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保障工人道命安全的安全帽,却是“不同色不同命”?应急管理部也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屈安,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任务,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然而,令人深感错愕的是,“脆皮安全帽”还没有得到彻查,倒是这位勇于站在镜头前曝光自己,戳穿安全帽原形的窦师傅,遭遇了曝光后“无活可干”的尴尬。一些熟习他的包工头都不再找他,在工地靠打零工谋生,养活一家老小的窦师傅,只能先回屯子待业,乃至删除视频,变动此前的说辞。在接管澎湃新闻采访时,窦师傅一句话道出酸楚:“我要生活”。
与近年来常见的,因网络视频曝光而走红的网红不同,窦师傅不仅没获利,反而“失落业”了。原来只想砸劣质安全帽的他,却砸了自己的饭碗。往根里深挖,他砸的绝不仅是一顶帽子,更是砸开了靠生产“无厂商、无考验、无标识、无人查”的安全帽食利的原形。窦师傅说了大实话,但不能让诚笃人亏损,由于他是在为全体社会提醒。
明知企业生产安全大过天,个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任务一旦深究起来,轻则是民事赔偿,重则刑事问责,可为何还是有人存在侥幸生理去赌一把?该彻底追问安全监察问责机制有没有流于形式?
比如,某些安全检讨声势浩大事先“打呼唤”,走到工地“蜻蜓点水”搪塞差事,乃至还有“生手检讨行家”之嫌。这些都给了个别工地留下了采购劣质安全帽搪塞检讨的空子——或者说,这种装装样子的“脆皮安全帽”,本身便是搪塞监管、监管不力两者媾和之下的产物。
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海恩法则和海因里希法则,都用血的教训见告我们,对潜在性事件隐患麻木不仁,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长期戴在工人头顶上的劣质安全帽,便是悬着的定期炸弹。忽略一线工人头顶上的安全,不失事则矣,失事便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未给劳动者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或者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依法予以惩罚。这不能仅成为挂在墙上的条款,必须真检讨、真惩罚,罚到违规者心痛。而对付类似窦师傅一样勇于站出来戳穿安全生产隐患的“深喉”,应该健全保护机制,不能让说实话的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