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遣欧少年使节及随行神父

从长崎到里斯本:“地极”少年的西行之路

明治维新150年︱岩仓使团的先声日本首次遣使欧洲始末 休闲娱乐

1534年,耶稣会成立于巴黎。
耶稣会为传播天主教而足迹遍布环球,其在东方最早取得进展的地域,便是政治上群雄逐鹿、因而思想上也相对多元的战国日本。
根据学者稽核,在“天正使团”派出的1582年,仅耶稣会一个修会便在日拥有15万信众,成功的传教活动更是引得肥前国当主等多位九州大名皈依天主教。
一时之间,日本成为当时东亚天下天主教最为繁盛的国度之一。

九州是耶稣会在东方活动最为兴盛的区域之一

面对“崇奉”欣欣向荣的场合排场,九州的基督教大名们逐渐萌生了叮嘱消磨使节前往欧洲的想法,而这与此时亟需通过“地极的信众”来昭示自身传教功绩的耶稣会一拍即合。
很快,在耶稣会“东印度地区”总卖力者范里安(Valignano),以及基督教大名有马晴信、大友宗麟与大村落忠纯的支持与张罗下,一支由贵族少年组成的“遣欧使团”迅速组建。
他们分别是大友宗麟的支属伊东祐益,有马晴信的支属千千石纪员,大村落忠纯的支属原马丁,以及九州贵族中浦朱利安。
由于全体使团成员之中最年长的也不过15岁,因此,他们又被后世称为“天正遣欧少年使节”。

2014年,由16世纪画仆人托列托绘制的伊东祐益画像在意大利被创造

1582年2月20日,携带着三位基督教大名的信件与礼物,日本历史上首次遣欧使团正式从长崎港启航。
除之条件到的正副使四位少年外,使团还包括传教士梅斯基塔等随行职员,卖力少年们的起居与教诲,范里安本人也亲随前往。
船队逆向沿着葡萄牙海洋帝国向东发展的商路一起向西,自长崎而至澳门,到达了耶稣会在印度传教的主要据点果阿。
由于景象不利,使团在果阿勾留了很长一段韶光。
期间,范里安收到了来自耶稣会总会长的信件,哀求他务必留在果阿,指挥东方的传教事宜,不要随使团前来,因此,范里安只得指派另一名耶稣会士担当随员长,陪同使团完成之后的使欧航程。
在一起走走停停的航行之后,使团终于在1584年8月抵达里斯本外海,结束了长达两年的海上流落。

从果阿到长崎,一个个东方据点的建立,勾画了葡萄牙海洋帝国的发展轨迹。
详参学者顾卫民师长西席的新著《葡萄牙海洋帝国史》

“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天下”:日本少年的欧洲游记

1584年8月11日晚,使团一行正式登上了欧洲的地皮。
正如布罗代尔代表作书名所揭示的那样,此时的南部欧洲,正是属于哈布斯堡家族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天下”——在他的统治下,不仅席卷本日的西葡全境,还包括意大利及尼德兰诸邦;若算上其在拉美与亚洲的殖民地的话,菲利普二世的统治范围遍布环球。
又因其与罗马教廷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所谓“基督教天下最强君主”的名号是当之无愧的。
“天正使团”少年们的欧洲游历,便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垂垂展开。

使团的第一站是葡萄牙首府里斯本。
在那,他们多次觐见了葡萄牙总督,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结束葡萄牙的游历之后,使团于9月进入西班牙境内,并于10月19日到达马德里,向着天下首个“日不落帝国”君主的王廷进发。
不过由于此时马德里正在举行全国性的宣誓效忠仪式,因此使团的觐见活动被推延到了11月。

11月14日,觐见仪式准期举行。
在国王富丽仪仗队的接驾下,身着和服的四位少年携带着日今年夜名的信件与精细的漆器礼物,在浩瀚市民的目光中缓步驶入宫殿。
菲利普二世国王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对日今年夜名们的赠礼表示感谢,国王还约请他们用日语揭橥演说。
之后几天,使团四人先后拜访了王室教堂等地,还游历了新近落成的埃斯科里亚尔宫,并有幸目睹了耶稣受难荆棘等“至高圣物”,足见这位天下性君主对付迢遥东方来客的重视。

