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
左降流于

手抄六祖坛经一 汽车知识

岭南,作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旅舍。
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
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星期,听受此经。
大师常

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
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星期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
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曰(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

(本)无南北。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旁边,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聪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物)?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
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

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
吾向汝说:众人死活事大。
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死活苦海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聪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
若悟大意,付汝衣法(钵),为第六代祖。
遑急速去,不得迟滞。
斟酌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

括号内为漏字

得处罚,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
我辈谩作偈颂,枉存心力。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想: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
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地深浅。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

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养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想: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瞥见,忽若道好,即出星期,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星期,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

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
秀复思想:五祖嫡见偈欢畅,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
房中思想,诚惶诚恐,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
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
经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
依此偈修,免堕恶道。
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喷鼻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
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聪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如此见地,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

性。
不生不灭,于统统时中,念念自见。
万法无滞,一真统统真。
万境自若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汝且去一两日思想,更作一偈,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
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
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