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徐瑞青 王子正 许正
从“西非门户”塞内加尔到东非草原之上的肯尼亚,从“剑麻和丁喷鼻香之国”坦桑尼亚到“千丘之国”卢旺达,中国建筑的数千口“幸福井”,让数百万人吃上“放心水”,润泽着这片充满希望的非洲大陆。
2023年6月13日,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米松圭,事情职员接通水管后赢得当地居民鼓掌欢呼。新华社 王冠森 摄
2015年12月,中非互助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告中国和非洲共同履行“十大互助操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多国展开村落庄打井工程,成为落实“十大互助操持”的主要举措。
小小“幸福井”,从一点一滴做起,改进着非洲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当地生产和发展供应有力支持。涓涓净水,是流入非洲公民心中的暖流,也是中非推进务实互助、携手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们吃上了放心水”
“中国同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2018年7月,在对塞内加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塞内加尔《太阳报》揭橥署名文章,这样讲述中非情意。
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特殊提到,中方供应融资履行的村落庄打井工程将“办理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2017年3月,村落庄打井工程在塞内加尔启动,覆盖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每套供水系统包括水井、水塔、输配水管道及配水举动步伐,整体日供水量可达8万立方米。工程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现在自来水基本通到了村落里每一户家庭,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41岁的塞内加尔农人马马杜·迪恩见告。
2023年3月20日,在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区的泰内富勒村落,水井折衷员马马杜·迪恩(右三)帮助村落民打水。新华社 韩旭 摄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毗邻撒哈拉沙漠,个中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半沙漠地带,旱季气温高达45摄氏度。和偏远地区很多村落落一样,迪恩所在的久尔贝勒区泰内富勒村落曾长期面临严重缺水。
“过去,我们每天要步辇儿1.5公里,到邻村落的深井打水,有时要从凌晨排队到午夜,”迪恩回顾道。
2018年,中方打井项目组到泰内富勒村落开始施工,迪恩参加了施工队。水井落成后,他又被雇为折衷员,卖力水井掩护事情。现在,他每天清晨6点定时起床,检讨机房设备,定期爬上近20米高的水塔,清理储池塘。
“这口‘幸福井’让我们吃上了放心水,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从“挖井人”到“守井人”,迪恩亲眼见证了这口“幸福井”为全体村落落带来的可喜变革,他相信“塞中友情地久天长”,中非互助会“为孩子们带来美好幸福的未来”。
2023年3月20日,在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区的泰内富勒村落,村落民将取到的水运回家。新华社 王子正 摄
汩汩净水滋润津润干涸的地皮,更滋润津润人们的内心。塞内加尔外国协会秘书长阿卜杜拉耶·巴说:“我亲自去过那些村落,看到中国帮助建筑的水井极大改进了当地供水状况,改进了村落民的生活,为塞内加尔民生改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干旱农田的“及时雨”
7月22日,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马胡塞夸镇,伴随机器的巨大轰鸣声和村落民们的欢呼声,地下水喷涌而出。这是中国援津300口水井项目开挖的第一口井。
“有了这口井,我们终于能用上干净安全的水了!”村落民提莎·查恩加激动地说道,更主要的是,“‘中国井’为农田灌溉供应了宝贵水源”。
受厄尔尼诺征象影响,今年南部非洲国家再次遭遇严重干旱。被誉为“面包篮子”的农业大国津巴布韦因此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寻衅。农业和畜牧业是东马绍纳兰省的经济支柱,但持续干旱让当地庄家险些陷入绝境。蔬菜栽种户塔滕达·钦姆旺达见告,她每天都需步辇儿很远的间隔去打水。
4月3日,农人在津巴布韦都城哈拉雷近郊的一块玉米地检讨作物长势。新华社发
为了应对旱灾,中国决定为受灾严重的津巴布韦中部省以及东部的马尼卡兰省、马斯温戈省、东马绍纳兰省援建300口水井。
打井并不随意马虎。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援津灾后打井项目现场管理组组长刘广成见告,持续干旱和降雨量减少,导致地下水补给严重不敷,探求得当的打井点位非常耗时,偏远地区本就道路状况差、移动通信缺失落,更加大了施工难度。为了缓解当地民众用水难这个问题,中国培植者全力以赴。
“这些水井将显著缓解4个重灾省份的用水危急,不仅能拯救畜生、灌溉农田,还将成为当地灾后重修的坚实根本。”津巴布韦地方政府和公共工程部长丹尼尔·加鲁韦说,“中国是津巴布韦武断不移的朋友。”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周鼎说,过去十年,中国已为津巴布韦培植1000多口水井,为约40万民众供应了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7月22日,工人在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举行的中国援津巴布韦300口水井项目开工仪式上钻井。新华社发
津巴布韦经济学家保罗·穆索扎表示,村落庄打井工程不仅知足了生活用水需求,还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供应了稳定保障,给当地经济带来活力,“这正表示了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真实亲诚理念”。
真实亲诚为民生
在卢旺达,中国声援的200口水井为民众供应稳定、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并做事农业灌溉;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卫星城供水项目自2019年11月投产以来,已为当地约15万居民办理了用水难题,用水本钱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在肯尼亚,卡瑞曼纽大坝供水项目于2022年投入运行,极大缓解了都城内罗毕及周边城镇近百万人口的用水问题……
2022年4月11日,在卢旺达东方省加齐博区穆拉姆比,事情职员检讨一口中国援建的水井。新华社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又一个“放心水”项目,同中非落实“十大互助操持”“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的诸多方法一样,改变了非洲国家根本举动步伐面貌和公共做事水平,扎踏实实造福当地民众的生活。
坦桑尼亚教诲、科学与技能部副常务秘书詹姆斯·姆多埃说,“中国在履行这些项目时理解非洲国家真实需求,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充分沟通,确保项目切实办理问题。诚挚务实的互助办法表示了对非洲互助伙伴的尊重。”
姆多埃认为,中国不仅供应资金和技能支持,还特殊看重培养当地的专业人才,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这就不仅有助于办理当前问题,还提升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央主任汉弗莱·莫西说,中非互助项目看重当地公民的福祉,超越大略的经济利益考量。“这种‘义’先于‘利’的做法,表示了中国对非洲的诚挚关怀,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更引发了双方在更多领域开展互助的意愿。”
莫西说:“真实亲诚理念为中非互助注入了新活力,中非互助为南南互助树立了新典范。中非互助的不断深化,不仅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也为天下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津巴布韦经济学家保罗·穆索扎说,中非双方信赖根本坚实,互助广泛且富有成效,“中非互助已经成为国际互助的样本,并将连续促进环球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