耗资无数美洲白银的“天下第八大奇迹”埃斯科里亚尔宫

拜别菲利普二世,使团连续动身,经海路前往帝国的意大利边陲。
1585年3月,船队抵达托斯卡纳大公驻地比萨。
在宫殿,弗朗西斯大公亲自下阶欢迎,并约请一行四人参与晚宴。
在晚宴上,发生了一件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宴程过半,大公夫人溘然拉起正使主席伊东祐益的袖子,邀他舞蹈。
在得到随行神父宗教上的首肯后,伊东接管了大公夫人的邀约;千千石与中浦也参与个中,一时气氛热烈,引得一片欢声笑语。

伊东受邀与大公妃舞蹈的逸话,至今仍在舞台上被演绎

在游历了托斯卡纳后,使团还先后到访佛罗伦萨等地。
由于使团组建的初衷,本身便包含宗教朝圣的考量,因此他们在这些地方均未做过久的勾留。
在短暂地拜访了当地贵族并游历了各处紧张圣地之后,少年们马一直蹄地向着基督教的“圣城”罗马进发。

亲历教皇更迭时候:四个少年的罗马

1585年3月,从长崎出航整整3年之后,使团终于抵达了罗马。
只管按照原来的操持,教宗将通过私人会面的形式非正式地接见四位少年,但是时任教宗额我略十三世却临时决定,将以庄严隆重的公开仪式接见这些远东来客。

23日,仪式准期举行。
在火枪队的礼炮轰鸣,与到场嘉宾、市民的注目下,身着和服的正使伊东身伴两名总主教行在军队最前,千千石与原马丁紧随其后,向着教廷宫廷进发。
当来自迢遥地球另一真个信徒涌如今门厅时,额我略教宗一韶光热泪盈眶。
他约请伊东与千千石当众宣读三名日今年夜名的信件,并向孩子们详细讯问了日本的宗教与社会实况。
由于仪式短暂,意犹未尽,教宗还于4月3日再度接见使团,并安排他们参不雅观自己的寝室,足见教宗对付孩子们的喜好。

使团觐见场面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第二次接见后不久,额我略教宗突发鼻黏膜炎,于4月10日下午与世长辞。
为应对此突发状况,枢机主教团于当月复活节举行闭门会议,公推枢机主教蒙塔尔多继任教宗,是为西斯笃五世。

由于旧教宗十分关心传教事务,给予了使团极高的礼遇,因此额我略的溘然去世引发了使团成员们深切担忧,他们担心新就任的教皇对付迢遥的东方并不具有兴趣。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忧虑实属多余,在之后举行的教宗加冕仪式上,使团少年不仅受到了新任教宗的约请,而且还受邀侍立在教宗身后,为其撑起华盖,地位乃至居于法国——所谓“天主教会长女”——的众代表之前。
此后一月,新教宗还多次带领少年们参与各种活动,并付与了他们“罗马贵族”等名誉称号。

记录使团到访罗马的碑铭

就这样,在得到新教宗的礼遇以及对日本传教奇迹支持的许诺后,使团于6月3日动身离开罗马,路子威尼斯、米兰等地,重新搭船返回伊比利亚半岛。
在伊比利亚,使团先后在巴塞罗那与里斯本等地小住,以等待适宜航行的景象。
一年之后的1586年4月,归国的机遇终于到来了,搭乘座舰“圣菲利普号”,少年们在阔别故乡4年之后,重度踏上了漫漫的归程。

上洛:弯曲却非凡的还乡之路

由于风高浪急,使团的还乡之路并不顺畅,一起走走停停,直到1587年6月才终极抵达印度。
然而就在使团打算完成漫漫长旅的末了一程之时,日本海内的场合排场发生了巨变。
1587年7月,日本当时实际的最高掌权者丰臣秀吉在完成“九州征伐”之后,溘然发布了《伴天连追放令》,首开日本禁教之先河,这为本来肩负宗教义务的“天正使团”能否顺利归国,增长了极大的变数。

