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葛帮宁

编辑 | 李国政

顾健精修大年夜拿 汽车知识

出品 | 帮宁事情室(gbngzs)

顾健,一汽解放动力总成奇迹部锡柴工厂装备技能室电钳高等技能师、一汽集团高等技能师、江苏省劳动模范。

1993年,顾健以第一名成绩从无锡市技工学校毕业进入锡柴,这一干便是30年。
他从工具车间工具钳工做起,因表现出色,1997年被推举为班组长。
2005年,他调入精修科,从一个门外汉发展为设备维修技能大拿。
2012年至今,担当锡柴工厂高等技能师。

顾健精通刀具、量具、模具及夹具制造技能,尤其在设备维修、掩护及改造方面技能突出,承担过多项维修技能攻关。
其手上绝活是精度调度,经由十年磨炼,在零部件装置中,能将精度偏差掌握到2微米。
通过Weiss电主轴自主维修,补充锡柴技能空缺;带队攻关锡柴“卡脖子”项目,为实现高压共轨轨管批量生产奠定根本。

2015年,顾健劳模创新事情室成立。
截至2021年,已为4000多人次开展培训,四个工种24名员工分别在一汽集团、一汽解放和省市比赛中获奖,9项成果得到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果得到发明专利,先后完成47个项目攻关,累计实现经济代价1500万元,成为培养高精尖设备维修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

领导认为,顾健成功的成分有三方面:一是热爱,二是悟性,三是毅力。
顾健的心得则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出境界,做成佳构。

2微米与10年

我是无锡人。
初中毕业时,选择到无锡市技工学校读书。
学校就在锡柴旁,我学的是模具专业,学制3年。
到第二年时,我参加了无锡市学生组职业技能大赛,得到第三名。

按照无锡市劳动局(当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归劳动局管理)规定,前三名可以免考本工种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和四级,并直接报考五级。
我顺利拿到五级职业资格证书,(五级)相称于技能等级中级工。

1993年,在模具专业两个班100多人中,我以理论加实践总分第一名成绩毕业。
就业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锡柴,一个是华瑞制药。
华瑞制药在(滨湖区)马山,比较远,由于那时对合伙企业都不太理解,再加上制药和我所学专业不对口,家人更希望我客岁夜企业接管磨炼。
因此,我选择了锡柴,这一干便是30年。

最初,我被分到工具车间做工具钳工。
工具车间紧张卖力柴油机零部件制造的模具、夹具、刀具、量具制造与维修,分为两个工段。
每个工段约七八十人,下设铣工组、车工组、磨工组、钳工组,再加上技能和管理职员,最多时有200多人。

带我的师傅叫王胜果,50岁刚出头,个子矮小,头发花白,可能是职业病,背有点佝偻。
别看他貌不惊人,他可是八级钳工(钳工等级划分改革前的最高级别,相称于改革后的高等技师),手上功夫了得。

车间考察有定额,新员工一样平常只考察50%,但师傅一开始就对我100%考察。
起初我不理解,后来才明白,这样可以多干多学,节制更多技能。
两个月后,我就适应了100%考察。

师傅有两大特点。
一是干事踏实。
在他看来,不管学什么,根本一定要踏实。
根本打得牢,楼房才能建得高。
我在加工模具时,已经有一些修磨的电动工具,但他哀求我们不能偷

二是哀求严格。
师傅对我们干的某件活儿不满意,就哀求我们必须重做。
他常常讲,活的好坏,便是自己的脸面。
在车间里跟人沟通交往,不看年事大小,紧张看有没有本事,活儿干得好不好。
技能水平高,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钳工事情内容单一呆板,须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师傅是车间大拿,很多技能哀求高的活儿都交给他。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承担了很多加工、装置和修理等难度较大的活儿。
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我的技能得到了飞跃式提升。

1994年,无锡市组织职工技能比赛,经由层层选拔,我得到参赛资格,终极取得钳工组第一名的成绩。
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岗位上干出些成绩来回报企业。
锡柴一贯以来都比较看重一线工人发展,1997年,因表现出色,我被推举为班组长。

班组里老中青三代都师出同门,如何管好团队,对我来说压力很大。
师傅彷佛看出了我的担忧,他安慰我说,别怕,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会管理,都得学习适应。
师傅的话增强了我的自傲。

