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建收音机王国。

董永建的部分藏品。

董永建和他的收音机王国 汽车知识

董永建从大连淘来的前苏联产的收音机,他说,海内估计难找到第二台。

高朋名片

董永建 年近六旬,收音机收藏者,目前收藏有三十台电子管收音机

文/图 李小庆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它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大件”之一,它独领风骚近半个世纪。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逐渐遍及,它无声无息地淹没在人们多元的选择之中,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是,对付收音机的热爱,却始终留在一些人的心里。
有心人惦记着它,一件件探求组装,并珍藏起来,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收音机王国。

董永建,便是这样的有心人。

厨房里有一台,卫生间一台,客厅里有五台,寝室里也有好几台……“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拧开收音机听广播,声音小小的,也不打扰干别的事。
”近60岁的厦门人董永建,对收音机有着执着的爱,在他的家里,有五六十台收音机,且这些收音机,大多是老式的电子管收音机。
他偏爱电子管收音机。

鼻涕邋遢的儿时就开始玩了

最开始玩收音机,还是在董永建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有一种“矿石收音机”——他花三毛钱去市场上买个矿石,再弄个耳机,接上天线和地线,调啊调,猛地就会出来广播的声音,就能听了!

“每天鼻涕邋遢的就开始玩了。
”董永建说。
最先是看科普小册子,然后自己组装,调出来的第一个频道,是台湾的,声音大得很,但是有很多杂音。

董永建说,从此他就“走火入魔”,陷进收音机里去了。

为了最求更高的声音质量,董永建开始省吃俭用,把父母给他买笔买本子的钱,省来买零件,省一段韶光,买一个零件,到小学4年级时,他的第一个一管的电子管收音机组装成功!

玩了两年,才组装好第一个电子管收音机,董永建的激动无法用措辞来说。
不过,玩了两天后,他又拆掉了。
董永建说,一管的装好了,当然想寻衅更高难度的,比如二管、三管……乃至8管。
管越多,音质越好。

董永建说,那时常常逃学,曾经有一个星期没去学校,末了老师找上门来,但是门一打开,老师都吓坏了:一桌子的收音机还有各种零件……老师只是对他说了一句:书还是要念的,就走了。

到了初中,董永建玩收音机已经十分顺溜,动不动还为家里组装个电视机,他说,事理都一样。
当然,他也成了邻居们的电器修理工,哪家收音机坏了,他当仁不让地修睦!

玩三天三夜不睡觉的时候也有

后来,董永建去当兵,去工厂上班,对付收音机的情结,却始终没有放下。
看到老式的收音机,就莫名地有种亲近,“很多回顾,什么觉得都有!

他开始故意买一些坏掉的收音机,只假如曾经的海内名牌,比如熊猫、上海、红灯、红星等等,只假如电子管的,而且一定要坏掉的、不响的,就买回来。
现成的不买。
把烂兮兮的收音机拿回来,东拼西凑,重新打理成像新的一样,就觉得很舒畅。
董永建说,一拿得手,不搞响不睡觉,修到天亮是常常的事,三天三夜不睡觉也有。

而且,还得修旧如旧。
拿来的“收音机尸体”,得找到原来用的零件,这是修复过程中最麻烦的事。
以是,他成了淘宝高手,好多零件市场上买不到,在那些淘宝小店里藏着呢。

最喜好听那美妙的嘭嘭声音

修睦了,就擦得干干净净摆在家里,最高峰时,他的家里有五六十台电子管收音机。

这些收音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海内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也有前苏联高官用过的收音机。
客厅电视柜上,他摆上了一台从大连淘来的前苏联产的收音机,精美的布帘、大气的外不雅观,董永建说,海内估计难找到第二台。

这是他从淘宝上看来的,店主不懂货,但是要价不便宜,他几次砍价不成,末了在一次出差中,顺道就上了门,把这台烂兮兮到处是锈的“收音机尸体”抱了回来。

抱回来后,董永建曾起誓说,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把它弄响了!
终极,他换了六七个主要零件,用漂白水把布帘重新漂白……这成了他的心头宝。

他现场打开这台收音机:“你听,这嘭嘭的声音,是不是很好听?”

收藏与生活

收藏要融入生活

才有乐趣

袁师长西席:

“收藏是我的小喜好。
前几年漳州等周边城市有旧城改造项目时,我都会特意去淘宝,淘到许多如石雕、佛龛木屏风、老门扇等很有特色的东西。
平时在厦门我也常常会到几个古玩城去逛一逛。
前几年寓所不太固定,不太敢收大件东西,怕不好搬动。
去年寓所稳定下来,可以逐步放开收藏一些大件东西,但价格也已涨了不少。

平头老百姓玩收藏,要融入生活才有乐趣,也玩得起。
如果为了赢利而买东西,心态立时会起变革,变得暴躁、投契,很随意马虎跟风乱买,买到‘假大空’的东西,白花了钱不说,最可惜的是失落去了收藏的乐趣。

都邑人玩收藏,我的建议是,一是收藏自己真正喜好的东西,收藏自己在行、有把握的东西,哪怕它并非多值钱。
二是收藏要融入日常生活中,藏品随处就可欣赏、随手就可把玩,比如一个茶杯、一个古董凳子,而非束之高阁藏起来。
这样的收藏,才能提升都邑人生活的品质。

收藏是

去芜存菁的过程

芩女士:

“我以为,收藏便是自我的一种延伸,是创造自己、去芜存菁的一种办法。

表面上看,收藏彷佛是和断舍离相反的一种态度。
断舍离是从扔东西开始,以‘我需不须要这件东西’来代替‘这件东西还能不能用’的思维模式,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将身边‘不须要、不适宜、不舒畅’的东西更换为‘须要、适宜、舒畅’的东西,让自己由外而内地焕然一新。

而收藏是从买东西开始,直接探求自己‘须要、适宜、舒畅’的东西。
它并不是无目的的购买,它不是盲目的“加法”,而是在包罗、收藏自己喜好的物品的过程中,去掉浮华、过度的部分,拣选出最舒适、最清闲的部分,逐步形本钱身生活的核心美好代价,令生活去芜存菁。

(采写/ 陈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