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解放军基本培植工程兵第二十一支队(中建七局的前身)修配厂,是一支肩负着为部队做事分外义务的光荣部队。
它从最初组建时的修理区队,发展演化为汽修区队、机器区队、机器营,直至后来精简为修配厂。
存续期间,承担了二十一支队大量的汽车、机器维修,土石方工程和吊装运输任务,建筑机器制造和钢门钢窗加工任务,同时,还代管过二十一支队的战士业余文艺宣扬队(业务归政治部宣扬科)和支队军器所(业务归后勤部战勤科),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和宣扬事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为1982年修配厂厂部干战合影

基建工程兵原二十一支队修配厂变迁录 汽车知识

就基本培植工程兵二十一支队修配厂的演化情形,笔者六年前拜访了多位曾经在该单位任职和事情过的老首长和老同道。
听他们讲述修配厂的故事,总的觉得是让人为之敬佩,为之骄傲,为之振奋。

敬佩,是由于当年官兵的创业精神,使修配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有序,与时俱进,越变越好;骄傲,是由于当年官兵的无私奉献、勤奋努力,使修配厂为部队和三线培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振奋,是由于当年部队的精神风貌,仍在我所打仗到的退役官兵身上得到传承,大家“军魂”仍在,恰如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

李振西:部队须要 多次演化

李振西,第一任修理区队教导员,现在已经83岁了。
这位老首长是从中建七局纪委布告的岗位上退休的。
目前虽然身体欠佳,但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对修配厂的组建和沿革影象犹新。

据李老先容,修配厂的前身是中国公民解放军基本培植工程兵二十一支队修理区队。
修理区队是二十一支队整编往后新组建的直属营级单位,从属支队后勤部。

1969年5月3日,基建工程兵二十一支队司令部给建工部军管会并二纵队整编办公室呈报了一份《组建修理区队的报告》,随后,此报告获准,修理区队开始筹建。

1971年2月,李振西和时任区队长徐瑞亭奉命以二〇七大队七中队(此中队改兵前是建工二局机器化施工公司修配厂,前身是渤海工程局机器化施工公司土石方大队修配厂,曾参加过葫芦岛造船厂的培植)中队部及其一、二排为根本,同时抽调支队8个大队的部分修理技工、战士和军官组建了修理区队,下辖3个中队。
一中队为机修中队,二中队为汽修中队,三中队为制配中队。
区队部驻址选择在重庆石桥铺外语学院。
是年5月28日,迁至河南省南阳市,区队部驻址选择在南阳地区粮食局车队。

1975年8月,二十一支队撤销汽车区队,将该区队第四中队调归支队修理区队,改组为汽修区队。
下辖汽修中队、机修中队、制配中队、汽车中队。
1976年6月,李振西调离修理区队。

据史料记载,1978年2月,汽修区队(不含汽车中队,该中队仍从属支队后勤部)和土石方机器区队合并组建为二十一支队机器区队。
下辖土石方一中队,驻湖北远安;土石方二中队,驻南阳二机厂;土石方三中队驻平顶山坦克大修厂;汽修中队、机修中队、制配中队、吊装中队,随区队部驻南阳市卧龙岗。

1980年8月,机器区队随部队番号变动,改为支队机器营,中队改为连。
土石方持续调归二〇五团。
机器营下设土石方机器二连、三连,运输吊装连,修理连,制配连。
时年11月13日,土石方机器三连调归二〇四团为该团土石方连,土石方机器二连终结分流。

1981年2月15日,为适应国民经济调度须要,二十一支队机器营改编为修配厂,下设修理车间、制配车间、运输吊装连。

图为1982年修配厂厂部干战合影。

1983年5月1日,为适应部队系统编制改革和施工生产须要,支队修配厂调归二〇四团建制。
厂属运输吊装连撤销,职员和车辆调归支队仓库。
二〇四团汽车连调归修配厂建制为汽车队,该团修理连调归修配厂的修理、制配两个车间。

曾祥厚:奔赴宛城 再建家园

曾祥厚,一位曾经参与修配厂组建和变革的见证人,是基建工程兵的第一批责任兵。
虽然年逾花甲,但敦敦实实,健康健康,影象力特殊好,对笔者的采访充满着激情亲切和好奇。

曾祥厚(修配厂副营职材料股股长)亲自经历了修理区队组建的全过程,当年,来自支队8个大队的官兵接到调令,集结得很迅速。
可就在修理区队刚刚组建不到三个月,立足未稳的情形下,就接到从重庆调遣到豫西南城市南阳的命令。

当时盛行着一首歌曲,歌词是这样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须要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防,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修理区队的官兵便是如此,接到命令,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那是1971年5月25日,官兵们打起了背包,整顿好行囊,装运好机器设备,除了区队首长和女兵坐硬座车厢外,其他官兵一律乘坐闷罐专列,当日从重庆出发,奔波1000多公里,开辟新的沙场。

