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武汉2000多公里的昌都邑贡觉县,是藏族姑娘四朗措姆魂牵梦萦的故乡。
2017年,措姆考上大学,并收到东风公益基金会的教诲基金,2021年,大学毕业的措姆选择在东风公司事情。

在东风公司人事共享中央事情的一年里,措姆常常梦回故乡:高耸入云的雪山,湛蓝的天空,在东风和谐广场围成圈跳“锅庄”(藏族民间舞蹈)的人们……

异域亦故乡  风暖雪域绘岚图③ 汽车知识

措姆的故乡,同样也是东风公司援藏干部刘武林、李宾、韩永民的“故乡”。

刘武林:握好援藏“接力棒”

2022年7月初,措姆在武汉见到了刘武林,他是第二批东风援藏干部。
措姆以为,这个瘦削的男人话虽不多,却很有传染力,一开口,就把自己的影象带回了贡觉。

“我初到贡觉,第一印象是交通不便,从昌都邑过来200多公里的路,我们开了8个小时。
县城的干道叫阿嘎大街,道路两旁的房屋参差不齐,大多是低矮的,有土木构造,也有砖混构造。
车开过,路面就卷起一阵尘土,还有野狗在街边跑。
”这是18年前,刘武林初到贡觉的印象,至今依然清晰。

刘武林见告措姆,2004年的贡觉缺水缺电、闭塞掉队。
这也是早期援藏干部共同面临的问题。

和县委、县政府充分沟通后,刘武林的事情要从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做起,如改进当地的办学条件和干部群众的居住条件等。
“三年韶光,我们在县城建筑了东风宾馆、东风幼儿园,以及两栋职工周转房,还在阿旺乡修了一个派出所。

措姆回忆起东风宾馆,这座宾馆就坐落在东风和谐广场上,高中时她常常途经那里,现在看来,这栋已有十多年历史的建筑仍旧挺“超前”——红白相间的外墙、落地窗,L型的设计让宾馆拥有几百人的容客量。

“那时候贡觉县政府没有像样的招待所,前来投资的贩子和稽核确当局官员只能住在私人招待所里。
建筑东风宾馆,提升了贡觉县形象,接待了许多游客,为政府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
”刘武林说。

▲刘武林(中间)在援藏期间事情照

离开贡觉已经15年了,刘武林仍旧会想起贡觉的雪山,想起潺潺流淌的马曲河,想起那些艰巨而充足的日子。

“2006年,贡觉县中央小学要扩建,需征用老百姓的地皮。
有些老百姓不理解。
我带着几个同道赶过去,做思想事情。
我说,我这么远从东风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西藏的发展。
西藏的发展根本在哪里?在教诲!
”刘武林有些激动,“公民群众理解了我们的事情,扩建项目顺利完成了。

措姆记不清那个尘土飞扬的年代了,毕竟那时她只有四五岁。
现在,她只记得平整的柏油马路和道路两旁不断“成长”的楼房,贡觉这座藏东小城正阔别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当代化。

2002年,是东风援藏的出发点。
20年来,东风选配7批14名援藏干部,为受援地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家当发展、文教卫生、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供应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007年夏,刘武林要离开贡觉了。
像第一批东风援藏干部一样,临行前,他细心叮嘱后来者:管好援藏项目,用好援藏资金,剩下的事,交给勤恳淳厚的贡觉公民。

李宾:一定要为贡觉留下些什么

在措姆的印象里,东风援藏干部李宾健谈、风姿翩翩。

一个雨天,措姆和李宾相约在汤湖图书馆,聊聊故乡的事。

手上拿着一本《西藏旅游指南》,李宾笑眯眯地考措姆:“你知道‘昌都’的藏语意思吗?Qamdo,意为两河交汇处,是昂曲和扎曲交汇的地方。

2008年,李宾来到贡觉的时候,《北京欢迎你》正传遍大街小巷。
北京奥运会开幕确当天,贡觉飘着小雨,在当地百姓的见证下,东风和谐广场正式落成。

李宾回顾,广场中间竖起了一方“东风和谐鼎”,代表着所有东风援藏干部的承诺——要将事情真正落在实处,为贡觉公民谋发展、谋幸福。

“我常常想,我们总是要离开贡觉的,那我们能留下一些什么呢?我们为贡觉所做的,该当不仅仅限于物质的给予。
”李宾说。

除了根本举动步伐方面的培植,李宾、王成海等第三批东风援藏干部在人才援藏、智力援藏、医疗援藏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也是从这时起,东风援藏的方向开始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李宾在援藏期间事情照

