识的人对满洲这一群体的称呼。

02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肃慎人生活在间隔现在几千年之前,满族文明是源远流长的。

先上图,然后历史听我逐步道来(历史科班生的自满,哈哈)。

满族的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
在传说之中,肃慎人乃至能追溯到舜禹时期。
听说,大禹定九州时,来朝贡的周边各族就包括居住于东北地区的肃慎人。
当时,“肃慎”被称为“息慎”。
《国语》中更是记载了肃慎人向周武王贡献“楛矢石砮”的经由。
可见早在周朝之时,肃慎人就已臣服中原王朝。

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肃慎人开始被称为挹娄,此时的挹娄依然处于部落时期,被生动于松花江中游一带的夫余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
到了南北朝及隋唐期间,史籍对挹娄的后裔,开始用“勿吉”和“靺鞨”来称呼。
但实际上,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是同一个词语。

在北魏太和年间,推翻了夫余奴隶主的统治之后,靺鞨,或者说勿吉开始发展壮大,在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形成了七部,分别为栗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
唐朝期间,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了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的官衔。
从此,靺鞨开始以渤海为号。

从建国开始,渤海国存在了200多年,它也始终臣服于唐朝,成为唐朝在东北地区忠心耿耿的藩属国。
最壮盛时,渤海国边陲从如今的辽宁开原市至丹东市以北,一贯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向东则抵达大海和朝鲜半岛,险些霸占了大半个东北。
最壮盛时,渤海国境内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被称为“海东盛国”。

正所谓“江山代有秀士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朝末年,同样生动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契丹族开始崛起,并终极灭亡了享国200余年的渤海国,曾经壮大一时的靺鞨族开始四散各地,许多人也因此逐渐被汉族或其他民族同化。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仍保持着靺鞨的生活办法。

曾经的靺鞨七大部之一黑水靺鞨,在唐朝时就曾被唐朝天子封为勃利州刺史。
渤海国灭亡之后,黑水靺鞨开始向南迁移。
辽国的建立者契丹人,则将这一支靺鞨人称之为为“女真”,为了避讳,有时候也称其为“女直”。

辽国将女真分为了两部分,分别为熟女真和生女真。
熟女真指的是女真人中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一部分。
他们居住于松花江以南较为温暖、同时经济较为发达,开拓较为完善的地区。
而生女真则分布于松花江以北黑龙江流域。
生女真的发展十分掉队,他们乃至仍处于奴隶时期。

然而在冷兵器时期,处于野蛮原始时期的民族,反而武力更为强大。
北宋初年,生女真中的完颜靠着强大的武力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尤其在得到铁器,节制炼铁技能之后,完颜部的实力开始迅速扩展,并逐步统一生女真。
公元1115年,以完颜部为核心,在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女真人起兵反抗辽国,并终极覆灭了辽国,建立起来女真人的第一个政权——金。

女真人在与北宋联合灭辽之后,随即又推翻北宋,盘踞了最繁华的中原地区。
随后,大量女真人开始迁入中原定居。
随着大量进入中原的女真人,不可避免的,这些女真人被汉族同化,女真人的民族特点基本消逝。
在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已经与汉族无异。

金朝灭亡之后,仍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依然保留着女真人传统的渔猎生活办法,也因此,这部分人仍旧保持着女真的民族特点。
在《元史》中,就多次记载了元朝征调女真人出征的记录。
除此之外,当时的女真人在元朝的统治之下,被哀求捕捉海东青,以供元朝统治者玩乐。

到明朝期间,散布于全体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开始被分为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东海女真。
终极,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逐步崛起,并终极统一女真各部,确立了八旗制度和后金政权。
随后,将国号改为“清”的女真政权,更是入关盘踞天下,建立起来中国末了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

