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零填埋 美了村落落护了生态(一线调查)

核心阅读

辽宁新宾探索垃圾本钱化运用处理新办法 汽车知识

“山上绿树葱葱,山下垃圾围村落”,这曾是全国生态环境培植重点县、辽宁省重点水源涵养地——新宾满族自治县碰着的一个难题。
2016年以来,新宾县独辟路子,从源头抓分类减量,在全县探索建立“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的屯子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处理新模式。

实行五指分类法,让垃圾变废为宝

“泔水开门泼,垃圾随处扔”曾经是辽宁新宾屯子多年来的习气,然而这种情形却悄然发生了改变。
在永陵镇金岗村落,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却找不见垃圾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伸开的手指——即垃圾“五指分类法”的张贴画。

“剩菜、剩饭等可糜烂垃圾堆肥沤肥;碎草、秸秆等可燃垃圾分解燃烧;饮料瓶、废书等留着卖钱;建筑垃圾用于填坑垫道;废旧电池等自己不能处理的暂存,村落里统一处理。
”在金岗村落,村落民曹桂荣先容起了垃圾处理的新方法。

不才青村落村落民刘玉敏家的后院,砖块砌成的沤肥池紧挨着菜地:“每天的剩菜剩饭、炉坑剩下的草木灰就倒到这里,来年变成有机肥上到庄稼地里。
”在院内的棚子里,一个个饮料瓶和纸箱子被收好扎紧,等待出售,而农药瓶、电池等有害垃圾则被装进一个特制的黄色塑料桶中,由村落里统一网络并送到干系部门集中处理。
“农药瓶、废电池等有害垃圾还能置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要动手分一分,啥垃圾都有用处。
”刘玉敏说。

“以前,冬天算夜家常常到山上去砍树当柴烧,现在秸秆、玉米芯、能烧的下脚料都用来做饭烧炕,上山砍树的越来越少了。
”村落民朱天山说。

“据统计测算,我们县农人每人每天产生约0.8公斤垃圾,个中可糜烂的垃圾占55%,包括餐厨废弃物、草木灰等;可燃烧的秸秆、树叶树枝等垃圾占35%;可卖的垃圾占5%,建筑垃圾占3%,有毒有害的占2%。
”新宾县环保局局长金毅见告,“这样一来,95%的垃圾都可实现家庭内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改变处理办法,防止垃圾越治越多

“之前房前屋后、沟渠坑塘等空闲地,都堆满了垃圾,虽然有垃圾池、垃圾箱,还有保洁员,却很少清理,每每把垃圾拉到一个地方埋上就完事。
”上夹河镇古楼村落村落民李广珍说。

“为理解决垃圾问题,县里、村落里没少想辙。
”平顶山镇下青村落村落支书唐丽娟见告,“由于保洁标准低、管理水平有限,村落里搞卫生基本就靠突击检讨。
检讨一结束,很快又恢复原状。

在新宾,以前屯子垃圾处理紧张是将垃圾倾倒或掩埋在村落外的暗藏地点,“村落容村落貌看似整洁,但垃圾却由分散污染转为集聚污染,加之没有防渗消毒等专业处理办法,反而增加了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每年县、乡、村落三级要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增加垃圾车、建填埋场等,对付我们省级穷苦县来说,资金投入难以持续。
此外,采纳短期突击和单一财政投入的办法,也难以持续。
”新宾县环保局副局长朱婷婷说。

古楼村落村落主任谷怀春先容,2013年村落集体花了2万元建了10个垃圾池,同时雇用一个保洁员清理垃圾。
“我估算了一下,那时候每天都要往垃圾场运送垃圾3到4车,现在一天的垃圾量不敷一车。

“我们做过调研,不少地方的屯子垃圾处理,紧张采取村落网络、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全县181个行政村落,至少要购买几十台垃圾转运车,不算燃油、维修等用度就要几百万;每村落一个保洁员,全县每年至少投入181万;每个垃圾箱700多元,垃圾池要2000多元……”新宾县人大主任赵连舜说,“长此以往,将陷入垃圾越治越多,财政步步加码,末端处理举动步伐不敷的怪圈,终极乃至有可能拖垮县乡财政。

“原来在村落里搞垃圾清理,大多都是党员干部参加,老百姓只看热闹,认为这都是干部的事。
”永陵镇副镇长宋秋凤有些无奈。

“这种突击式的处理办法只能办理一时问题。
再则,各村落的自身条件、经济根本及农人生产生活习气不同,‘村落村落一壁’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办理问题。
”赵连舜说。

调动村落民积极性,党员带头提升环保意识

一大早,下青村落养牛户李柏玉准备到村落头的大田地里放牛。
老李一手拿鞭子,一手拿铁锹,媳妇则推着一个小车紧跟在牛群后。
“俺们拿铁锹、推车子是怕牛粪弄脏咱村落的路。
”李柏玉阐明道。

“垃圾分类的主体是村落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村落民自觉分类的习气非常主要。
我们让村落民充分认识到垃圾管理的必要性,建立起长效机制。
”赵连舜说。

“我们对全村落216户实施村落干部包片,党员包胡同的包保任务制度,党员干部进村落入户,面对面传授、手把手辅导。
”下青村落村落支书唐丽娟先容说。
“村落民还可结合自家情形,将处理办法进一步改进。
”金岗村落村落委会主任蒋忠良先容说,“比如,村落民把吃剩的饭菜先喂鸡鸭,然后再将禽粪沤肥。
建筑垃圾也不用再倒进河里,而是交给村落里作填坑垫道的材料。

南杂木镇转湾子村落是果树栽种大镇。
村落民们在房前屋后砌上沤肥池,厨余垃圾、草木灰等可糜烂垃圾不出户就可直接堆沤肥。
“村落里面不仅不再垃圾各处,咱这果树也不用化肥了,省了开支,果品质量更是提高了不少。
”果农夏秋娟高兴地说。

在古楼村落,每个村落民都会唱随处颂扬的“垃圾分类减量歌”;在红庙子乡西岔村落,评先争优、流动红旗进家门活动让村落民踊跃参与;在新宾县的各个屯子校校,“小手拉大手”的垃圾分类活动从孩子抓起,间接影响家长,更是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在新宾,屯子生活垃圾分类遵照“两类五分”(即五指分类法),处理模式则为“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
新宾县还制订了屯子垃圾处理的“五有四无”标准,即有堆沤可糜烂垃圾的粪堆、有堆放可燃烧垃圾的堆放处、有堆放可变卖垃圾的堆放处、村落旁有林木、村落内大街小巷有花草树木,村落内无垃圾箱、村落内无垃圾池、村落内大街小巷庭院及室内无乱堆乱放、村落内无卫死活角。

手记

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和主力军

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虽然胡同里没有垃圾箱,村落里没有垃圾池,路上没有垃圾车,可每户的庭院都干干净净,街道更是整洁俊秀。
新宾县用小投入,换来了村落容村落貌的大变样,办理了“垃圾围村落”的尴尬。

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的模式不少,然而大多以政府主导的“突击式”集中管理为主,地方财政压力陡增,但奏效却并不明显。

新宾县的探索为屯子垃圾处理供应了可复制的履历:牢牢捉住“培养群众环保文明意识”这个关键,让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培植的参与者和主力军,形成了村落屯环境管理自我勉励、相互监督、自治管理的格局,走上了“少费钱多办事”的垃圾管理之路。
( 刘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