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普通的汽车,有我们熟习的刹车线、离合线、油门线、机盖线、门锁线,这些统称为“掌握拉索”;每台车还须要四套玻璃升降器、一个汽车仪表,这几样小小的零部件,代价占整车微乎其微,浸染却十分关键,且技能壁垒高。

凭借这几样拳头产品,重庆利龙科技家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龙集团)在弘大的汽车家当链里,打下了一片江山。

开放故事丨联袂日企在汽车小部件上挖出大年夜市场 看一个小修理厂若何变身行业龙头 汽车知识

利龙集团的前身是重庆仪表修理站,成立之初员工只有22人。
如今,这家企业已拥有员工4000多人,年发卖收入打破35亿元,在拉索和玻璃升降器领域霸占率业内第一,汽车仪表位居前列,还跨界布局“人工心脏”。

富丽蜕变,这家企业转型升级背后有啥精彩故事?

日企原来看中江浙企业,参不雅观后却改了主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捉住中国制造业“军转民”打破口,重庆摩托车家当崛起。
九十年代初期,嘉陵与本田携手,培植和雅马哈互助,一批日本汽摩企业涌入重庆市场。

那时的利龙集团,还叫重庆检测仪表厂,紧张业务已从修理仪器仪表转型为生产摩托车拉索、摩托车仪表等,为嘉陵、培植等配套,还试制过山城牌汽车(庆铃汽车前身)仪表,市场霸占率超过40%。
嘉陵厂的第一款CJ50摩托车配套拉索和里程表,便是他们制造的。
在煤气表领域,他们也是首家达到国家B级表标准的,并凭此成为全国煤气表行业副会长单位。

1994年2月27日,重庆检测仪表厂来了一群外国客人——日本HI-LEX集团社长寺浦实一行,受嘉陵之邀随本田代表团来重庆访问,顺便来重庆检测仪表厂。

▲1994年,日本HI-LEX集团社长寺浦实(左一)一行来重庆检测仪表厂稽核。
企业供图

当时,日本HI-LEX已是环球最大拉索系统产品制造商,在行业内的名气可谓响当当。
行业大佬来访,重庆检测仪表厂厂长张本焱自然是满怀期待。

日本HI-LEX是抱着“顺便看看”的想法来的。
在来重庆之前,他们已在江浙地区看好了一家制造掌握拉索的民企,连合作意向书都签好了。

“那时很冷,厂里条件差,没有空调,日本人不像重庆人穿得那么厚实,冻得够呛,但大家的兴致都格外飞腾。
”张本焱对第一次打仗的细节影象犹新。

一行人边走边看,参不雅观了拉索生产线,理解生产管理流程,再开展漫谈互换。
得知张本焱花了三十多年,带领一家小型修理站发展壮大的奋斗经历后,寺浦实赞不绝口,当即拍板决定,选择与重庆企业互助。

通过短暂却愉快的互换,双方达成了“打造中国第一的拉索企业”这一愿景。

两家日企抛来“橄榄枝”,一年会谈上百次

当时,庆铃汽车正与五十铃深度互助,由于此前与重庆检测仪表厂良好的互助根本,得知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想进军中国时,庆铃汽车便大力推举了重庆检测仪表厂。

日本矢崎是天下五百强企业,在汽车线束、仪表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这样的好机会,张本焱自然不会错过。
“不管是拉索还是汽车仪表,国外技能至少比中国领先几十年。
企业要发展,须要引进前辈技能和产品,通过消化接管变为己用。
”他这样认为。

1994年,张本焱带队和两家日本企业会谈了100多轮。
谈啥?紧张是合伙的条件。
张本焱回顾,当时厂里没有多少资产,只有38亩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厂房。
凭借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未来的市场前景,张本焱打动了日本人。

1995年5月3日,重庆检测仪表厂与日本HI-LEX集团、日本东工KOSEN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重庆利时德掌握拉索系统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海德世”)。

▲重庆海德世集团生产线。
企业供图

同年12月12日,与日本矢崎总业、重庆渝高、日本五十铃、庆铃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的“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

▲重庆矢崎生产线。
企业供图

“借助外资,利用存量,分兵突围,整体发展”,这是企业当时定下的再出发计策。

投资1.5亿元搞研发,进军“欧美车系”

如果说前面三十年,重庆检测仪表厂都在独立重生、艰巨创业,那么合伙后,企业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成立当年,企业发卖收入就达到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50%。