此后便有了颁金节。

03

《颁金谣》歌词

译《颁金谣》

作词:雅苏喀、阿克善作曲:塞萨、阿克善编曲:阿克善校正:雅苏喀、雅尔甘演唱:塞萨

巍峨的长白山矗立在富饶的地皮上波光凛冽的黑龙江似满洲脉搏般流淌功绩卓著的大清巴图鲁依然守望在烽烟里年夜胆威武的海东青神鹰依然翱翔在蓝天上每当萨满鼓声敲响我们无法停滞灵魂的歌唱每当颁金节到来我们无法不思念故乡离乡的阿哥你是否还记得赫图阿拉的样子容貌离乡的格格你是否已经淡忘先人的传说聪明年夜胆的满洲阿哥你是否已无女真的血性温顺俏丽的满洲格格你是否还记得额么摇篮旁的吟唱。
每当萨满鼓声敲响我们无法停滞灵魂的歌唱每当颁金节到来

04

我们无法不思念故乡颁金节。

说到这,也为大家补充一些满族人的冷知识。

1、满洲人不举姓,并不是女真人的古而有之的习俗。
《金史》、《大金国志》、《三朝北盟会编》等金国存在前后期间的史乘记录中,可见当时的女真人是把姓氏加在名字前的,如:納蘭吾申、納蘭胡鲁剌。
明末清初开始的文献记载女真/满洲人的名字的时候,一样平常不举姓,这很大程度是从蒙古习俗而来。

2、清朝中前期,很多满人女子出嫁后,并不像汉人女子那样,在自己的姓氏前冠以夫姓(例如:白文氏(白家二奶奶~)),而是仍保留自己的姓氏(例如:瓜尔佳氏,西林觉罗氏)。

3、清朝前5位天子(包括清太祖)的母语都是满语,乃至有几位第二措辞是蒙语,第三措辞才是汉语。
随然精通汉语,但和满蒙文比较,始终是差了许多。

4、清朝前期,旗人官员的奏折要以满文书写,汉军旗也不例外。

5、满汉不通婚,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制度,天子亦有汉妃,比如顺治朝的石妃,此女甚猛,作为首位嫁入清朝后宫的汉妃,”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

6、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了,后金以及清初期间,女真人/满人的辫子是”金钱鼠尾辫“,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尤其是皇室宗亲的头型都是那个样子的,仔细看康熙雍正的各种画像就可以创造,天子的辫子长很多,而且发际线剃的也没那么秃。
(当然,跟晚清比还是挺秃的)

7、我们所看到的八旗铠甲叫做棉甲,乾隆二十一年才开始换装,至乾隆末年(嘉庆已经登基了)才将京营换完。

入关之初,八旗所穿为铁甲,长这样:

8、格格是个可对所有女孩子叫的称呼,用途很广,常日意思为:那个姑娘/小丫头。
正式场合和一样平常情形下,皇室宗亲众觉罗中,天子、亲王、郡王的女儿,有了封号的,都不叫格格,按封,依次为:公主,郡主等。
以是,像”还珠格格“,并不是一个正式称呼,相称于”还珠丫头“或”还珠姑娘“。
没记错的话,小燕子是郡主而非公主。

9、清朝亲王、郡王乃至其他爵位的旗人王公们,实施的是嫡子继续,而不是嫡宗子继续。
一字之差,差别很大的。

10、大内侍卫对出身的哀求非常高,尤其是乾清门侍卫。
基本哀求便是能文能武,上三旗满洲或蒙古人,家中祖上N代袭爵。
可能你随便扔块板砖,砸中的侍卫他爹便是个贝勒。

11、比拟两位清初和清末的太后:孝庄文皇后(孝庄)和孝钦显皇后(慈禧)。
前者险些不会说汉语,互换以蒙语为主满语为辅;后者险些不会说满语,旗人大臣的满文奏折要附汉文。

孝庄:

上曰“顺治豪杰语、慕华制云,今则如何?”積曰:“闻其太后甚厌汉语,或有儿孙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而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

(注:此【上曰】指的是李氏朝鲜的显宗)

慈禧:

谕军机大臣等:嗣后内外臣工,应进安摺,著敬书三分,于两宫皇太后及朕前呈递。
其应进皇太后安摺,一分敬书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圣安字样,一分敬书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圣安字样。
其运用清字者,俱用清汉合璧。
又谕:嗣后京外各衙门,遇有清字奏事摺件,均用清汉合璧模样形状。

