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盘做了很久的菜要出锅了,念叨了两年,我们终于走到了初三。它是开始,是未来,是属于奋斗与希望的时间。我们是初三的学生了,我们长大了。
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对升入初三带来的变化,大家想必也都深有体会。那么多新的挑战,那么多新的高度,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看到的不同与变化。
作为学生,最显著也是最让大家倍感辛苦的当然是学习方面的变化。作业多了,时间少了,任务重了,要求高了。刚开始的几天,学习任务的增多让我应接不暇,只见数学、物理、化学满天飞舞,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不甘落后,短短的午自习竟呈三足鼎立之势,老师们轮番上阵,潇洒的来,潇洒的走,还不忘留下一句“放学前做好”。作业让人痛苦之处不在多,而在于难得让人抓耳挠腮,不知其意。最无奈的是,老师们都是呕心沥血把精华教给我们,哪来的权衡取舍。这样的生活就像一个漩涡,混乱无序。但现状无法改变,方法可以调整。
我第一次粗略规划了时间,就尝到了甜头,倒不是所需时间变少,而是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要用一团杂乱的思绪面对生活。如果我很清楚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还有什么没有做的,那再无止境的学习任务也不过尔尔,总有尽头。可若是理智被忙乱代替,那多远的将来都将是一片忙乱,还有什么希望呢?像是晚自习时面对大堆“待办作业”和复习、预习等等让人脑壳发痛的事,不妨大体思考一下时间布局,这样,在下课铃响起时,你或许会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精细的表格是让人艳羡的最好选择,但粗粗勾勒也不失为争分夺秒时的好抉择。面对初三大幅增加的学习任务,忙而不乱,是我最想拥有的学习状态,不过目前还在努力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上的变化或许还有让大家不爽的一点,就是频率成倍增加的考试。像是每天下午的周测,定时不定时的单元测,想必都非同学们所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我也难以喜欢这些考试,毕竟红艳艳的分数很多时候着实不算可爱,但我想大家无法否认,这些频繁的考试对学习的作用不容小觑。每一张试卷都是老师们的智慧结晶、工作成果,老师们每在试卷上放一道题,便是给我们一点叮咛、一点帮助。更何况做完后还有老师们高效的批改,认真的讲评。须知自学实非易事,在曲折学习之路上有人指导,帮助,能省却多少烦恼与挫折!这样想想,这些考试可是宝贝,若不好好珍惜,岂不成了对宝贝视而不见的人,这可吃了多大的亏呀。再进一步讲,这么多卷子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的,咱们初三可用了文印室多少的纸啊,这些卷子可是补贴,就冲着这也万不能浪费了。初三是漫长又短暂的,无数的试卷陪我们走过这奋斗的岁月,你或许不爱它们,但请珍惜它们,因为那里铭刻着老师的辛勤,铭刻着我们的汗水。
谈学习谈了这么多,下面聊点愉快的东西。大家已经做了这么久的初三学生,是不是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和别人都长大了?曾经对学习不屑一顾的同学开始用功,熬夜玩游戏的同学开始挑灯夜读,从未认真听课的同学下课拿着书向老师请教……这是时光给我们的馈赠,更是我们不一定最大,却是最深的变化。我觉得初三是个有魔力的开始,好像走入了它,就懂了更多。成长是一件漫长的事,我们,正当时。
初三有太多的不同,我的演讲并不全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我们,正在路上,我们,永远前行。
篇二:风好扬帆正当时_2000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弹指间,紫薇文学社和校报《跋涉》已经伴随大家走过了三年的风雨历程。一路上,不乏疲倦,困惑和喜悦。她犹如春草一般,需要春风和大地的呵护、关心和关怀。历经岁月的洗礼,时间的磨练,才会让强者更强,仁者更仁。在这三年里,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蒸蒸日上,这无不得力于国家的政策,领导的帮助,师生的支持。悠悠岁月,漫漫长路,在这片麒麟降生的地方,孕育着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芳草地”,拥有着一个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我们本应该属于我们的灵魂。
这是一个灵魂,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永恒的呼唤,呼唤着文化的诺亚方舟上自由驰骋的希望。我想有一天,她会回来的,我们也会找回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那一页页的青春,一载载的风华,一串串的回忆,一个个的故事,将这些串联起来,就是我们原本的花样年华。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生无常,而文学千秋。读书是有用的,好读书,读好书,大文豪培根先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读百遍,方能其义自见。
王勃写作,一挥而就,不易一字,凭的是什么,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成为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只有读书,才能成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如果没有王勃的博览群书,怎能达到如此地步,更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
