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屋檐流露着古老气息
祠堂院内景象
祠堂院子有一处小门
从屋内往外看,只有玉兰守在那里
房内梁已塌落
编者按:在日照及周边,有很多故意思的东西和故事。它们或因地处偏远,或因不起眼,或因不被关注,而淡出人们的视线。2014年8月19日,恰逢日照大众网建站4周年之际,本网推出《日照周边你不知道的事》栏目,将探访这些地方,揭秘它们的面纱,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大众网日照4月3日讯( 崔维成)在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叩官村落,有座王氏祠堂。如今没有人知道它的详细“年事”,只有它前边的一棵120多年的玉兰,见证着王氏家族的兴起与没落。
王氏家族:从人丁茂盛到家族没落
解放前,诸城县里流传着“马耳山前有三‘八’:丁八,王八和徐八”的传说。听说,这三个人都是名门王谢之后,经办当地词讼,打官司只要找他们当中的一个,定能打赢。久而久之,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县域进行了调度,原来属于诸城的王八居地,被划归到日照五莲县,也便是现在叩官镇叩官村落,而王八和他的家人也在此地繁衍生息。
殊不知,王八只是王氏家族的一员,而全体王氏家族人丁茂盛,是叩官的大地主,房田俱足。本日所见的王氏祠堂便是他们的家族祠堂。其余,王家有自己的牌楼,有绵延8里长的杨树林,更有良田百亩。
后来世事变迁,王家逐渐败落。据当地村落民先容,王氏家族的房屋还曾被当作叩官中央小学,王氏祠堂也成了教职工宿舍。后来小学迁居,王氏祠堂也逐步淡出世人的影象。
如今,村落里还有不少姓王的,但都不是该王氏家族的后人,大多是王家繁盛时前去投靠的外村落夫,与王家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王家昔日的风华,经不起岁月的打磨,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探访:百年玉兰“独守”断壁残垣
3日上午,赶到了五莲县叩官镇叩官村落。从镇中央医院往南近200米右拐,远远地就能看到一棵开满白花的树木。走近时创造,这棵树长在一处周边用石头垒砌的院墙内,树身上钉着一张古树名木保护牌,上边信息显示该树木名称为玉兰,树龄120多年。
在玉兰的北侧,有一座房屋。房屋的房顶多数已经塌落,四扇窗户只有大体的框架。屋内,塌落的房梁缭乱地斜立着,地上堆积着一些木头和竹竿。院子里,堆积着几堆砖块,在西侧还有一处鸭圈,阁下有一个狗窝。墙南边,一些竹竿靠在墙上。
在玉兰的南侧立着一块玄色的石碑,上边刻着“县级保护单位”、“王氏祠堂”等字样,印证着北边破旧的房屋便是“王氏祠堂”。
住在王氏祠堂东侧的58岁村落民徐呈会见告,这些年来,从未有人对王氏祠堂进行过修缮,祠堂的房顶在去年雨季时塌落下来。“再不修的话恐怕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位村落民感叹。
文物管理所:修缮要花四五十万元 缺少资金
随后联系了五莲县文物管理所,该所文化科郑主任见告,他们向上级打过报告,干系领导也去祠堂做了察看,但由于资金匮乏,一贯没有修缮祠堂。“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它,但修缮王氏祠堂须要一个过程,现在前期事情已经开始在做了。”郑主任说,王氏祠堂的修复方案正在设计阶段。
据村落民先容,王氏祠堂在2010年前后,只是房屋涌现漏洞,如果当时进行修缮的话,用度估量也就在8万元旁边。如今,王氏祠堂“开了天窗”,房顶有50%以上塌陷,房梁和破碎的瓦砾散落一地,承重墙也是风雨飘摇。“我们找专家估算了下,修睦的话,可能要花四五十万元。”郑主任补充道。
村落民们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氏祠堂进行修缮,好好保护这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