12、女真人漫长的历史中,有一段很故意思的海冷汗青,女真海盗紧张目标这天本,对后者影响最大的该当是宋天喜三年(日本为宽仁三年)的【刀伊入寇】。

13、清朝不仅王公大臣天子有朝服,后宫妃子也有。
不仅皇后、太后有朝服,各妃嫔均有。
只不过,后宫妃嫔们的朝服恐怕是她们所有正式衣饰里最少机会用的上的。
一样平常只有在元旦、万寿、圣寿、冬至以及先蚕坛飨祀仪时须要穿。
然而,现实情形比理论更少,皇后一年可能也就用到3次,即万寿、圣寿、先蚕坛飨祀,有可能次数更少。

举个例子:

此朝服图所示为顺治帝孝康章皇后,即康熙帝生母。

14、清朝晚期对西方天下总统这一词有官方翻译,即:伯理璽天德(满文转写:be lii hi tiyan' de)。
可见于《同治天子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书》(1863年)和《大清国致大法国国书》(1905年)

15、上面末了一个图,显示了清朝对美国的官方称呼:亚美理驾合众国,而并非美利坚合众国。

16、虽然清朝天子以【朕】自称,但在满语中,【我】和【朕】是没有差异的,都是【bi】。

17、清朝没有一枚特定的印玺为传国玉玺。
天子之宝、天子之宝、大清受命之宝、天子奉天之宝都有传言为传国玉玺,尤其是【天子奉天之宝】,在当时清朝朝野都被传为传国玉玺。
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国宝时曾有过如下考辨:

“至谓‘天子奉天之宝’即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
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
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箓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云命文臣为青词,亦未尝用宝。
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宝为传国玺,亦不经。
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旨取裁,只沿用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伪袭谬,遂至于此。

附上此四宝印和满文转写:

天子之宝:abkai jui i boobai

天子之宝:han i boo bai

大清受命之宝:abkai hesei aliha daicing gurun i boobai

天子奉天之宝:han i abka de jafara boobai

18、现在非常著名的满族节日【颁金节】,并不是满族传统节日。
此节日是由西林和潘先生长西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经由十多年推广,于本世纪初才比较有名。
时至今日,已经广为人知(然我家太姥爷直到前年都不知道满族还有这么个节日)。

19、清朝官方有记录的第一次汉人抬旗改姓为【X佳氏】,发生在雍正朝。
和硕果亲王允礼之母陈氏抬进镶黄旗满洲,赐姓为【陈佳氏】。

顺带一提,这位陈女士由于姓陈,而满洲老姓里恰好有一个Hala叫做Cengiya,汉译【陈佳】,因此就赐了这个附近的姓氏。
而不是说老姓为陈佳氏的都是这么来的。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洲陈佳氏“世居章党”,是比较悠久的女真家族了。

20、接上面第15条。
在中美开始打仗期间,中国这边对美国国名中两个组成身分【United States】和【America】的正式译名并不是同时涌现的,【合众国】要早于【美利坚】先定下。

清朝对美国的正式称呼【亚美理驾合众国】是在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定下的。
当时美方认为中国政府和官员对美不甚理解,对会谈不利。
因此,制作了一篇长文先容美国,由裨治文翻译成中文,裨治文将其译为《亚美理驾会邦国纪略》。
而后,在顾盛递交给钦差大臣耆英的汉字国书中,此人将美国翻译为了:亚美理驾合众国(此为“合众国”三字正式涌现)。
至此,这成为了美国在清朝的正式官方称呼。
而我们现在熟知的“美利坚”三字,是二十世纪后才逐渐形成的,详细何年暂不知晓,但当时的书可反应,比如1902年译书汇编社出版的《美国独立史》中已涌现美利坚的称呼。
而【美利坚合众国】是1913年中美重新建交时,民国政府定下的正式称呼。

05

末了,笔者现学现卖,用满语结束全文: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ambalinggv mafari gurun be wesihun -i mukdekini.

祝满族同胞颁金节快乐!
manjusa be banjin inenggi urgun okini.

❤❤❤❤❤❤❤❤❤❤❤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微博@布稀小奇

主笔:关爽

我会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每年把家里的软装陈设都打掉一次,迷恋天下各地的手工艺品,家里放着各种各样搜集来的精美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