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紧张缘故原由在于信息不对称。
对付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

● 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责任,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用度及上门维修用度时上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柄

2000元的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 记者查询访问家电维修乱象 汽车知识

前段韶光,湖南长沙酷暑难耐,赵小莱家却“屋漏偏逢连夜雨”——空调不能制冷了。

随后,赵小莱从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维修职员,上门大略检讨后,对方见告她是电路主板出了问题,修睦要花1000元。
这个价格让赵小莱大吃一惊,由于“市场上同型号高配置的空调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维修职员坚持要价800元,后见她犹豫未定,又降至600元。
终极,双方以550元达成了这笔交易。
这次经历让赵小莱感到家电维修里面的“水分太多了”,乃至一度疑惑自己遇上了山寨维修。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法治日报》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创造,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担保”“旺季难预约”“浮夸故障”“勾引维修”等。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剖析,对付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建议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责任,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用度及上门维修用度时上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柄。

无病假修小病大修

家电维修乱象频出

山东青岛居民罗蓉的经历和赵小莱一模一样。

前不久,罗蓉家的洗衣机涌现漏水征象。
她拨打品牌售后电话得知,这款洗衣机已经由了保修期,官方安排的维修职员要到第二天才能上门做事。
由于焦急利用,罗蓉便在某家政App上挑选了一个评分较高的维修公司下单。

很快,维修职员便带着检测仪和扳手上门了。
对方先打开洗衣机上面的盖板,用检测仪查看通电情形后给出了报价:技能维修做事费200元、保修费50元、配件费126元、检测费30元、上门费60元,合计466元。

罗蓉认为这个价格难以接管,经由一番商量,对方赞许不该用配件,可减去配件费。
再次砍价后,对方赞许减去检测费和保修费,但后期再出问题概不卖力,终极维修用度共165元。

正式维修时,对方只用扳手拧了一下排水管,便见告罗蓉“修睦了”。

越日,罗蓉再次利用洗衣机时创造无法抽水,她打电话给维修职员,被奉告因其没有支付保修费以是须要重新下单购买维修做事,且可能是进水泵出了问题须要改换,“100元配件费,60元做事费,这次共计160元”。

对此,罗蓉深感无奈,再次致电品牌售后。
对方上门检讨后创造是连接滚筒和洗衣机的隔层掉落导致漏水,重新安装即可,需收取调试费60元。
“实际情形并没有App上那位维修职员说的那么严重。
”罗蓉说。

调查创造,高价改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浮夸家电故障,过度维修,从中牟利。

此外,随意添加各种试剂,增加维修用度;低价吸引消费者,制造消费陷阱;旺季难预约,维修质量难以担保等,也是不少消费者在接管采访时吐槽的家电维修乱象。

北京居民张程见告,有一次,他家空调须要添加冷媒剂,维修用度为100元,但维修职员用鞋刷在外机上刷了几下,便又加收了50元清洁费。
“我已经谢绝洗濯了,他还要操作,并且也没有按照洗濯操作流程进行。

以“空调维修”为关键词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后创造,共有43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乱报价,不开拓票”“乱收费,勾引线下付款”“多次维修依然无法办理问题”等。

“正规军”日渐萎缩

山寨维修野蛮扩展

“家电维修宰客情形一贯以来都存在。
”来自湖南邵阳的杨康是家电维修行业的“圈里人”,他对这个行业比较理解。

据杨康先容,维修工人的人为较低,过于廉价的维修费和做事费无法知足其生活须要,而且维修费的一部分还要上交公司,因此维修工人上门后“能忽悠就忽悠,能多收钱就多收钱”。
此外,家电维修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很丢脸出个中端倪,这也给了维修职员和公司很多做手脚的空间。

“空调加氟是乱收费的常用伎俩,真正须要加氟的空调很少,不制冷的缘故原由大多是空调管道堵塞造成的。
其余,用小刷子刷外机也成为洗濯收费的一个借口。
”杨康说。

他提醒,目前市场上一些家电维修乱象多数是山寨维修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带来的,品牌官方售后维修一样平常有比较规范的收费标准,对维修质量和任务也可以溯源。
但随着租金提高、运营本钱增加,家电维修的“正规军”正在日渐萎缩。

