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海燕

《爱心》

朱海燕 远去的青春三首78  第1张

用昨天的手握着他们的痛

用本日的手抚去他们的冷

光阴的路上,把家常理短,生活琐事暖热

纯粹的爱,泪水中淘出欢欣

不多的退休金,补充世间的某些遗洞

昨天,本应参加朋友聚会

一位老人,被去世神扭转身体

家人说,临去世前,她想见你

你去,她去了医院

又追到医院,病笃时的相见

瞬间擦亮生命的精神

临终,她有了末了一点庄严

多少老师、同学、同事

把难,栽在你心里

高一脚低一脚,命运中的坑坑洼洼

你存心,一点一滴把它垫平

浦东病了,你慰问浦东

安亭骨折,你抚摸安亭

借苏州河上月,问候老人

借浦江奔驰的浪,问候患病的学生

面向凉热,开释海洋般的大爱

爱的人不断拜别,对浩瀚无奈,仍施之爱心

装着无尽的暖,手捧无限的温

实在,你身患多病

须要爱时,谁来去爱

摆荡的小河》

一条摆荡的小河

在我的少年,清澈而纯粹

我与它,很近很亲

亦不被任何情愫包围

在河边,我与小河一起看

《闪闪的红星》《第八个是铜像》

这些,构成我们发展的历史

后来,我走上昆仑

探亲时,小河走来,移进图像里

我问候它,它摆荡着走去

留下一片空虚

一次,又一次,熟习的小河,少了透明,不再清晰

摆荡,心所达之处

是淮河、是长江、是大海

而我的昆仑,在西部,在高冷的远方

于是,我与故乡的河再无依赖

它摆荡着它的生活

我搂抱着我的风雪

《故乡的车站》

夜,深黑,车站嵌在涡阳与阜阳之间

侯车室、站台,拥有亲切的阴影

青春,充满臻至的诱惑力

彼此短暂相聚,却在岁月中穿行

是青涩,是成熟,灵魂在忐忑辩论

青梅竹马的小路,彼此谨慎地选择中庸

送他,去南面九公里处的小站

黑深埋着措辞,脚印向大地问讯

还好,没有亏欠和不安

没有芬芳的细节,满眼是黑

他披着列车十分钟的光明

穿越故乡的黑

黑,在光阴里天生影象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从军,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辅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公民铁道》报任、首席、主任。
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等。
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央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培植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扬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心直接节制和联系的高等专家。
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各种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
享受国务院津贴报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