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凝练了近30载中国人聪慧,将真正保障中国的时旷地位‘安全’。”刘经南表示,鉴于这次疫情,他们正在基于北斗车联网做一个应急防疫指挥系统,研究如何利用北斗通信系统和定位系统的组合,跟地面手机5G、4G通信网络结合,建立一个车辆、职员、物资统一管控的多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指挥调度系统。
让北斗先飞上天
武大专家从北斗一代干到三代
1973年美国就动手研发出24颗卫星的GPS导航系统,上世纪90年代对环球开放利用。而我国自主发展北斗导航系统的雏形,出身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后来,我国科学家将我国自主的导航系统工程,取名为“北斗一号”,寓意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刘经南参与了北斗一代研讨,他被称为“GPS运用的开拓者”。我国发展自己的定位系统时,刘经南被邀加入“国家队”,并提出培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使实时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刘经南透露,10多年前,在北斗二代采取何种方案提上议程时,专家组有一定辩论。一种不雅观点是“一步到位”,起步就建立环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种不雅观点是“分两步走”,先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再逐步构建环球卫星导航系统。“我以为先做起来,这更符合中国国情。”
终极,北斗一号系统从无到有,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供应做事,到如今北斗三号以昂扬姿态走向环球,中国北斗的“三步走”发展计策,刘经南均参与个中。
让北斗“下地”用起来
武汉梦芯科技,北斗芯片研制的国家第一梯队
2014年,北斗芯片研发科学家韩绍伟在武汉创立梦芯科技,并担当武汉导航与位置做事工业技能研究院有限任务公司总经理,他带队在光谷研发出中国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韩绍伟回顾,由于常常零点上班、零点放工、一周7天不间断,同事自嘲是“007”,末了用不到10个月的韶光设计完成芯片。这颗完备自主研制的芯片,相称于在1/5一毛钱硬币大小的硅体上,实现近千万的运算和存储单元,并在该芯片的根本上连续形成模块、板卡、吸收机产品,补充了海内空缺。
6年间,梦芯的北斗芯片已升级为第二代,并正在方案第三、第四代产品。装上“中国芯”的无人机,飞在田间,能实现厘米级间距播种,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1亩的播种事情量;装在电力设备上,能进行韶光同步,可精确到纳秒级……
同时,武大刘经南团队正在研制下一代高精度北斗定位导航授时芯片。其团队承担的“地基增强系统”培植,不断让北斗提升“视力”,通过地基增强和天基增强,可以实现韶光精度为1个纳秒或者优于1个纳秒,实时位置可以精准到1个厘米,特定领域精度可以做到1个毫米。如今,迈向耄耋之年的刘经南依然生动在科研传授教化双一线。
“我们要让北斗‘下来’,下得手机里、车载里、各种终端里,让中国人用上北斗。”武汉导航院副院长余峰先容,随着5G商用时期的到来,“北斗”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能加速领悟,运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将不断呈现。
让北斗“走”出去
北斗芯片、模块等已输出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北斗环球组网后,意味着能做事环球。但此前,中国在标准上并没有话语权。环球有多个环球卫星导航系统吸收设备技能标准制订组织,参与个中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却寥寥无几。
韩绍伟领头的北斗专家们,助推北斗正式成为环球第三个海事做事的国际标准系统,北斗拿到了“走”出去的“护照”。
“今年上半年订单同比有不小增长。”梦芯科技总经理助理方婷先容,近日,梦芯三款新品连发,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系统,具有国际竞争力。
“搅局者”北斗涌现后,目前,仅海内市场,GPS市占率已从95%以上缩至75%。截至2019年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出货量已超1亿片,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武汉在导航家当技能上走在全国前列,已形成从设计、封装到考验的百口当链,仅东湖高新区拥有从事北斗导航技能研究开拓、设计制造和运用做事的单位近30家。
除上游的梦芯和导航院外,中游的数据处理和运营支撑领域还有武大吉奥、中地数码等高技能企业;下贱的运用做事中,从事智能车开拓的武大卓越、供应汽车导航做事的光庭导航等,武汉北斗军团已向天下亮出了中国精度,家当规模还会进一步提高。
李佳 杨佳峰 通讯员高柯夫 韩雨晴 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