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银川4月29日电(刘峰、赵茉钰)晨光熹微,城市清醒,街道逐渐熙攘起来。
在宁夏灵武市,曹彦明正在政府设立的便民做事点内,打扫准备开始一天的事情。

正在便民做事点内配钥匙的曹彦明。
公民网 李甜甜摄

老区新貌丨宁夏灵武城市精细化治理于细微处见温度 汽车知识

“设立了这个便民做事点往后,我再也不用把配钥匙的家当搬来搬去,晚上门一锁就可以回家了。
”曹彦明是三级残疾人,一边腿装有假肢。
以前露天摆摊的时候,他每天都要拖着未便利的腿,费劲地推动手推车,载着300斤旁边的工具箱去摆摊,必经的一段上坡路还须要请路人来帮忙,晚上还要再推回家。

我们这些摆摊的能有个小房子,不仅刮风下雨能出摊,再也不用受冬天冷夏天热的苦了。
”曹彦明笑呵呵地说。

对付75岁的吴生云大爷来说,有了便民做事点往后,不仅不用再受风吹日晒之苦,劳累时有床可以安歇下,更主要得是得到了肃静。
“以前总怕城管来查,有种偷偷摸摸的觉得。
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每天就像上班一样,到了饭点就锁了门安安心心回家用饭。

对付市民来说,设立便民做事点让城市的整洁度增加了,但便利性丝毫不减。
“这个便民做事摊点确实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这些维修摊点维修工具眇小繁多,以前摆在路面上,看起来很不整洁,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而且摊主也很未便利,现在有了固定维修点,周边居民平时配钥匙呀、修鞋就方便多了。
”市民李师长西席说。

本着“不能为了管理的方便,就忽略百姓的需求”的理念,灵武市综正当律局疏堵结合,在撤消流动摊点的同时,增设14个便民做事维修点,设计与城市整体方案相折衷统一,把流动摊点管理的“难点”变为城市做事的“亮点”。

“鞋开胶了、车胎烂了、门锁坏了,谁来修?如果为了城市管理把小摊贩撤消了,百姓的需求怎么办?一些弱势群体的生存怎么办?”灵武市综正当律局局长赵鹏在事情中,时常琢磨市民所需所盼,不忽略居民的任何眇小的需求,乃至是一床充满阳光味道的棉被。

灵武市绿洲苑小区内的公共晾晒区。
公民网 赵茉钰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农人“上楼”了,有很多生活习气须要重新适应,个中就有晾晒被子。
“以前住平房,有院子可以晒被子,住楼房往后,被子总觉得晒不透。
”灵武市民马大姐说。

有马大姐这样困扰的市民实在不少,为办理居民的晾晒难题,灵武市综正当律局组织司法职员在城区各个小区进行实地踏勘,在龙凤佳苑、民生佳苑、南苑小区等74个小区选取地形较为开阔、光照韶光长的地点开辟为公共晾晒区。
新晾衣杆材质为钢丝绳外裹塑料,可有效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生锈;底部将铁杆用水泥灌溉压重,也增强了晾衣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个晾晒区真得好!我们晒被子方便多了,只要景象晴天天都会将家里的被褥抱出来晒。
”马大姐说。
小小晾衣区不仅知足了居民对晾晒衣物的基本需求,更表示了人文关怀,增强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城市的风雅化管理永久在路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主动作为,担职尽责;同时也要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协同联动浸染,着力办理公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事情新局势。
”灵武市市长杨玉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