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薛钦峰、胡戈、孙逸轩
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吉林大米、长白隐士参等上百种分级分类“吉字号”农产品集中亮相,吸引全国各地采购商、消费者咨询购买。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正加大优质农产品研发,强化百口当链标准引领、品牌培植,推进当代化大农业发展,一批“吉字号”走向全国大市场,实现从质优到价优。
功能多元 家当链更长
在长春农博会上,近400家企业齐聚佳构农业展厅。展台前,玉米粒、木耳茶、人参饮料等各种产品琳琅满目。
8月16日,长春农博会现场展出的农产品。新华社胡戈 摄
来自吉林省公主岭市参展企业的一款玉米须茶吸引不少消费者容身。每年秋收前,企业将玉米棒子上的玉米须人工采摘后,经由除尘、阴干、灭菌等多道工序制成玉米须茶。“通过深加工实现了‘变废为宝’,虽然产量不高,但年产值有四五百万元。”该企业卖力人吴广志说。
吉林省地处天下“黄金玉米带”。这几年,吉林省环绕玉米精湛加工,将玉米汁、玉米秸秆餐具等一批玉米产品推向市场。过去看似廉价的玉米棒子,通过家当链条延伸,卖出了好价钱。如今,吉林仅鲜食玉米加工年产值就达40亿元。
不仅主食更加多元,一些特色农产品也涌现新吃法、新用法。展会上,长白山黑木耳变身木耳脆片、木耳冰淇淋,长白隐士参变身人参饮料,受到消费者欢迎。
目前,吉林省正在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果蔬等十大家当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家当加快发展。吉林正从“粮仓肉库”升级为百姓的“中心厨房”。
分级分类 优质卖优价
在本届农博会上,100款经由分级分类的吉林大米产品首次集中亮相。这些大米产品从700多个产品中脱颖而出,依据不同品质等指标,分为臻品、佳构、优品三个级别。
在吉林省榆树市一家企业展台前,一款印有“吉林大米”“绿色食品”等标识的“佳构大米”吸引不少参不雅观者。企业卖力人崔玉清说:“按照绿色食品质料进行标准化栽种,有了级别的认定,我们优质的大米更受市场认可,能卖出好价钱。”
不少长白隐士参也有了“身份证”。在展会现场仅需扫码,就能“一参一码”追溯信息,人参鉴定单位、鉴定结果、产地也一览无余。“根据鉴定信息,不同等级的人参有相应的辅导价格,有利于市场有序发展。”参展企业卖力人冯海洋说。
过去,吉林省浩瀚优质农产品因缺少标准规范,市场上产品质量难以分辨,影响家当做大做强。现在,吉林省推进农产品分级分类管理,制订家当链标准,推动家当转型升级。
据悉,吉林省还发布了鲜食玉米百口当链标准,提出鲜食玉米采收后的20道加工工序需在12个小时内完成。“明确技能标准,让吉林鲜食玉米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卖力人刘友刚说。
叫响“吉字号” 走向大市场
农博会期间,“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吸引来自全国的132家采购企业与吉林省内的109家供应商前来参加,现场签约产销对接条约金额90.6亿元。
广东省15家企业组成的采购团与吉林省多家梅花鹿企业开展对接,初步达成了多项互助意向。吉林梅花鹿深受广东客商欢迎,自“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吉粤互助开展以来,两地企业间互助互换越来越密切。“吉林农产品质量好,受到越来越多各地客户的认可。”一家广东物流企业卖力人宋俊杰说。
农博会期间举办的2024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培植发展论坛大会上,近300名企业代表、与会高朋就擦亮“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为吉林建言献策。
这两年,吉林省集聚家当上风,努力做强吉林大米、吉林长白隐士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等七大“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前,吉林玉米水稻、肉牛肉羊等多个家当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发力造就吉林农产品品牌,让更多‘吉字号’走向全国大市场。”吉林省农业屯子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岳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