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歌儿献给党”——纪念毛主席为雷锋同道题词60周年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1960年,热爱文学的雷锋从报刊上看到一首署名蕉萍创作的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能生我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仇敌!
母亲给我一颗心,狂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随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
这首朴实深情的小诗表达的正是雷锋的心声。
“我把党来比母亲”,这个比喻是多么贴切形象啊!
对党的朴拙情绪犹如一支纯美的山歌,从战士的心度飞出。他工工致整地将诗的前八句抄录在日记本中,并将“母亲只能生我身”一句改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一句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经由修正后的小诗更加精髓精辟形象、朗朗上口,虽然只有短短八句,但表达的情绪却非常丰富,把对党的戴德、对旧社会的痛恨、翻身的幸福等情绪交融一体。
雷锋捐躯后,《雷锋日记》成为20世纪60年代的脱销书。日记中的一首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深深打动了作曲家朱践耳。他爱慕为其谱曲,一首经典歌曲由此问世,成为祖国亿万儿女在各种场合表达爱党情怀的心曲。
1963年2月21日,这首歌在《文申报请示》上揭橥,标题为《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
这一年秋日,朱践耳听说歌词原作者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技能员蕉萍(姚筱舟的笔名),正式注明词作者为蕉萍,曲作者朱践耳。
《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仅是雷锋、蕉萍和朱践耳的心声,也真切表达了从旧社会走到新中国的劳苦大众的心声,是党与公民心领神会的生动写照。歌曲一经问世,便深受群众喜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歌曲最先由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主唱。
后来由正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西藏学生才旦卓玛在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出,空前成功。随着中心公民广播电台的传播,这首歌很快家喻户晓。1965年上映的故事片《雷锋》选用了这首歌作为插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一声声一遍遍,唱不尽人们对党的深情。从此,这首歌不断唱响在祖国大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三段体构造。
第一段旋律伸展悠扬,节奏徐缓,情绪朴拙朴素。
第二段与第一段形成光鲜比拟。旋律的前半部分,断音与连音结合,充满了痛楚与仇恨,如泣如诉,充分表现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遇的苦难,但沉痛愤恨中也蕴藏着武断的力量。至“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仇敌”这两句词,曲作者进行了重复处理,速率加快、力度加强,音乐刚劲有力、豪迈干脆,强调了一种激越昂扬的战斗感情,催人奋进,充分表现了武断跟党闹革命的倔强信念。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扩充重复,亲切惬意的旋律再现,进一步深化升华了革命战士把党比作母亲的朴拙情怀。
北京开国后代合唱团男声合唱的团员们从小就会唱这首歌。经由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对这首歌更是情有独钟。
合唱团诚恳聘请敦晓磊为男声合唱指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极短的韶光里,就能登台演出,一跃成为合唱团的“头牌”节目。
02:43
指挥敦晓磊
第一排从左至右:陈忠、旷新伟、廖海平、杨珠江、王春生、胡小洛、李田海、刘振南、杨南征、吴志民、彭少江、黄国平;
第二排:旷雄伟、杨子江、马华东、白鲁林、贺东明、卢晓滨、兴陆平、陈晓霆、丁成隆、李亚明、崔越岭;
第三排:黄小兵、刘建国、成武、薛辽成、刘朝春、曹小龙、边小兵、吴晓明、潘声滨、谭振刚、张东林、任晓峰。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仇敌。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仇敌!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光辉照我心。
作者吴志民简介:祖籍福建省长汀县,1950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68年从军,1969年入党,1970年提干。1996年任北京卫戍区石景山区武装部政委,大校军衔。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曾两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