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泮是当代歌坛的范例人物,日前首发的《歌词创作教程》便是他的丰硕成果。

出生于福建建瓯的魏德泮,是个十分负责、勤奋的人。
在从艺的道路上,他从默默无闻的出发点发奋图强,坚持奋斗近50年,直到功成名就,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他先是从师范学校毕业; 1979年,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中文函授班,读了5年,被评为精良函授生,以精良成绩毕业;1998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并卒业。
事情上,他先后担当小学西席、中学的音乐和语文西席、建瓯市委宣扬部干部,以及建瓯市文联副主席、主席; 1999年起,担当福建省音协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 2010年,退休后到北京定居。
他是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词作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中国音协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词刊》编委。

歌词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休闲娱乐

魏德泮在一个西席家庭中终年夜。
1973年,他开始创作歌词。
当时,我以先行者的任务感给予他无微不至的辅导,从此结成“忘年交” (今年我95岁、他73岁,相差22岁) 。
他尊我为师,说我是带他走上歌词创作的引路人。
数十载,我们亦师亦友。
实在,如今他的歌词作品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大奖、 3首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培植“五个一工程”奖,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
此外,他还曾接管过词坛名家乔羽、晓光、阎肃、张藜等人的艺术辅导。
他深知自己与歌词有缘,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有戴德和推己及人之心,以是,他在担当福建省音协领导期间,把稳约请福建省内外名家开讲座,创造、培养新人。
及至退休后,他仍旧对子弟作者给予大力辅导。

德泮是一位学术型的艺术家,既从事创作又长于进行理论总结,他的歌词作品闻名全国,而且在音乐理论上卓有建树。
多年来,海内歌词创作军队茂盛,歌词理论则是薄弱环节,因此乔羽曾指出,歌词界缺少“理性的光芒” 。
德泮有心改变这种征象,身体力行,于20年中推出3部专著,层层递进,为歌词理论培植作出了显著贡献。

实在,他从青年时期起便把稳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履历教训,努力积累有关资料,深入进行思考。
1993年,他出版了《歌词例话》 ,著名词作家石祥在媒介中说,这部书是“在创作歌词的同时,结合新期间歌词作品的范例实例,悉心研究的丰硕成果” 。
尤其是,书中“歌词措辞变形22种方法”的阐述和例释新颖实用,让许多读者受益很大,这是德泮初试牛刀的可喜收成。

乔羽德高望重,许多人撰文推崇他的创作造诣,但深度都还不足。
德泮熟读乔羽著作、多次采访,深入思考后,在2006年出版了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歌词作家论《乔羽论》 。
乔羽本人审阅书稿后,对德泮说:“你这个作品,我认为写得很好。
这即是是你借着我这个题目写了一部艺术论。
这是你的艺术不雅观点,你发挥你的,我算是一个题材,你在这里发挥便是啦。
这是一个很完全的艺术论,表达了你在音乐文学上的很完全的不雅观点。
因此,我以为写得很好。
”著名词作家晓光在《乔羽论》的媒介中说:“我们的歌词奇迹是长远的奇迹,须要有更多像德泮这样既从事歌词创作又长于理论总结的两面手,用理性之光照亮中国的歌词之路。

之后,宏图在胸的德泮连续撰写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歌词美学》 。
2012年春,这部有创新、有分量、有深度的歌词理论著作出版了。
乔羽在媒介(写于2011年)中说:“1993年,我为《中国歌海论丛》所写的媒介中曾向歌词界提出要‘写一部歌词美学专著’ ,并希望这部著作该当‘写得可读,让读者浮想联翩,兴味盎然’ ,能‘启示人的悟性’ 。
在18年后的本日,这本书终于问世,补充了当代中国歌词理论的一个空缺,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歌词美学研究奠定了根本。

晓光说:“ 《歌词美学》的出版是个大好事,无论对当代还是后人都有浸染。
在歌词创作十分生动的本日,更加须要《歌词美学》这样的理论研究和探索。
”阎肃说:“我认为作者写这本书很下功夫,很吃功夫,很见功夫。
所谓很下功夫,是说他写得很负责,花了很永劫光;很吃功夫,是说美学研究须要很深的功力才行,不是谁想做就做得了的;很见功夫,是说他确实做到了把歌词中的美挖掘出来给大家看。
这书里面有写我的例子,我作为作者未必悟到作品的内涵,他却给指出来了。

此后,德泮以这3部书作为教材,应邀在四川音乐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许多地方举办歌词创作讲座,先后被聘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
影响最大的是2019年2月,他被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来自全军的音乐创作与制作培训班学员讲授《歌词创作》 ,很受学员欢迎。
为了统一讲座的内容和风格,德泮还专门撰写了《歌词创作教程》 ,搜集他3部理论专著的精华,奉献给歌词界以至文学界、音乐界的广大朋友。

除了这3部专著,德泮还揭橥了不少歌词评论文章,都有一定的分量。
尤其是推崇晓光、阎肃、张藜3位名家歌词艺术特色的《喷鼻香茶荔汁八宝粥》 ,比拟很形象、剖析很准确。
他还写了《素雅如玉浑圆似珠》对我的歌词风格进行剖析,我感到这8个字真是“搔着了痒处” 。
知我者,德泮也。

(作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团原名誉委员、福建省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