“有的家电品牌在一个市辖区内可能只有一两个正规售后维修点,人手有限,派不出人、消费者等待韶光长等问题突出。
而山寨维修数量多、分布广,多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宣扬,覆盖范围大,还有些山寨维修假冒正规售后做事承揽业务。
”杨康说。

随机采访了北京、长沙等地10多名消费者创造,有不少人不才单维修前,并不会花韶光去理解自己预约的维修店是否正规,常日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查找一个维修电话或者在小区附近找一个维修店。

在北京市朝阳区,近日拜访了多个路边维修店得知,这些店里的维修职员一样平常经由了7天至3个月的培训,可以办理一些常见的家电问题。
如果他们上门维修时碰着棘手问题,常日选择避重就轻,推举消费者利用价格较高的配件或耗材,声称“换了好配件,性能自然就变好了”。

“这类维修职员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员去管理,自然就会为了生存涌现恶意竞争,滋长乱象。
”家电行业剖析师张彦斌说。

在他看来,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维修做事商故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紧张缘故原由在于信息不对称。
“一样平常家用电器的故障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仅仅是某一处的小毛病,但普通消费者不理解家电事情事理,因此必须去找有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的维修职员答疑解惑并进行修理。

“诚信的维修职员会如实奉告、对症下药,尽早尽快办理问题。
若是不诚信的维修职员,难免以消费者不知情为凭欺瞒客户,乃至无病假修、小病大修。
”张彦斌说,此外,一样平常在厂家保修期限内的家电维修问题相对较少,家电维修的各种问题基本都涌如今三包期之外,当厂家不再保修而须要收费维修时,问题就来了。

平台应该加强审核

做事必须明码标价

为了规范家电维修市场,2012年起施行的《家电维修做事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业务执照,昭示做事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品牌在官网公布的维修点虽然明确标注了某电器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
并且如今多是线上维修,一样平常维修商信息都会被罗列整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搜索结果上,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的,乃至有“李鬼”伪装正规单位,还有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黑商家”。

把稳到,针对消费者诟病的山寨维修乱象,近期有不少地方、行业协会陆续出台新规,对家电维修提出新哀求。
比如,上海电子产品维修做事行业协会鼓励行业企业间相互调处做事职员和通用零配件,确保酷暑期间做事相应韶光保持在48小时之内,并哀求持有统一上门做事证的维修职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做事;所有做事企业都必须昭示收费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取用度;所有厂商做事热线要采纳有效方法确保做事应对。

在家电行业剖析师刘步尘看来,管理家电维修乱象该当与时俱进,针对线上维修增加的现状,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必须尽到事先审核责任,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
若是因此给消费者造成丢失,平台就应该承担危害赔偿任务。

对付有的家电维修职员只靠履历短缺专业知识,尤其是维修价格漫天要价短缺标准的征象,张彦斌建议,生产厂家应对指定维修点加强监管,增强力量,创新售后做事办法,比如建立直营的“快修快赔点”等。
此外,商家还应该对零部件用度以及上门维修的各种做事用度、做事时上进行明码标价,进行网上公示。
消费者查阅时,可以清楚知道上门做事多永劫光对应多少用度、改换哪个零部件须要多少用度。

“对维修职员的维修过程要进行全程跟踪记录。
维修职员到消费者家里进行维修,零部件到底换没换,问题到底有没有办理,维修过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脚?对付这些问题,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一样平常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
还要规定,不让维修职员单独收费,最好是平台和维修机构统一收费,对此可以设立一些赏罚机制。
”张彦斌说。

从监管层面来说,刘步尘呼吁,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付长期以来治标不治本的家电维修做事行业,应该多一些突击检讨,在此根本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浸染,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还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实现共同管理、相互监督,比如家电维修协会通过联络、教诲、培训,监督维修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供应让消费者满意的做事。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最好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方法比较严的大型家电维修平台,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刘步尘说。

( 文丽娟 演习生 周于卜 漫画/李晓军)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