为加强贡觉县的人才培养,李宾组织了多批县乡党政干部到东风公司学习。
东风援藏干部动手大力提升中小学入学率,还在贡觉县中学组建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开设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维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

来自东风总医院的医护职员也来到贡觉,投身贡觉的医疗体系培植。

李宾见告措姆,那时候,西藏的医疗极不发达。
2009年,有一位孕妇难产,东风的医护职员冒着风险,在缺氧、设备不完善的环境里接生,历经十几个小时,终于母子安然。

从医疗职员的增援,到藏区医护职员的培训,再到医疗援藏制度化的确定,贡觉的医疗体系逐渐完善。
后来,在数批东风援藏医疗队和援藏干部的帮助下,贡觉县公民医院顺利通过二乙医院等级评审。

2010年,李宾离开贡觉,将洁白的哈达、交到的好朋友和热泪都留在了那片地皮。

韩永民:贡觉也是我的家

“措姆,在武汉还习气吗?有没有想家?这是西藏当地的麻花,祝你藏历新年快乐!

2022年初,收到东风援藏干部韩永民的短信和礼物,措姆内心呈现被人记挂的温暖:“我很好,感激韩叔叔!

韩永民在贡觉干了六年,措姆和他有很多共同话题。
措姆说,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武汉的生活,只是偶尔会想家。

“您呢?在贡觉那么久,会想家,想您的故乡吗?”措姆问韩永民。

韩永民笑了:“怎么可能不想家?但在贡觉待久了,贡觉也成了我的家。

韩永民陷入回顾。
2013年8月,他随着贡觉县教诲局拜访群众,得知莫洛镇有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却面临失落学的风险。
原来这孩子父母双亡,随着姑姑生活,考上大学后,各种用度支出增加,姑姑家也无力包袱。

韩永民感到酸心,他不知道贡觉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我们当时努力帮他,但只是杯水车薪。
于是,成立基金会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涌现了:我们要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会,真正改进穷苦学生的处境,让他们有学上。

2014年,东风公司联合贡觉县财政局设立“东风润苗基金”,每年出资40万元,帮助考入内地高中和大学的穷苦学子实现读书梦。
随着项目的顺利履行,“东风润苗基金”的声援范围还拓展到了昌都邑江达县。

7年间,“东风润苗基金”共计投入320万元,共帮助贡觉县、江达县穷苦学生2101人。
东风援藏干部还推动当地学校与东风公司职业技能学校互助办学,选派藏区西席到东风学习,促进贡觉县文化教诲奇迹发展。

▲韩永民在援藏期间事情照

韩永民自己也在帮助穷苦学生,“从2014年景立基金会开始,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穷苦学生的资料。
每年我都会挑几个比较困难的去帮助。
武汉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收到一个学生从西藏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箱口罩。

措姆知道,韩永民便是这样温暖的人。
2021年,她到东风参加事情。
听说是贡觉来的孩子,韩永民就赶过去接她,请她用饭,带她去看长江大桥。
藏历新年,措姆收到了韩永民的祝福和礼物。
想起这些,措姆冲动得流眼泪。

2016年,韩永民的第一个援藏任期结束了,但他选择留在贡觉,连续为贡觉公民办实事、办好事。
援藏6年,韩永民见证了贡觉的巨大变革:公路更多了,环境更美了。
更主要的变革是,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变好了,教诲更遍及,不雅观念也更开放了。

韩永民说,贡觉便是我的故乡,我在故乡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