当然,读书,不一定要非在纸上读,焉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写出好的作品,一是读书和阅历,二是深思与感悟。多些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阅读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方能下笔如有神,人生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世态万象皆融于胸,才能造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的学期,文学社和校报《跋涉》又一次进行了历史性的“大变革”,为提高文学社和校报的严谨性,权威性,在保持原有的校报编委会成员的基础上,力邀本县着名的作家组成顾问团,县委机关刊物的主编,副主编组成编审团,每一期的校报,都会让他们过目。本县作协主席张殿臣先生,着名作家左伯山先生,着名的文史编审刘富轩先生和贾昌亭先生为文学社兼校报顾问。他们有的已经年过半百,有的已经是古稀老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执着,那就是深爱的文学艺术。他们在文学上已经是金光灿烂,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县文联主席鲍淼先生主编的刊物《麒麟文艺》,和王永东先生担任副主编的刊物《麟乡文史》,将是展现我县文化繁荣的重要窗口,他们二人都挚爱着文学,与《跋涉》一起,心相连,手向前,共创美好明天。我想,再这样庞大的专家顾问团队和编审队伍的支持下,我校会再掀新的文学热潮。
新的学期里,我校文学社及刊物与全国励志杂志第一品牌《意林》杂志强强联手,成为菏泽市中学唯一与《意林》杂志文学社联盟的团体。在校报上所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可能出现在《意林》文学社联盟专版上,在校报和全国性励志杂志之间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学校还与全国多所杂志社建立合作关系,互换样刊,并且我校文学社社员稿件选用情况渐入佳境。《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两篇、《中学生阅读》一篇、《演讲与口才》一篇、《疯狂作文》一篇、《新巨野》三篇、《麒麟文艺》两篇、《麟乡文史》一篇,并且在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中,文学社成员有六人次获奖,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一个叩响文学盛典大门的金钥匙。
有容方知德乃大,无求便为品自高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本人已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能做的就是这些,从文学社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如日中天,正是见证了她的成长,一程风雨一程阳光,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孕育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路,是一段又一段的回忆,一载又一载的风华,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讲着故事连接起来,正是成为我与文学相伴的真实写照。
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我写下这些文字,以此纪念我对文学的热爱,按照学校的规定,历届高三生不得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也从台前退到幕后,不再担任校报的主编,退为编辑。在最后的一年里,我将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高三复习中,让我们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明年硕果累累的秋天。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像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通俗的人,一个脱离低俗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而,成为古圣先贤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善弈者谋子,善弈者谋势。”实验中学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今天,在以张守东校长为首的校委会坚强领导下,上上下下,众志成城,志存高远,负重奋进,正向着心中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我校的文学艺术更加的灿烂繁荣,跋涉中的实验中学一定会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篇三:枫红正当时
深秋,我去了南黄古道,目的就是为了看枫叶。我向往那里柔韧的草茎映衬着火红的枫树,向往那里秋阳穿过枫叶投射到路面的斑驳,以及抬头看天、蓝为底板的片片张扬着热情的红叶。我已喜欢她好几年了,却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为了今年的出行,我一直在关注“枫红”准信。前几周,从南黄古道回来的同事告诉我枫叶还披着青涩。过后,有驴友发我照片,我看到了南黄古道上枫叶的过渡色——黄。上一周,“老阔”特意去探了路,问了信——本周南黄古道“枫红正当时”。于是,临时报名,清晨挤上19人满额的小中巴。车窗外皑皑霜露,车厢内却热情洋溢。我闭眼想象,莫名兴奋:枫叶在等着我吧?她会以怎样的面目来迎接我这么多年的相思以及今日的慕名前往呢?