“以前我们绝大部分在摩托车拉索和仪表市场,合伙后开始生产汽车玻璃升降器和汽车仪表。
日本不仅技能前辈,在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方面都非常严格,有很多履历值得学习。
”张本焱举了个例子,日本人在工厂里也会设置红绿灯、人行道等,行人绝不许可闯红灯,哪怕没有一辆车经由。
这些小细节,让全厂高下都形成了恪守规则的习气,产品故障率大为降落。

日资背景也为企业开拓市场供应助力。
1999年,重庆海德世成功进入广汽本田等日系配套体系,并于2002年陆续设立了“广州利时德公司”“重庆利时德出口工厂”。
2005年,重庆检测仪表厂企业改制成为“重庆利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2013年更名为重庆利龙科技家当(集团)有限公司)。

在日系车家当链里站稳脚跟后,利龙集团开始积极开拓欧美车系市场。
从日系切换到欧美系,可不大略,它们各有各的技能质量标准和商业模式。

为此,利龙集团组建了一支超百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研发费超过发卖收入的5%,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一汽大众、奥迪、长安福特、宝马环球项目等定点。

利龙集团还将最新技能运用于自主品牌车企。
例如,他们为长安面包车实现了软轴和玻璃升降器的国产化,为一汽奔驰第一款车型开拓配套,为国庆阅兵车供应产品,并在长春建厂,连续6年得到一汽轿车“精良供应商”表彰。

如今,利龙集团旗下重庆海德世德的拉索和玻璃升降器市场霸占率都超过了20%,重庆矢崎年产仪表100万台,均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排头兵,集团年发卖收入也打破了35亿元。

进军新赛道, 人工心脏实现“重庆造”

2014年,汽车零部件业务如日方升时,利龙却又拓展了另一条陌生的赛道——植入式左心室赞助系统(简称“人工心脏”)。
这让外界不少人以为不可思议。

作出这一选择,实在是一段机缘巧合。

EVAHEART人工心脏早在2011年就在日本上市发卖,HI-LEX 收购了这家医疗东西企业,由于日本市场太小,于是他们拜托张本焱帮他们探求渠道开拓中国市场。
重庆市政府得知后十分重视,希望日方能在重庆建立合伙企业。
在政府推动下,日方答应来中国办合伙企业,但只愿和“老伙伴”张本焱互助。

选择陌生的赛道,寻衅是巨大的。
张本焱理解到,国内心衰患者超过1000万,对付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因供体不敷,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300例旁边,许多患者只能在等待中去世亡。
人工心脏,是活体移植之外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国外人工心脏售价动辄超百万元,实现国产化才能让普通人用得起。
”张本焱认为,这个项目很有代价。

2014年,怀着“拯救一名患者便是拯救一个家庭”的创业初心,利龙集团与日本HI-LEX建立永仁心医疗,正式研发和生产人工心脏。
5年投入近2亿元,在中日团队的同心协力下,完成15例患者的救治后,2019年9月,国家药监局提前批准了产品注册登记,永仁心成为海内首款人工心脏产品。

▲重庆永仁心生产线。
企业供图

目前,永仁心人工心脏已在20余省市实现了临床运用,售价比国外产品低30%以上。
张本焱先容,目前他们正在加速技能攻关,估量明年将实现零部件国产化,造福更多的心衰患者,正在培植的医疗科技园也将在今年7月竣工投用。

居安思危,向智能化产品迭代升级

利龙集团的汽车零部件、智能仪表、医疗东西三大紧张业务板块虽实现增势迅猛,但并非无忧无虑。
比如,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对拉索的需求将越来越少,仪表也越来越智能化。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用技能创新引领发展。
”张本焱说,2017年,他们与重庆邮电大学开展产学研计策互助,组建重庆利龙汽车智能技能研究院,自主研发AR-HUD(增强现实型举头显示仪)、车门掌握器、电子后视镜、智能座舱等新产品。
随后,利龙集团又与创业者们共同创建了重庆利龙中宝智能技能有限公司,开始与多家主机厂互助。

今年6月初,日本HI-LEX的新任掌门人寺浦太郎带领研发、采购团队来重庆稽核,看到利龙集团的智能技能新产品后,非常惊异。
“比如电子电控、智能交互新技能新产品,我们通过自主研发,一定程度上已经领先于日本互助方了。
”张本焱说,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了天下前列,利龙作为一级供应商必须顺应趋势。

在自主创新的根本上,利龙集团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外方的互助,以欢迎新的寻衅。
“最近,我们正在和日本矢崎洽谈进行新一次的‘握手’,互助进军超声波燃气仪表、空调碳中和管理系统等领域。
”张本焱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