我边学习边琢磨,创造车间有个特点:只要技能好,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管理过程中,我做好模范,碰着难活就抢着干,同时,客气向身边其他师傅请教。
在我的带动下,班组技能学习氛围浓厚,凝聚力增强,当年被锡柴付与五星班组(工厂班组的最大声誉)。

钳工的实质便是,用手工来完成机器不能完成的事情,将一件件半成品修磨成一个个精密零件,因此,尺寸精度非常主要。

维修精度掌握从丝级(1丝即是1/100毫米,相称于头发丝的1/6)到微米级(1微米即是1/1000毫米,相称于头发丝的1/60),我用了5年韶光。
从5微米到2微米(相称于头发丝的1/35),我则用了10年韶光。
这是一个极其呆板的过程,除对这项事情发自内心的热爱外,还须要恒心与毅力。

1998年,因入口刀具改换价格昂贵,锡柴工厂首次提出要自主制造缸孔加工刀具,这个任务落到我身上。

要在直径100mm金属刀详细上加工出一个方形孔(长×宽是80mm×40mm),将方形滑块放进方孔内,确保方形滑块垂直悬空时不会掉落,但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滑块还能滑动——这不仅哀求方孔的垂直度和平面度在1丝以内,最难的是,滑块与方孔之间的间隙只能有1丝。

为节约材料和缩短制造周期,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必须一次成功。
为避免造成已经加工好的刀详细报废(加工方孔是加工工艺的末了一道工序),我先用一根圆柱体替代刀详细,把圆柱体的直径和方孔的长宽尺寸按比例缩小,方便掌握尺寸和垂直度、平面度的精度。
经由上百次仿照考试测验后,我终于能有效地将垂直度和平面度掌握在1丝以内。

我一次次地将方孔尺寸放大,每次(尺寸)放大都要练习上百次,直至完备掌控尺寸精度。
等到我将方孔尺寸放大到与要加工方孔的尺寸相同时,我仍旧练习了上百次,确保在正式刀详细上不会出错。
就这样,我一次性成功地完成任务。
通过这回数百次反复仿照操演,我得到很多锉削履历,缩短了方孔加工的韶光。

加工工艺难度高,技能性强,尤其碰着装置调度拼块式模具和夹具,累计尺寸偏差有时只能用微米来掌握。

2003年年底,车间将一项柴油机体主轴孔、凸轮孔精镗夹具装置任务交给我。
仔细研究图纸后我创造,支承钉到主轴孔、主轴孔到凸轮孔、定位销到主轴孔这三个坐标尺寸,精度都只有±0.005毫米,相称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如果只靠机器装置,累积偏差就已经超出精度哀求。

怎么办?我们创新性地提出采取分体式支座构造来制造夹具。
比较整体式构造,分体式构造更便于调度各紧张零件的相互坐标尺寸。
在前期实验中,为担保尺寸精度,可通过调度垫片来肃清积累偏差。

建议得到采纳后,必须通过研磨来掌握调度垫片的精度。
经由无数次研磨调度,我用最短周期完成任务。
经检测与现场利用,夹具完备达到加工精度哀求。
这项任务,补充了钳工手工装置精度达到±0.005毫米的空缺。

为练成精度掌握技能,10年中,锉刀磨断了几十把,乃至用饭或者安歇时,我都会下意识地不雅观察面前的物体是否在一个平面上,揣摩着若何才能把它锉平。

我创造不同材质手腕哀求不同,比如钢制较为坚硬,下手要稳准狠,铸铁较为优柔,下手要轻巧细。
因长期利用锉刀和从事研磨事情,我的指纹变得非常浅,有时碰到须要录入指纹,要反复考试测验多次,机器才能识别出来。

33岁时,我被评为无锡市金牌工人。
40岁时,被评为“中心企业技能好手”。

精修新寻衅

2005年,我调入机工车间精修科。
到精修科有个插曲,当时我30多岁,进厂已经12年。
车间生产任务具有周期性,多次循环后,该做的我都做过,有时不用看工艺卡片,就知道该怎么做。
虽然有新产品,也有重新制造,但总觉得缺少寻衅。

