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后,新中国成立,军队的规范化就开始提上日程。我军在陆军以步兵为主的根本上,陆续组建了炮兵,铁道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第二炮兵和基建工程兵等兵种。经由多年的军队整编,到七十年代末,只有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和第二炮兵保持相对独立,其它兵种则都归属到了各大军区统领。
本文要说的便是这个基建工程兵兵种,基建工程兵的全称是中国公民解放军基本培植工程兵,基建工程兵组建于1966年,撤销于1982年。这大概是天下各国唯一一个这样独特的兵种,大概也是天下上最短暂存在的兵种。在我军兵种中霸占数个第一,分别是组建最晚,发展兵员最多,并在后来的裁军中最早被撤销的兵种。
基建工程兵的由来
1966年当时我国面临的一些问题是:经济培植迫不及待,但要搞一些大型国家根本培植项目,既缺少资金,也缺少专业力量。特殊是到一些偏僻的山区搞水利铁路挖矿等大型工程,须要大批的工程技能职员和工人。但是技能职员和工人不是说动就动的,户口问题,家属问题,生活问题等等非常麻烦......
于是有人提出:不妨组建一支部队,这样就办理了劳动力问题和调动问题。该部队经济上自大盈亏,国家不用投资。而且便于调动。1966年2月2日,中心布告处针对基本培植施工军队职员老化,跨区调动难的问题开始提出了工改兵的建议。
中心军委赞许成立基本培植工程兵的文件
3月11日国家建委根据布告处的指示向中心和军委递交了《关于施工军队整编为基本培植工程兵试点见地的报告》。7月27日,军委批复赞许组建基本培植工程兵,指出新成立的部队受军委和国务院双重领导,实施自大盈亏,不占国防开支,部队的培植方针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
66年8月基建工程兵正式成立。基建工程兵刚开始组建时没有"司令",后来"主任"是李人林,政委由副总理谷牧兼任,指挥机关设立在北京,统一归冶金部管理。
第一批组建的共5个支队(师),下属36个大队,技能职员由国家企业中抽调。例如基建工程兵3支队就卖力本溪钢铁厂的培植和生产。6支队和7支队就在北京卖力地铁的建筑,27支队卖力探求铀矿......诸如开拓深圳,重修唐山,确保大庆油田生产,水文地质普查,包括修青藏公路的都是基建工程兵。对我们新中国的发展培植居功至伟。
那是一个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时期,在这些培植活动中,这支部队为祖国的培植奇迹付出了惊人的捐躯,当年的物质条件匮乏,事情环境恶劣,技能条件不敷等等成分导致了无数战士在千山万水的开拓中为祖国和公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仅以川藏公路的建筑为例,共耗时四年零八个月,以均匀每公里捐躯超过一人的巨大代价完成了这个伟业。如果你本日行进在去康定的二郎山公路边,你仍会时时就能瞥见公路边为培植这条天堑而捐躯的战士的墓碑。而下图仅仅只是新疆乔尔玛义士陵园的部分基建兵义士业绩,我们可以看到,捐躯的最高只有30岁,而最低的只有21岁......
基建工程兵的成立
1966年8月1日,一个新的陆军兵种,基本培植工程兵正式对外发布成立。中心军委对基建工程兵利用的指挥序列是支队(师),大队(团),区队(营)和中队(连),最早被付与番号的5个支队是:
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代号建字01部队,由冶金工业部第4冶金培植公司整编组建。
基建工程兵第2支队,代号建字02部队,由冶金工业部第9冶金培植公司整编组建。
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代号建字21部队,由建筑工程部第2工程局整编组建。
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代号建字41部队,由煤炭工业部贵州盘县指挥部整编组建。
基建工程兵第61支队,代号建字61部队,由水利电力部四川水电工程局整编组建。
基建工程兵最弘大的时候有32个师级或相称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能学校、150多个大队(团),总人数约50万人。各支队分管部门后来也五花八门:冶金部,化工部,煤炭部,水电部,培植部,沈阳军区,广州军区。
只管部队培植初期大部官兵是由地方干部和工人组成,也有些干部是从其它部队调入的。例如,铁道兵第5师抽调了400余名干部到新组建的第61支队担当各级领导事情。
1966年8月5日,四川汶川县召开基建工程兵第61支队成立大会
除了工改兵外,一些基建工程兵部队是由其它部队改编过来的。例如,1971年,南京和福州军区各一个步兵团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的铀矿地质部队。1974年组建的水文地质部队第91支队的部分官兵来清闲越南战役期间赴越南和老挝实行筑路任务的沈阳军区工程建筑第307团。
1975年7月,铁道兵第12,15两个师改建制成为基建工程兵第6,7支队。同年底,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空军,第二炮兵和新疆军区所属工程建筑部队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第8,12,31,36和51支队。1979年,总参的两个通信团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的4个大队。
基建工程兵的古迹
由于基建工程兵因此工为主的部队,从军的新兵只在新兵连接受军事和射击演习,分到部队后就很少打仗武器。在一样平常连队,枪支都是集中保管,很少有一人一枪。
基建工程兵从事的任务涵盖了水文,地质,煤炭,水电,交通,建筑和国防等领域,承担过的一些工程项目有:
核质料铀的勘探与冶炼,参与的部队有第25,26,27和28支队。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文地质普查,参与的部队有第91,92和93支队。
