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正不断给安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充电”,新做法、新业态持续呈现
在科技兴皖的旗帜下突飞年夜进的安徽,出息不可限量
文 |《瞭望》新闻周刊 代群 徐海涛 马姝瑞
回望历史,才能读懂当下,蓄力未来。
1978年,安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广为人知的小岗村落“大包干”,另一件却少有人知:“科学岛”的前身中科院合肥分院成立。
40多年前,屯子改革和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历史的巧合中同时播在江淮大地。
40多年后,这个曾经为了“不受饿”奋发改革的农业大省,率先履行国家创新型省份培植试点,合肥和北京、上海、深圳一起,并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
当一个省“爱”上了科技,她的人生将会如何变革?行走江淮大地,这里处处涌动着科技高水平自主自强的澎湃动力。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事情职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进行升级改造(4月28日摄) 刘军喜摄/本刊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十四五”开局年,安徽“起跑姿态”很科技,很炫酷。
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哪?今年5月28日,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当天凌晨3时02分,合肥“科学岛”上传来,“人造太阳”实验创造新的天下记录,成功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运用迈出主要一步。
人类能“留住光”多久?今年4月,中国科学技能大学学者成功将光存储韶光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8年前德国团队创造的1分钟的天下记录,向实现量子U盘乃至量子通信网迈出主要一步。
200秒=6亿年?几个月前,中国科大科研团队研发的量子打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天下最快的超级打算机“富岳”要用6亿年。这一打破使我国成为环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胜性”的国家。
连续实现“最热太阳”“最久留光”“最快算力”,每一项都在国际干系学术领域引起重大反响,每一项都将天下科技的前沿向前推进一步,每一项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超过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在这条路上,安徽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厚积,才能迸发。
在世界级科研成果接连呈现的背后,是安徽数十年对科技创新的长期布局。
——抽芽。1966年至1977年:中国科大、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和等离子体所等迁入。
——根本。1978年至1984年:原国家电子部16所、38所、41所、43所分别迁建安徽,合肥成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改革。1985年至1994年:安徽启动科技系统编制改革。
——计策。1995年至2005年:安徽正式推进履行“科教兴皖”计策。
——创新。2006年至2015年:合肥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安徽开展创新型省份培植试点事情。
——超过。2016年至今:合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成功举办。
“安徽坚持不懈推进科技创新与系统编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出台了20余项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主要政策,逐步构建起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布局“科技”这手棋,安徽花了近半个世纪的韶光。
现在,“科技之花”已在江淮大地绽放。
——安徽现有115所高校和7074家科技机构,人才总量打破900万。
——天下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天下第一台商用“量子显微镜”、天下最快量子打算原型机“九章”、天下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等在安徽问世。
——科大讯飞、蔚来汽车、长鑫存储等一批头部企业涌现。
——安徽均匀每天出身约3家高新技能企业,高新技能家当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七成。
——“十三五”期间,全省人均GDP从3.9万元增加到6.1万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高技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9%,计策性新兴家当产值增长36.2%。
……
开局便是决胜,起步便是冲刺。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成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0年4月18日,在合肥恒烁半导体有限公司,事情职员对芯片进行测试 周牧摄/本刊
多个国家计策交汇
创新动力澎湃强劲
安徽地连南北、沟通东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个国家计策在这里汇聚。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犹如催化剂,给国家计策的推进履行注入活力,推动安徽“向前”“向上”“向强”。
今年以来,电动汽车热销成为“征象”,国产品牌令人瞩目。个中,蔚来汽车上半年交付41956台,海内名列前茅。分歧凡响的是,蔚来汽车实施“双总部”计策,环球总部在上海,中国总部在合肥。
“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安徽,是看中这里出色的制造加工能力、完备的工业设计能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安徽创新馆馆长陈林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更深层次缘故原由则是安徽浓厚的科创氛围,给企业持续的“科动力”。
走进蔚来车间,机器手高下翻飞,冲压、涂装、总装险些全程自动。数据显示,蔚来已拥有约4500项专利,验证着肉眼可见的科技感。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安徽要‘与强共舞’,必须自己也成为强者,科技便是‘杀手锏’。”安徽省科技厅原厅长徐根应说。