车间领导或许看出了我的心思。
有一次,他说,给你换个岗位,有兴趣吗?我问,什么岗位?他说,去精修科吧。
我对精修科没什么观点,只知道是1998年景立,对全厂入口设备进行维修、掩护和保养。
当时锡柴入口设备不多,有20多种300多台机器,正处于起跑阶段。

2003年,锡柴装置车间已建成CA6DL自动化妆配生产线。
该设备由瑞士ABB公司生产,CA6DL内装线上有机器人、全自动拧紧设备和自动滚道等,整条线绝大部分为数控自动实现,拧紧电动工具来自阿特拉斯。

这条自动化妆配生产线当时在海内数一数二,由精修科卖力管理运维。
他们对待入口设备就像宝贝似的,如果操作不当造成设备破坏,就会严重影响生产操持和设备的利用寿命。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领域,我的职业生涯由此转向精密设备维修领域。
当时精修科有十几个人,由机器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主任工艺师以及维修职员组成。
这些专业技能职员,对入口设备的构造、操作、维修和故障判断能力都很强。

精密设备维修跟我之前的事情完备不同,以前动手多,现在更多靠工具诊断故障。
事情办法采取项目化管理,比如一个机器工程师和一个电气工程师,卖力一条生产线或者几十台设备运维。

虽然入口数控设备和纯机器设备完备不同,但经由永劫光实践就会创造,前者的机器构造比普通设备更大略。
繁芜的是数控系统,只要弄清楚关系,维修起来实在更随意马虎。

经由一段韶光磨合,我创造自己具有一个上风:在刀具、量具、夹具方面有一定根本,当面对产品加工涌现质量问题时,我会进行全面剖析,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设备问题、加工问题,还是刀具、量具、夹具问题?因此,我的设备故障维修技能提升很快。
这时我又想起师傅说过的话,基本功踏实了,今后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机器设备靠一挡一挡齿轮变速,如果某台设备只有五挡,那就只能五挡速率,加工时转速有局限性。
而入口设备伺服电机每每可以无级变速,根据电压来掌握转速,加工时可选择更适宜的转速,更好地担保加工精度。

此外,入口数控设备还有一些核心零部件,比如主轴、旋转台和换刀机构等,如果对这些零部件维修技能节制不好,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就只能请国外的设备供应商来维修,代价很大。

面对新寻衅,我把所有业余韶光用来学习和实践。
经由两年多努力,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全身心投入数控设备维修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险些拆检过所有数控设备,熟习每个零部件的事情事理和浸染,对它们可能产生的故障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2006年,中式车间一台入口Nagel珩磨机床无法正常事情,对生产操持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台机床紧张用来对机体缸孔珩磨加工,根据气密检测数据来掌握珩磨余量,因此,对气密性哀求较高。
经由拆检剖析,我创造缘故原由在于,珩磨机气密旋转连接杆表面严重磨损造成漏气,达不到气密检测哀求。

最好的办法是改换旋转连接杆。
但车间没有入口备件,采购周期须要24周,生产操持不可能延误这么久。
后来,我通过对旋转连接杆表面采取涂层处理+修磨工艺,知足了气密检测哀求,使生产得以规复,为企业节约用度6万多元。

2010年,工厂进入持续高产,我们的寻衅在于,必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记得有一次,在研讨设备报修和备件损耗情形时,班组长在会上讲,缸盖装置线上一台C40气缸盖翻转机的夹紧气囊老出问题,每月均匀破坏5个气囊,每周都会报修。

从生产效率看,改换一次夹紧气囊须要60分钟,停台韶光占整线停台韶光近30%,严重影响莅临盆节拍。
从经济效率看,一个夹紧气囊2500元,以每月改换5个打算,一台设备一个花费件一年就要花费15万元,花费本钱很高。
这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办理。

我向班长主动请缨,带着徒弟到装置线作业现场查看,创造气门杆只有8~9毫米。
气门杆和夹紧气囊表面都很光滑,按道理再怎么磨损,也不至于一周改换一次气囊,几个月或者半年改换一次倒说得过去。

气囊制造厂回答,这是正常磨损,可能边上有毛刺。
我从不同角度不雅观察设备动作,尤其是夹紧气囊打仗零部件的位置,都没创造非常情形。

徒弟年轻气盛,他问,师傅,看不出啥问题,待在这里一贯不雅观察有用吗?

