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西安
1933年6月,稽核团一行来到西安,图为他们乘坐的车辆刚刚经由灞桥的情景。灞桥始建于汉代,在西安城东十公里的灞河之上,曾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到了灞桥,解释就要到西安了。
进入西安
来到西安后,稽核团便急不可耐地先去参不雅观大清真寺。图为他们所乘坐的车辆正在小心翼翼地通过一座门楼前的积水地带。
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以是又叫东大寺。
前往碑林
隔日牧师打算前往碑林参不雅观“景教纪念碑”。这次没有坐汽车,而是改乘当地的人力车。
景教纪念碑
这座石碑全名叫“大秦景教盛行中国碑”,落成于大唐建中二年(781年),上面记载了景教(基督教)教义、礼仪和唐代前中期传教士在华传播景教的史实。
拜访朋侪
6月27日,牧师一行在杨牧师夫妇家中会见了一些生活在西安的宗教朋友和当地的外国人。
愉快地交谈
牧师一贯称西安是一座友好的城市,他和当地的人们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也是他几次来到西安的缘故原由。图中的牧师正在给当地百姓讲阿拉伯笑话。
航空处
空隙之时,牧师还去看了飞机,这是他在欧亚航空公司西安办事处门前留影。欧亚航空公司为中德合伙,当时海内的两大航空公司之一,另一家是中美合伙的中国航空公司。
邮政飞机
机场工人正在往飞机上装运货色,牧师称飞机为“魔毯”,说法来源于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意思是“会飞的毯子”。
飞机安歇
停机坪上的飞机,被披上“机罩”,前面还架起一只板凳托着机头,周围拉着绳网,保护得很仔细。
离开西安
准备离开西安前往潼关,上车之前,牧师和前来送行的朋友合影。
木头汽车
行驶到西安西门附近证券交易所的汽车。这是一辆比较环保的汽车,车厢为全原木打造,车头一侧捆绑着备用的轮毂和车胎。由此看,他们是从西门出的西安。
西出长安
西安至潼关的路边风景,低矮的黄土坡下是成片的庄稼以及 断裂的黄地皮。
中途安歇地
车队一起向西,行进到这个地方,看到此地风景幽美,便决定在这里安歇逗留一晚。
和村落民沟通
牧师和当地村落民谈笑风生,非常融洽。很好奇他们是怎么互换的,牧师自己说他是在利用一种通用的措辞技巧 。
爆胎了
爆胎了,司机停下车撅在地上换轮胎。一位同行的先生长西席背动手,悠哉游哉地看着热闹。当时的路况比较差,车子的质量也不怎么样,爆胎是常有的事。
第二次爆胎
很不幸,汽车趴窝在烂泥里,无形增加了改换轮胎的难度。几名过路的行人站在阁下看着,爱莫能助。
抬汽车
这张图有莫名的喜感,车子陷进了烂泥沼里动弹不得,牧师一行只能乞助于周边的村落民帮助摆脱困境。话说车后面背对抬车的这四位是一家人吗?动作同等,非常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