一起上,干部战士感情激动,欢歌笑语,虽然走了整整4天,但精神面貌非常好,专列于当月28日到达南阳。

当时,南阳火车刚刚开通,火车站在郊野,战士们下了火车,排着整洁的军队,沿着田间小路,步辇儿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东关汽车站,后转乘欢迎的汽车抵达位于盆窑的南阳县拖沓机站临时驻地。

由于迁居仓促,没有建成基地,全体区队驻地比较分散,一中队驻地在南阳地区粮食局车队,二中队驻地在三眼井南阳地区外贸公司,区队部和三中队驻地在盆窑南阳县拖沓机站。
三个月后,全体区队才搬到了南阳地区粮食局车队大院。

到了一个新的驻地,生活条件比较艰巨,都有一个熟习温柔应的过程。
南阳地区的主食是面食,这对付从南方来的吃惯了米饭的官兵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各中队想了不少办法,积极调处炊事,努力改进生活。
住的方面,除了少量的大略单纯平房外,大多是活动工棚,夏热冬冷,蚊叮虫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贯坚持了近8年。

到了1975年,区队开始在南阳市卧龙岗上培植厂房和营房,修理区队的官兵先后合营二〇二大队、二〇六大队、二〇四大队的施工区队,挖地基、装缷砖石、扛水泥袋、抬楼板和砖、石灰,等等。
特殊是在开挖办公楼根本时,工地和驻地相距二十余公里,官兵们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到工地加班挖地基,用镐和锹完成了办公楼根本的开挖任务。

经由近三年的培植,在卧龙岗上建起了办公楼和集体宿舍,建起了生产车间,详细的有修理车间、制配车间、机加车间、翻砂车间、电工车间、电镀车间和军器库,等等,还建起了干部家属楼、食堂和餐厅等生活举动步伐。
区队终于在1978年搬到了新营区,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秦光茂:装备精良 技能雄厚

秦光茂,是一位经历了两次兵和两次工的老首长,原修理车间辅导员;姬兆崇,是一位当了两次兵和三次工的老同道;郭友,是一位工改兵、兵改工的老师傅,他们对修配厂的历史比较熟习。
笔者找他们漫谈,他们非常高兴,感情激动,侃侃而谈,特殊是对当时修配厂的装备和实力非常的自傲和自满。

据老同道们回顾,修理区队从一开始组建,不但在全支队挑选了精兵强将,而且还配备了精良的设备,先后配备了国产和入口的大小汽车及车铣铇磨各种机器设备300多辆(台、套)。
个中装备的法国产40吨贝利埃、60吨丰牌、100吨贝利埃大型拖板车,日本加藤40吨、36吨大吊车,法国产贝利埃15吨自卸车,捷克产16吨太拖沓卡车,1.1立方大型挖掘机,还有推土机、压路机,罗马尼亚产布切奇和苏联产吉尔、菲亚特运输车等,都是当时最前辈的工程机器和吊装运输设备,不但在本部队乃至南阳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中,大型拖板车、大吊车承担了大量的大型厂房的培植任务,如红阳厂俱乐部24米跨水泥梁、平顶山坦克大修厂总装车间24米跨水泥梁、华北油田俱乐部24米跨水泥梁、二机厂总装车间27米跨水泥梁、星光厂俱乐部24米跨水泥梁,以及邓州香烟厂、南阳酒精厂、化肥厂、水泥厂等单位的运输和吊装任务。

修理区队的专业水平也是相称不错的,在组建初期到改工前的修配厂期间,先后承担了汽车区队和各土建大队的汽车、工程机器的保养和大修任务,各土建大队的土石方工程和吊装运输任务,部分机器设备零部件的加工任务,制造了现场水泥翻斗车(俗称蹦蹦车)、混凝土搅拌站、钢门钢窗、钢模板,还生产过落地电风扇、沙发等民用电器和用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区队还承接了一些疑难杂症的机器设备的维修任务。
唐山地震后,当时的二〇三团购了一批入口货车,不慎将个别车辆的缸体冻裂,无法修复,要求增援。
修配厂派专业技能职员到唐山修复了缸体,规复了车辆的营运能力,减少了丢失。

笔者采访李振西时,李老不仅谈了区队的组建过程,而且对修理区队的事情给予了充分切实其实定。
他说:“修理区队的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修理区队的战士大家都是最棒的,他们艰巨奋斗、独立重生,及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维修和施工任务,为部队培植和三线培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为汽车区队第五期驾驶员卒业时的合影留念。

此外,修配厂基本上每年都要开设驾驶员和各种技能人才的培训班,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军地两用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发展的摇篮。

崔传芬:抢险救灾 值得彰显

崔传芬,时任机器区队区队长,他是在支队后勤部副部长的岗位上离休的,现在已经88岁了。

虽然行动有些不便,耳朵也有点听不清,但得知我们的来意,他立时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有神,自满并肯定地一口气说出了区队参加过的部分重大培植项目和完成的部分抢险救灾任务:

唐山大地震后培植中的土石方工程项目;

湖北远安海军基地的土石方工程和吊装运输任务;

平顶山通往坦克大修厂的铁路培植土石方工程项目;

承担过二机厂、二胶厂、防爆厂、红阳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和兵工厂的大型零部件的加工任务和吊装运输任务;等等。