“伴天连”(バテレン)即“神父”。
该令这天本历史上首份传教士驱逐令

由于担心日本海内的形势,使团一行故意放慢了节奏,在印度果阿与中国澳门勾留多时,以确保归国的安全。
不过,由于耶稣会东印度地区卖力者范礼安十分具有能力,加之葡萄牙驻果阿总督也答应全力予以合营,“天正使团”一行不仅于1590年顺利获准归国,还得到了次年亲赴京都、觐见“天下人”丰臣秀吉的机会。

1591年3月,丰臣秀吉于京都“聚乐第”宅邸召见了使团成员。
碍于之前颁布的禁教法令,觐见采纳了一种更为灵巧的办法进行,即让使团少年们身着葡式衣装,以欧洲使团、而非本国国民的身份参与觐见。
不过在详细的拜会过程中,少年们仍旧采取了传统的日式仪礼,并向丰臣秀吉献上了丰硕的礼物、禀告了此行的各类见闻。
对付少年们的非凡经历,丰臣秀吉明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觐见仪式之后,丰臣秀吉又数次召见使团,乃至一度盛邀伊东祐益加入他的麾下,为他即将发动的朝鲜远征(即“壬辰之役”)贡献力量。
不丰臣秀吉的约请遭到了伊东的婉拒,后者声称,如若仅因高官厚禄,便抛弃抚养自己的神父们于不顾,是一种不义的行为。
对此,丰臣秀吉颇为欣赏,在终极答应使团返回九州前,详细地讯问了欧洲与印度的情形。

随着“上洛觐见”的完成,历时8年有余的“天正使团”终于完成了它全部的历史义务,于1591年正式返回九州故土。

西风东渐:“天正使团”的意义与启迪

通过上述对日本首个遣欧使团“天正使团”的历史回溯,我们可以看到,与传统的“闭关锁国”叙事不同,近代早期的日本、尤其是九州地区,对付天下的巨大变动,并非是茫然无知、无动于衷的。
相反,它们对付迢遥的西方抱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也并非是一种仅仅集中于最高统治阶层的独占性征象。
这为我们理解近200年之后,明治时期的日本缘何能够迅速转型,供应了一些线索。

从社会上层看。
首先,在16世纪近代早期的历史场域中,能够主动叮嘱消磨一支使团前往欧洲,本身就足以表示当时日本部分政治精英对付外部天下的兴趣;而在短短二十年后,以支仓常长为首的使团再度使欧(从路线上看,该使团乃至取道美洲),则是这一兴趣的又一次明证。
其次,作为这次使欧行动的结果,“天正使团”的少年们从欧洲带回了大量的绘画与图书,这为有机会打仗到这些宝贵材料的社会上层人士们,带去了一个十分全面且崭新的天下图景,为启示他们进一步探索天下的希望供应了宝贵的原始推力。
据研究,关白丰臣秀吉就对使团少年们进呈的天下舆图集《天地全集》(Theatrum Orbis Terrarum)十分钟爱,乃至还为此专命画师绘制成屏风,以供日日欣赏。
可以说,只管地理上处于“地极孤岛”,但日本社会上层对付外部天下的好奇,一贯是较为强烈的。

日本画师根据《天地全集》绘制的屏风

与社会上层类似,社会中层及普通民众,尤其是九州地区的普通民众,也受到了“天正使团”出访的积极影响。
首先,少年们带回的大量西方画作受到了普通“南蛮画”(即西方绘画)艺术家们的模拟效尤。
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使团从欧洲带回了日本历史上首台古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机。
只管活字印刷术发明于中国,当时已经传至日本,但是排印西文作品仍旧十分不便。
古腾堡印刷机的带回,便很好办理了这一问题。
嗣后,西方措辞学习书、教科书、西方宗教文学作品印刷大盛(即后世所谓的“吉利支丹版”),造诣了耶稣会在日本印刷奇迹的最高潮。
经由这些书本,西方知识逐渐走进了普通九州民众的天下。
来自外部天下知识的传播,只管在随后江户幕府的禁教政策下得到了抑制,但是却永久无法被抹杀,直到两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它们再度被唤醒,进而不才层转变为巨大的改造力量。
正如历史上所有成功的维新一样,“国家的当代化”与“民众的当代化”,一贯都是相辅相成的。
而从“天正使团”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日本民众对付外部天下知识的兴趣,早在明治维新以前,便已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