我说,一定有用。
气囊打仗摩擦破坏是客不雅观现实,它不会无缘无端地破掉,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设备构造、加工工艺流程,以及防气门脱落装置的事情事理。
设备运行动作很快,肯定是漏掉了什么细节,到底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每天都到现场不雅观察。
两天过去了,没找到缘故原由。
第三天一早,我走进办公室大门时,冷不防衣服被门框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毛刺钩到,我溘然想到,或许不是气囊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他滋扰所致。
气囊事情时是膨胀状态与气门杆打仗,气囊与气门杆锁夹槽之间可能有打仗摩擦运动。

我再对气囊和气门杆进行重点不雅观察。
果不其然,在气门杆锁夹槽上,有二圈环形凹槽,气囊增大时,就会挤压到凹槽内,加上气门杆会有少量位移,虽然每次摩擦韶光很短,但长期挤压摩擦,气囊就随意马虎破损。
这就好比把一个气球放到有凹槽的铁盒子里吹,气球膨胀后,被挤到凹槽里就随意马虎爆掉。

为从源头避免故障再次发生,须要重新设计新夹紧装置。
改造原来构造是个大工程,我带着组员们进行了上百次验证,决定采取平行气爪和低廉甜头气脚加橡胶条合营的新夹紧办法。

新夹紧机构运行平稳流畅,但一段韶光后,问题又来了。
操作工反响,橡胶压紧条利用周期不长,能不能再做些改进?通过查阅非金属材料干系资料,我选用了韧性和强度更好的橡胶型号,重新切割制造,安装到设备上利用,这才彻底办理了问题。

经此一改,企业每年可节约用度24万元,同时,设备停台率直线低落。
后来,我为这个项目(CA6DL装置线C40气缸盖自动翻转机花费降本改造)申请了专利,该项目在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得到铜奖。

▲维修设备后,顾健检测首件加工件精度

▲检修入口数控加工中央电主轴

▲维保机器人

攻关“卡脖子”项目

2013年,锡柴惠山基地(重机部)引进两条前辈生产线,GROB设备上采取电主轴新技能。
到2015年,重机部CA6DM机加工生产线和塘南厂区的CA6DL机加工生产线共有67根电主轴在利用,这批入口数控加工中央电主轴陆续达到利用寿命年限,须要掩护维修。

Weiss电主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长1.3米、直径300~400毫米、重量不到1吨。
一根电主轴100多万元,一样平常运行6000~7000个小时。
生命周期一过就会涌现故障,或者卡顿,或者后端轴承被烧掉。

委外维修一是贵,每根每次20多万元。
二是维修韶光长,来回须要2~3个月,而且维修后电主轴保修期只有3个月。
车间主任让我们想办法自主维修,把本钱降下来。
作为委外维修的归口部门,我们团队承担了攻关项目。

电主轴是加工中央的核心部件,维修技能难点紧张在装置后主轴的内锥跳动必须在2微米内。
这就哀求所有零件精度必须小于2微米,特殊是轴承中间的隔圈,其平面精度和平行精度都要小于2微米,相称于头发丝的1/35。

轴承隔圈只能通过研磨来担保精度,总装后才能达到电主轴内锥跳动哀求,此前加工中央机器主轴内锥跳动的最高记录是4微米。
这意味着,我们要把精度再提高一倍以上。

而现实情形是,我们没有图纸,没有任何零配件,而且里面到底什么构造也不清楚。
好在车间领导给了我们定心丸,他说,纵然修不好,只要确保零件不少,还有委外维修来保底。

我们和技能员合营,把电主轴一点一点地拆开,对每个零件进行测绘,画出CAD图和三维图。
这个过程中,我卖力拆检和测绘,技能员画图。
就像逆向开拓,所有零件测绘完,再重新组装起来,装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工艺技巧,只能一步一步摸索。
组装起来后再测,如果精度达不到原来水平,就再拆-再装-再测,循环往来来往。

还有一个问题,轴承装上后,再拆下来就得作废,也便是说,轴承只能一次性装置成功。
拆检过程中,我们创造电主轴常常坏的是后端轴承,通过剖析和参数比对,我们找到真正缘故原由——