车子临近临海黄坛地界,就有前行的旅人进入我们的视野。我知道,自己是来对时间了。路口“南黄古道”招牌处就已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路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本地人,外地人,伛偻提携,前者呼,后者应,人气不断,好不热闹。阳光跳跃在竹子、树林、庄稼上,反光,闪烁,无不给人生的喜悦,活着的温暖。此时,天是蓝净的,风是宜人的,上坡的腿脚是轻便的。
枫树呢?红叶呢?一路追寻,伴着老同学阿娇的聊天。是观音阁了吧?人很多。正中午。阿娇买了块糯米麻稵,再抬头,却不见了“老赖”领头羊。一上一下两条路,我们该往哪走?穿过观音阁往下瞧,少有下去的人,更不见红叶影子。折回往上看,却是两米多宽的台阶,路边红枫正艳丽。抬头望去,枫树以蓝天为背景,片片红叶,个性张扬,或疏或密,错落有致。有不少的人驻足台阶,变换角度按快门。我想,此时此刻,一树一叶,风景不需要人点缀,镜头不需要人选框,随意按下,都会是极美的照片,难忘的纪念,绝妙的回忆。
因此,我不敢站在台阶上停留,怕挡住后人的脚步;更不想闯入别人的镜头,破坏他们的自然景致。但我又不甘就这样匆匆与红叶擦肩。你知道吗,南黄古道的红枫?我想了你好久好久,今日才得以一面。我怎么舍得就这样与你匆匆别过?于是,我靠边,退至路的边沿,弯身拈起一片细细观赏。枫红正当时,红得都有了厚度。是等我等得着急了,还是见我害羞涨红了脸?我举起枫叶,对着阳光。此刻的她又变得透明起来,叶片上纹理清晰,如同一个白皮肤的少女。透过她那干净透明的血管,我分明都能看到体内流动着的生命原色,听到生命流过经脉时的汩汩声音一般。
然而,低头,我看到了地上满阶的落红,络绎不绝的人们从她身上踩过,碾过,我听到了枫叶窸窸窣窣碎裂的呻吟与叹息。这,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医院里机械撕裂肉体的疼痛。看红枫,是我此行的目的。但我先前只想到了她那有阳光穿梭在叶间的音符有跳跃在叶尖的节奏伴随的满树繁华,却不曾料想一地红叶要承受这么多路人的践踏!失了血色的枯败枫叶,萎黄的褐色与路石与路泥碾在一起,承接着也映衬着刚刚飘落的鲜红的枫叶。在路人一波又一波的践踏下,鲜红,艳丽,一切世人眼里的繁华,都将转眼成空,先是慢慢失去血色,枯黄,然后是风干,碾碎,终于化尘化土吧?
当“老阔”匆匆赶上告知我们走错了路并错过了最大的枫叶林时,我已没了出发前的赏枫兴致,只是纯出于“到此一游”的心绪前往,“到了南黄古道,总得去一下所谓的‘枫叶林’吧。”果然,枫叶林处也无非如此。二三十米的古道,每个台阶上都挤满了人。人们驻足进食,摆POS,选角度,然后匆匆踩过。枫红正当时!我不知该不该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来对了时间。
我是专门奔着枫叶去的。我曾想象:抬头望,枫叶灼红我的眼的热情;我曾想象:张开双臂,枫叶落满我的怀的情景;我曾想象:闭起眼睛,枫叶携带阳光与我嬉戏的镜头……但到了南黄古道,挤在一角落看枫叶时,我想的却是:假设他曾有意于我,也很难不会迷失在那么多人的追捧热情的漩涡中吧?又假设,他有一百分热情,在分遍那么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后又能留几分于我?更何况你看,游客们踩过枫叶的匆匆脚步里可有他们抬头驻足摄入红叶那一刻的欣赏与留恋?多情应笑我吧?!游客自以为热情专一,奔着红叶去了,却毫不怜惜脚下的片片殷红!红枫艳极一时,可能也想“为悦己者”盛装亮相,却又哪曾想只等来些只寻一时欢愉的薄情郎呢?想我,单相思了那么多年,今日抱着病体前往,也算“痴”极一等了吧?但看着她对着那么多人展露风情,还不是灭了心头热情,嘲笑自己自作多情了?
繁华,总让人预见荒凉!多情,自古总被薄情所伤。要是我不被“老阔”追上,就此错过南黄古道的枫叶林,我也会当观音阁转角处的枫叶就是我一直梦寐相思的对象了,可能还会多份美感与怜惜。现在,在看了枫树林真面目,想着他在所有的游客面前尽显自己抚媚风姿的时候,我倒反而多了点失望了。原来,对了时间,对了地点,碰上“对的人”,还不一定会有爱。有时的“错过”,倒未必不是件好事呢。
再见,我的南黄古道!再见,我曾相思热恋过的红枫!
以上就是什么正当时作文-正当时半命题作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