修理区队从属于支队后勤部,在完本钱单位事情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各种抢险救灾、增援地方的任务。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全国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修理区队曾到南阳的靳岗公社大搞农田基本培植,平整地皮,修整水渠;特殊是每年的麦收大忙时令,区队都要组织官兵到驻地附近帮助生产队收割麦子。

1975年,南阳地区发生洪涝磨难,区队积极组织官兵参加了驻地的抗洪救灾。
官兵们趟着齐腰深的大水,到地区粮食局仓库抢运粮食,减少了国家和地方财产的丢失。

1976年,唐山地震后,区队出动十余台汽车和数十名官兵,到南阳704油库转运从灾区运来的受伤灾民到二十一支队医院和解放军768陆军医院等地就医。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区队官兵在南阳火车站,每一辆汽车一次运送一名伤员,由四名战士抬一副担架悬空将前哨受伤的战士运送到解放军768陆军医院医治。

图为1975年汽修区队汽车中队干战的合影。

王峙:文艺宣扬 歌舞响亮

在拜访的过程中,笔者有幸见到了当时担当区队副教导员、专门卖力宣扬队管理,已至耄耋之年的王峙。
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饶有兴趣地见告笔者,上个世纪70年代,二十一支队的篮球队和宣扬队,在南阳地区乃至河南省、武汉军区都是响当当的。

这个宣扬队,当时就从属于修理区队二中队的体例,行政由修理区队代管,业务由支队宣扬科卖力;在修理区队事情、排练,他(她)们既是战斗员,又是宣扬员;特殊是10多名女兵,除了排练节目,还要与男兵一样到车间参加劳动;排练好后,到部队各驻地演出,为战士和群众做事。

当时,宣扬队的官兵自编自演了许多战士和群众喜好的节目,当代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选段,藏族舞蹈《洗衣歌》、演出唱《阿佤公民唱新歌》、对唱《逛新城》、还有小合唱、相声等。
特殊是演出唱《哥哥当的是基建工程兵》,深受战士们的认可和欢迎。

王峙亲自参与了这个节目的编排修正,最初演出的内容是几位小姑娘夸耀自己的哥哥是当兵的,要么当的是空军,要么当的是海军,要么当的是陆军,要么当的是铁道兵,要么当的是基建工程兵,等等,为了贴近我们的部队,贴近我们的生活,后来一律改成了哥哥们当的都是基建工程兵,从而引起了战士们的共鸣,每次演出都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

宣扬队的宗旨便是宣扬毛泽东思想,反响部队精神面貌,生动部队业余生活。
宣扬队曾经在全支队所有连队的驻地都巡演一遍,还曾经到湖北确当阳机场为空军慰问演出。
在当阳原定演出一场,由于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在当地空军部队的哀求下,不得不加演了一场,对方的接待规格也由空勤灶提高到了翱翔员灶。

宣扬队的演出大多都是在基层,演出条件比较艰巨,园地比较简陋,有时在连队的操场上,有时就在工地的空地上,有时搭个大略单纯舞台,有时几辆卡车的货厢板打开一拼凑便是舞台。
不论在何种条件下演出,演员们都很负责,为战士和群众呈现了一台台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节目。

末了,王峙老人几次再三叮嘱,一定要将宣扬队的事情写出来,他还引用了毛主席“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屈曲的军队”的语录,自满地说,宣扬队在部队文化培植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这不仅是二十一支队的骄傲,而且也是基建工程兵的光荣。

文汤炳:历任领导 功不可没

文汤炳,是部队期间修配厂的末了一任教导员,已经74岁了,精神饱满,和蔼可亲,满面笑颜地接待了我们。
讲到修配厂的历任领导,文老如数家珍,逐一道来。

修理区队期间(1971.2——1975.8)区队长徐瑞亭;政治教导员李振西;副区队长赵福宁;副政治教导员王振安、王峙。

汽修区队期间(1975.8——1978.2)区队长徐瑞亭;政治教导员蒋雨清;副区队长周风儒;副政治教导员王振安、王泽友。

机器区队期间(1978.2——1980.8)区队长崔传芬;政治教导员刘士杰;副区队长陈毓忠、易永超、高德山;副政治教导员王泽友、金立达。

机器营期间(1980.8——1981.2)营长缠士俭;政治教导员金立达;副营长高德山、彭金掌、陈毓忠;副政治教导员王泽友。

修配厂期间(1981.2——1983.5)厂长:缠士俭、牛世成;政治教导员:金立达、王泽友;副厂长:彭金掌、陈毓忠、贠长青、陈先华;副政治教导员:王泽友、温书文。

二〇四团修配厂期间(1983.5——1983.9)厂长:牛士成;政治教导员:文汤炳;副厂长:贠长青、陈先华;副政治教导员:温书文、戴继合。

文老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领导为修配厂的组建、发展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他们现在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撒手人寰,有的已经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最小的也已年逾花甲、离职休养,但他们是修配厂的先驱,是修配厂的元勋,他们劳苦功高、功不可没,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尊重的,是我们永久不能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