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奠基仪式】

不过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设立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不少磨难,光是选址建厂时,就出过不少问题,曾经我们给出的几个建厂备选城市,还遭苏联专家给驳回了。

1950年我国筹建汽车厂苏联专家否决备选城市你们选址完全缺点 汽车知识

这是为什么?一个汽车厂的选址,还有什么门道吗?

中国人要自己造汽车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年里,中国这片地皮由于遭受了太多的战乱和帝国主义的抢夺已经千疮百孔。

虽然我党在1949年景立了新中国,但中国的发展仍旧百废待兴,险些每行每业都须要重新方案发展的道路。

【50年代的中国小巷】

而被大家视为重中之重的便是工业化问题,由于中国当了上千年的农耕国,虽然也有发展,但远不及西方工业技能发达。

加上清朝的闭关锁国以及清廷的窝囊贪腐,中国的工业文化远远掉队于西方国家。

在这种根本上,我国的领导人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建立起属于中国的工业生产线。

尤其是在毛主席访问苏联参不雅观了利哈乔夫汽车厂后,培植一座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就成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第1个目标。

【利哈乔夫汽车厂的新车停车场】

幸好当时苏联和我国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苏联作为天下第一大国,自然在工业上有着普通国家无法匹敌的领先技能。

考虑到自己摸索可能会走太多弯路,于是我国向苏联乞助,希望能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早点实现工业化。

而此时苏联和美国进入了冷战期间,如果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崛起,那么必定会提升苏联面对美国的底气,而且中国一旦发展起来,必定也会和苏联市场进行大量交互,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于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一批200余人的苏联机器专家来到了中国。

【1950年,重工业部汽车工业预备组副主任孟少农与苏联专家】

被驳回的备选建厂地

不得不说,曾经的“老大哥”还是非常大方。

他们不仅承包了汽车制药厂的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还会为我国供应汽车厂选址建厂、工厂设备供应、汽车生产技能等方面的技能支持。

更难得的是他们还答应给中国5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起汽车制造厂。

【1953年,苏联专家阿列克夫、谢也夫与中国卖力人研究施工支配】

虽然苏联专家经办了的干系项目的大头事情,但是在汽车选址这一问题上还得中国自己来,毕竟中国人自己最懂自己国土分布有些什么特色。

于是我们便综合选定了确立了几个城市,分别是石家庄、西安和太原。

结果苏联专家拿到我们的备选名单后,直接全部驳回:

“你们这个选址完备是缺点的。

【1953年,一汽厂长饶斌与苏联专家希格乔夫在研究事情】

接着苏联专家又见告我们的卖力人,要想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汽车厂,那么建厂地,要担保每年最少供应20万吨钢铁、24000千瓦电力、2万立方米木材以及100万吨的运输能力。

因此选址都是有讲究的,除非只想建立一个小型汽车厂,那么选择石家庄、西安和太原这样的城市便是可以的。

我们的卖力人醍醐灌顶,于是经由商量,末了又和苏联专家反复确认,终极中国一汽的选址便定在了吉林长春。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确认建厂位置后, 中国一汽正式开工动土。

【苏联总专家希格乔夫辅导工人吊装钢屋架】

而这边苏联专家们又从自己国家的利哈乔夫汽车厂找来了750本共计62697张资料,逐篇带入中国的本土情形进行剖析,终极帮我们确定了中国第一款汽车的原型——吉斯150型汽车(后来在中国变成理解放牌货车)。

此外苏联专家们还专门到一汽建厂现场进行根本培植施工,职工培训等各方面的辅导。

从选址建厂到职员任用再到规章制度的设定,苏联一共为中国提出了19903条建议,且险些都被我国采纳。

在苏联专家的支持下,中国仅用三年韶光就完成了一汽的培植,并在1956年7月13日,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

【第1辆解放牌汽车落地】

这一刻,中国人流着泪、欢呼着迈上了新的阶梯。

而为了感谢和纪念苏联对我们的帮助,一汽还将正式生产的第2辆解放牌汽车赠予给了苏方代表。

后记

从一汽的生产线正式开启的那一刻,吉林省也变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12辆解放牌汽车排队开上长春的街头时,更唤醒了成千上万国人的奋斗之心。

【毛主席和第一辆“东风CA71”】

此后,一汽又从无资料、无履历、无工装、无设备的“四无”条件中,自己摸索着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CA71”。

仅仅三个月后,一汽又占领一道道难关,造出了中国第一辆“红旗”轿车。
一汽也让中国正式踏上工业文明的康庄大道。

【第一辆红旗轿车落地】

我们永久不会忘却苏联当初给予我们的帮助,也不会忘却古人们在摸索提高中的艰巨付出,我们也衷心期盼着,祖国未来会更好。

参考资料:

【1】从汽车工业摇篮抵家当巨人——聚焦吉林“三地、三摇篮”之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吉林日报

【2】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厂选址东北奥秘何在?王晓巍讲述|赤色印记第64集·央广网

【3】吴式铎:我所理解的一汽选址事情·天地出版社

【4】新华社《新华逐日电讯》整版影像聚焦一汽:光影交错间追寻70年“汽车印记”·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