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 1.Pàng。
1)体态丰满、脂肪多。
与「瘦」相对。
如:胖大海、胖墩儿、胖乎乎、胖头鱼、胖娃、胖子、白胖、肥胖。
2)现行姓氏
《新编千家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载,明末,朱元璋皇族后裔为躲避清政府伤害,取半明(朝)之意,改朱姓为胖。
今河北(昌黎)、山西(太原与长治)、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有分布。

2.pán(3声)。
1)含义。
安乐舒适:心广(宽)体胖。
2)姓。
《万姓统谱》、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姓氏词典》收载。
今河北(玉田北马庄)、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京(朝阳区)等地均有此姓。
台湾内务部《台湾姓名磋商》(2010年10月版)收有此姓,紧张居于台中、台南等地。

胖大年夜海胖墩儿胖头鱼白胖肥胖/心广宽体胖/膴胖3读 休闲娱乐

3.pàn(4声)。
古代敬拜用的半体牲。
“胖”字最初是“肉”加“半”,表示半边、半片、半块。
比如:《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司马呈上羊的右半边,不包括髀(bì,大腿骨)。
”后指:协侧;薄肉。
《周礼·天官·腊人》:腊人(古官名。
天官之属):“掌干肉……膴胖之事。
”膴胖:大脔,即夹脊肉,祭用。

举例:

《现汉》仅有前边“Pàng”“pán”二音字含义;《辞海》(汉语大词典)还有“pàn”的音义。
遗缺的是,都无姓氏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