或许是为节约本钱,供应商在后端轴承采取钢珠轴承,而前端定位轴承则利用陶瓷珠轴承。
钢珠轴承几千元一组,陶瓷珠轴承几万元一组,电主轴利用韶光一长,润滑脂蒸发后,后端钢珠轴承就很随意马虎烧伤。

除标准件外,制造电主轴的零部件有几百个。
通过攻关,我们节制了电主轴所有工艺参数和调度参数,啃下了两块硬骨头:一是,办理轴承中间隔圈平面度和平行度2微米精度哀求。
二是,用耐高温的陶瓷珠轴承更换钢珠轴承,办理了后端轴承烧伤难题。

维修第一根电主轴,我们用了3个多月韶光,才达成维修目标。
后来将周期缩短到两周,最快可做到一周内完成。
2016-2017年,我们共修复电主轴23根。

这次实践,补充了入口电主轴维修技能空缺,并使每根轴承利用寿命提高一倍,每年为工厂节省维修用度450万元。
这次探索实践成功后,《公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06版)刊发《精度两微米,机器犹不及》宣布文章。

再后来,我将拆检、装置和调度过程中的技巧、方法和研磨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了电主轴维修标准流程。

锡柴惠山基地(重机部)是智能制造样本。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不断深入推进,智能机器人已普遍运用于各个车间,这不仅能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同等性,还能为企业运营降落劳动本钱。

我做过统计,锡柴塘南基地和惠山基地共有ABB、FANUC、KUKA机器人60台旁边,每年每台保养用度约1万元,60台便是60万元。
为降本增效,我主动带领团队攻关智能制造。

2017年4月,“工件抓举机器人的自主开拓研究”项目启动。
项目分三步走:第一步,一年内具备机器人自主掩护保养能力。
第二步,实现视觉识别抓举机器人的二次开拓运用。
第三步,实现机器人产线运用。

项目启动后,我带着团队到机器人生产厂家调研,从连接装置到调度,将全体过程步步分解,做到了然于胸。
截至目前,我们已对10台套机器人完成自主掩护保养,形成自主维保作业辅导书。
同时,还自主设计了换油小车,以提高换油事情效率。

我们已高效完成第一步目标。
其间有个小插曲,在研究机器人掩护保养过程中,为更直不雅观理解机器人内部构造,我们将个中一个ABB机器人进行彻底分解。
正巧ABB公司技能员到锡柴调试设备,他们说,锡柴维修工厉害,就连他们也搞不清楚机器人内部构造。

近阶段,我们正在验证机器人二次开拓运用效果。
估量到2025年,完成机器人产线运用,实现生产线少人化。

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是被列入国家“卡脖子”目录的35项核心技能之一,作为(高压共轨系统的)核心部件的高压共轨管,是锡柴自主研发的冲破国外垄断的拳头产品,急需实现批量生产。

但在当时,锡柴共制度作部还没有批量测试轨管性能的设备。
如果委外开拓,须要购置费近千万元。
为节约本钱,在机工车间和共制度作部的支持下,2019年,我和团队主动请战,将研发批产测试轨管性能设备列为事情室年度课题之一。

我们用了大半年韶光,重新设计制造了4台设备。
新设备投入利用后,再对老设备进行优化。
经由努力,前后完成8台测试设备的自主制造,并交付批量生产运用。

2021年,我们团队开启双工位高压轨管性能测试台架自主开拓。
仅设备这一项,就直接降本165万元,对批量出产发挥了极大浸染。

事情室领办人

2016年,以我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事情室挂牌成立,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精尖设备维修复合型人才,我是领办人。
事情室挂牌时,钱(恒荣)总亲自到现场揭牌,他告诫我们,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落败,这句话我一贯牢记在心。

这项事情实在从2012年4月就已开始,当时叫“顾健技能实训基地”,设在机工车间。
成立之初,条件比较简陋,几个钳工操作台、几个工具箱、一块白板、一台迂腐的电脑,便是全部家当。
只管如此,我们却多次得到一汽集团和一汽解放技能大赛奖项,我自己连续3年得到工具钳工组冠军。

2015年年底,我们事情室被评为(一汽)集团级创新事情室,园地进一步扩大,包括实践区、谈论区、培训区和成果展示区,面积达到250平方米。
事情室下设电气维修、机器维修和工艺制造三个核心团队,每个团队由5个人组成,都是技能骨干,主攻方向是设备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维修及关键零部件制造。