新疆独山子到库车国防战备公路,由第12支队参加建筑,168名官兵在10年的建筑中献出了生命。
东北大兴安岭地区黄金勘探与冶炼,参与的部队有第51支队。
河北潘家口水库,由第61支队参加建筑。
陕西桑树坪煤矿,由第42支队参加建筑。
湖北化肥厂,由第81支队参加建筑。
辽宁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公司,由第22支队参加建筑。
北京二期地铁工程培植,参与的部队有第6,7和9支队。
深圳特区市政培植,参与的部队有第1,31和36支队。
1981年冬季,参加深圳城市培植的基建工程兵官兵在深圳北站下火车
除了工程培植外,基建工程兵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活动。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连降暴雨,板桥水库大坝决口,驻南阳地区的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立即赶赴灾区参加抗洪抢险。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驻河北唐山地区的第2,61支队和驻北京的第6,7支队出动1万4千余人的兵力,500多辆汽车,38台吊车第一韶光赶赴震区,参与救人。部队的吊车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吊车"。
基建工程兵的规模随着中国基本培植项目的增加也不断扩大。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下辖有10个军级单位的指挥部,32个师级单位的支队,150个团级单位的大队和5所技能学校,总兵员达到了近50万人,即是或多于当时三个大军区野战军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另一个兵种铁道兵在壮盛期间15个师20多万人的规模。
基建工程兵的发展
基建工程兵在成立之初,只有一个设在国家建委果基建工程兵整编办公室以折衷部队的事情。1973年,整编办公室改为军委基建工程兵办公室。由于处于那段非常期间,基建工程兵一贯没有一个正式的领导机关。
直到1978年,基本培植工程兵兵部才在北京宣乐成立。中心军委任命李人林为基建工程兵主任(相称于大军区或兵种的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政委。李人林,55年被付与少将军衔,曾任陆军第47军政委,北京军区炮兵政委等职。
李人林上任后,曾对基建工程兵的发展年夜志勃勃,传言说他操持把部队发展到100万人。谁知4年后,1982年的第七次裁军,基建工程兵就被首当其冲的裁掉。
基建工程兵的消逝
到了80年代初,中国迫不及待的任务便是发展经济,此时的军队已经变的非常臃肿,机关弘大,人浮于事,兵员浩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财政包袱。以北京为例,仅基建工程兵的驻京部队就有三个支队3万多人,更不用说三总部机关,北京军区和北京卫戍区的部队。为了减少军人在北京街头的比例,乃至一些驻京部队还曾一度限定周末外出的人数。
1982年8月,在基建工程兵成立16年后,中心军委,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哀求部队按照系统对口转业。这一决定拉开了第7次裁军的序幕。
1983年7月1日,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三万官兵集体脱下戎装,组建成北京城建集团
由于这支部队的分外性,战士们基本都有一门技能,是培植的一支中坚力量。以是基建工程兵的一些部队大多是就地转业改编成了地方的公司。如第6,7和9支队改编成了北京城市培植总公司。第1,31和36支队改编成了深圳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和地质工程勘察等公司。第21和22支队分别改编为中国建筑总公司第7和8工程局。
这种转业对那些从屯子从军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个天算夜的好,由于他们从此有了城市户口和正式事情。但对付这些从军多年的官兵来说,还是有一种对部队依依不舍的心情,毕竟脱下这身穿了多年的军装在生理上确实是一种很难的选择。
这里要说下的是,在这些浩瀚即将离开部队的干部中,有一个人当时还很不起眼的人叫任正非。任正非1963年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学习,1968年大学毕业后,随即从军到基建工程兵第22支队任技能员。任正非还曾随部队参加过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公司的培植,因发明空气压力天平得到1977年全军技能成果一等奖并被记二等功 。后来晋升为副团职的工程师。
任正非当年在基建部队期间的照片
1982年,任正非转业离开部队,一年后到深圳南海石油做事基地事情。1987年,任正非创建了华为公司......
不过在撤编中也有例外,当时基建工程兵从事水电,交通和黄金任务的6个支队,共35个大队5万余人因国家培植的须要而没有被撤编,他们后来于1985年1月1日被转入中国武警部队序列。
基建工程兵转业报酬
这些基建工程兵的转业报酬:一样平常干部转业随处所后,是按照相应职务定级。如一个团级军官相称于地方的县级,被给予相称于县级职务的报酬。而战士的军龄则按工龄打算。如一个做机器设备事情服役8年的士兵,常日会被定为3级钳工(当时工人的最高技能职称是8级)。
1983年底,基建工程兵的撤编事情结束,这个存在了17年的兵种正式退出了我们的陆军建制。他们虽然仅存在了17年,但为共和国培植做出的那些贡献我们永久不能忘却,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他们虽然已经消逝了,但他们的军魂永驻!
那一座座矗立在祖国各地的墓碑也是我们民族永久的丰碑!
!
参考文献:中心电视台记录片《军魂永驻 – 基建工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