向东——携手沪苏浙,向西、向北、向南——与中部五省共振。今年上半年,安徽经济增长12.9%,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十。
万里长江行至安徽,在芜湖将青弋江拥入怀中。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两江交汇处霓虹闪烁,古老的中江塔、当代的高楼群倒映江中,构成“十里江湾”美景。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有不少修造船厂、划子埠、采砂点殽杂的“脏乱差”地带。
为了让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家当优”,安徽多地使出“科技利器”。今年初,芜湖上线聪慧长江管理平台,首创性通过视频加雷达全时段监控。
“造孽采砂、捕鱼、倾倒垃圾……平台会用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出哪些船只有这些可疑行为,犹如‘千里眼’。”芜湖市农业综合行政司法支队渔政司法一大队大队长刘镛说。
芜湖的机器人、蚌埠的超薄玻璃、淮北的陶铝新材料、铜陵的高端铜合金、马鞍山的高铁车轮、淮南的煤炭安全环保技能、池州的发动机尾气处理技能……安徽各地都着力创新驱动,研发自己的“科技高招”。传统农业大市阜阳、六安、宿州、亳州,高新技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72家、250家、186家、179家,高新技能家当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
“科动力”,让安徽的“路子”广了,发展快了,更促进将互换互助扩至环球。
前不久,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在安徽研制成功。质子治疗是一种国际前沿放疗技能,这个成果打破部件研制、集成总装等关键技能,也是“一带一起”互助结晶。
2019年,安徽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多个研究所签订协议,在质子医疗、聚变工程、大气光学等领域携手攻关。
今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泰国干系部门签署协议,重修“人造太阳”托卡马克1号,双方操持2023岁首年月次放电,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聚变研究中央。
创新无止境 蓄势新赶考
坚持创新在我国当代化培植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计策支撑,已成为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寻求发展后劲的着力点。
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计策,安徽的地位浸染更加突出、乘数效应更加彰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动力更强、底气更足。
作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培植试点省,安徽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焦“断点”“卡点”,推进根本研究“十年行动”,扩容履行科技创新攻坚操持,在量子信息、核聚变能源、动态存储芯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加大攻关力度。
强化国家计策科技力量。形成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方案布局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
推进科技系统编制改革。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修订完善《安徽创新型省份培植促进条例》《安徽省科学技能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引领浸染。
合肥高新区的“量子大街”,密集分布着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多家企业。
“把量子技能与个人信息安全相结合,市场需求巨大。”科大国盾量子技能株式会社副总工程师唐世彪说,在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期,量子通信家昔时夜有可为。
在合肥本源量子打算科技有限任务公司,一台名为“本源悟源”的量子打算原型机正在运行。作为业界黑马,他们已研发出量子打算云平台、量子测控一体机、量子编程措辞……公司总经理张辉说,近期操持推出24比特的量子打算机,与金融、医药等行业互助开拓运用。
如今的安徽,科技创新正不断给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充电”,新做法、新业态持续呈现。
宣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滁州市出台勉励政策以科技创新推动“林长制”改革,安庆市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村落庄经济发展,黄山市积极引入沪杭科创资源培植“反向飞地”……
一边在实验室里“挖宝”,一边到工业园区“挖需”,这是27岁的沈智从去年开始的新职业。
“我们的任务是把科研机构的成果和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有点像‘做媒’。”沈智说。作为安徽首批133名技能经理人之一,他致力推动办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成果定价难”等问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动力”的效率。
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技能经理人征集来的16项成果现场竞价,成交7项、总成交额680.9万元。
“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主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家当聚拢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今年7月下旬,《中共中心 国务院关于新时期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见地》发布,明确了安徽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和目标。
“到2025年,全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能企业超过1.3万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250家,初步建玉成国具有主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罗平展望未来说,在此根本上再用10年的努力,关键核心技能攻关实现重大打破,培植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科技之花”必将在江淮大地连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