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这方面我积累了一些履历。
比如我提出建立车工、磨工、铣工、钳工等多工种联合实训模式,既能通过操作实训提高个人技能,又能在项目过程中演习团队协作能力。

培训一样平常利用业余韶光,放工后、午休时或周末,有时由于涉及生产,也会在上班期间进行实地培训。
培训一改原来知识考试加实践考验模式,启用操作练兵新模式,结合专家论坛、现场培训和“一点课”等方法,强调一定要到现场,在实战中提升技能、考验技能。

事情室逐步完善维修演习营、赛前集训、操作练兵等五种别实训模式,为生产培养输出人才。

培训不仅和事情干系,还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关。
从2019年开始,中级工、高等工、技师和高等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划归一汽集团,培训教材由企业自主体例,2021年完成第一批技能等级评定。

我和事情室其他3名成员参与了一汽解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具钳工)课件开拓、学员手册和讲师手册体例。
此外,还完成一汽解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加实践的认定,得到中国一汽切实其实定和表彰。

我们以企业干系标准为主,根据维修钳电工实际情形设立认定标准。
以前评定分等级,达到A后,可以晋升到B;达到B后,可以晋升到C……按照等级进行培训。
这种递进台阶式方法没错,但后来创造,大家每每奔着终极目的而去。

改变办法后,我们针对专项课题开拓培训内容:培训前先做调查,找到受训者当年最感兴趣的内容,针对需求开拓课程。
有些维修案例,经由完善总结后,再固化推广。

以电主轴轴承安装为例,我提出“两定一补”操作法,办理了电主轴装置家当化难点。
“两定”是定位,轴和轴承都不可能是零偏差,分别测出最低点和最高点,做好标记,定好位。
安装时,将轴和轴承上的高低点互补掉,这样装出来后,跳动更小,效果更好。

当然,这种办法只在精密核心零部件上采取,一样平常性安装就没必要,由于程序繁芜。

2017年,锡柴将产试室的设备维修、台架故障维修、试验工装夹具的设计制造任务交给我们团队。
经由反复实践,我们确定的目标是,用最少的韶光、最低的本钱,实现自主维修、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

我在维修事情中总结出几个步骤:首先沟通,确认变革点;其次剖析,确定真因;末了根据维修时长,选用最优方案。

有些技能工人在设备涌现故障时,只会立时换零件,如果备件欠缺,每每会催买备件。
实在,设备出问题,操作工须要弄清楚是什么故障,以及怎么办理问题,最好能通过系统调度参数办理,让设备连续生产。
换言之,他须要办理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

培训时,我常常给他们贯注灌注一个理念:维修工办理的大概是设备问题,但根本上是办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有时设备坏了,操作工和维修工相互责怪,这时沟通就非常主要,沟通得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管理设备就像管人,须要有管理艺术。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调试设备时,创造液压怎么也上不去,以为是液压泵坏了。
拆检时创造,油箱里根本就没油,原来是操作工担心堕落其他零部件,将油抽走了,但没有奉告大家。
这便是一个范例的短缺沟通的事例。

事情室有个口号是“做一个合格的设备年夜夫”。
到医院做检讨,年夜夫要看指标,设备维修也有很多检测设备,如热成像仪、激光干涉仪、振动仪等,来判断指标是否在正惯例模内。
维修就像年夜夫做手术,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换掉。
设备也一样,只有对构造非常熟习,才能做出精确维修判断。

截至目前,事情室已先后完成47个项目攻关,累计实现经济代价1500万元。
事情室挂牌至今,先后为4000多人次开展培训,四个工种24名员工分别在一汽集团、一汽解放和省市比赛中获奖,9项成果得到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果得到发明专利。

以最近3年计,事情室共培训新进入大学生200多人,成为名副实在的培养高精尖设备维修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

锡柴这80年,从农机开始,到13升、16升重型柴油机,可以说,每一代机型都是一个里程碑。
在发动机行业,锡柴是引领者,一定程度上标定了数字化、智能化等行业标准。
下一个80年,希望锡柴越走越好。

(本文选自《大国动力:锡柴80年》,葛帮宁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