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造诣斐然。这些造诣不仅表示在宏不雅观数据中,也浓缩在每条大街小巷的变革之中。一条路,见证一段进程。澎湃新闻派出多路,寻访全国多个城市的公民路,记录路上承载的国家影象和变迁,呈现新中国的发展造诣。
北京的朋友来到广东佛山,丛建喜好带他们看粤剧。29年前,她和丈夫作为文化知识青年,从北京来到佛山事情,住进了禅城区公民路附近的街区,见证过佛山近30年的变迁。如今,她学会了粤语,对佛山、对公民路有了深厚的感情,再也不愿离开。
上世纪70年代初,刚嫁到公民路边上时,黎悦芬有些失落落,总以为比不上一公里之外的外家。后来的变革是她始料未及的,街道日渐热闹,平房逐渐变楼房。
1984年的佛山市区简图。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 陈绪厚 摄
1990年前后,附近退休,钟炽威在公民路得到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单位房。楼高12层,有电梯,是当年这一带标杆性住宅楼。时至今日,房屋已稍显老旧,他指着窗户对面更高、更新的楼房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感叹说,“发展太快了,变革太快了”。
丛建、黎悦芬、钟炽威都是佛山禅城区公民路(注:若未特殊解释,本文中的公民路均包含公民西路)一带的老住户,他们是这一带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也承载着他们的感情影象。在他们看来,公民路一带的历史变迁就是佛山城市发展的缩影。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表示,祖庙是佛山最响亮的名片,公民路是佛山打造祖庙片区的缩影,从这个层面说,“公民路带旺了佛山,便利了佛山”。
连接祖庙商圈,承载主要城市公共功能
一条路的背后,可折射一段历史。
佛山禅城公民路,位于城区中央,东西走向,连接福贤路、祖庙路、汾江中路、佛山大道等几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车辆川流不息。
这一带是热闹的,公民路的两侧有佛山有名景点祖庙、岭南天地,游人浩瀚;有元甲学校、佛山开放大学、琼花大剧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图书馆旧馆等,承载着重要的城市公共功能。
路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据《广东省佛山市地名志》记载,公民路长1610米,原是鲲鹏里、锦豪里及水田,1961年开始培植东段并命名,1982年续建中断,1985年再建西段,是城区中部的东西干线。
在老住户影象里,未建筑公民路前,这里是窄窄的小街、低矮的民房和大片未开拓的“烂地”。
陈力权,今年76岁,童年在公民路附近住了5年,从美国回来后,又在公民路附近住了约14年。
陈力权,今年76岁,官宦家庭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母亲在佛山一中得到教职,他和4个兄弟姐妹跟随母亲从广州搬至佛山,在如今公民路附近租下一间民房,20多平方米的房间要挤6口人。
这间民房还在,是岭南旧式民宅,墙上布满青苔。陈力权记得,小时候,公民路一带由小街、低矮民房、荒地等构成,有条小街叫锦豪里,周围有很多低矮的民房,不少还倒塌荒废了,孩子们去里面抓蟋蟀,荒地是没有利用的“烂地”,“抗美援朝时,还挖了很多防空壕”。
年过七旬的陈妙珠在公民路一带生活60多年了,她对以前印象最深的是“大树堂”的荒地,“民房很矮,小街很窄”。
随着公民路的建筑,这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对佛山历史有一定研究的老居民马虹(化名)见告澎湃新闻,公民路原来有个名称叫“东西干线”,刚好被南北走向的祖庙路分为东西两段,个中东段先修睦通车。在马虹看来,公民路通车的主要意义是,连通了几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
老住户说,公民路经由改造后,路变宽了,绿化变好了,环境也变整洁了。
今年83岁的余婉韶曾在佛山市文化部门事情多年,是佛山民俗专家。据她先容,“旧佛山的城区很小,只有升平路等十几条老路。上世纪60年代,佛山建筑了一批市政道路,包括公民路。
祖庙片区在佛山老城区南部,因玄门寺院建筑祖庙得名。据文献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就工商业发达,形成了城区。
余婉韶表示,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祖庙一贯是佛山地标,“外地人来佛山玩,必到祖庙”;解放后,祖庙一带旅游业、商业发达,是有名的商圈。然而,最初祖庙一带的路很差,很未便利,附近有义庄,还住着一批收粪人,不少人去祖庙甘心绕弯路走,而且祖庙大门前还有一条名叫“龙须沟”的臭水沟,上世纪50年代填沟开路,修成了如今繁华热闹的祖庙路。
“祖庙路通车后,怎么去祖庙路,还是麻烦。”余婉韶说,上世纪60年代拆了一批民房,修了公民路,从此去祖庙商圈不再要绕弯路。
丛建,今年63岁,在公民路一带住了29年。
两轮大改造:“不发展就没有本日”
上世纪70年代初,黎悦芬嫁到佛山公民路,她丈夫家在公民路阁下有一栋民房。那时,黎悦芬以为,和其他市区主干道比较,公民路不怎么好,嫁亏了。
据黎悦芬描述,那时的公民路,道路两侧的商铺多是两三层的屋子,砖瓦房。街上很多做小买卖的,卖快餐、修单车、卖小礼品的……搜罗万象,十分喧华。
黎悦芬,今年61岁,在公民路一带住了一辈子。
改革开放后,佛山迎来了快速发展。
过去,佛山城区地域狭小,经济根本薄弱。改革开放后,佛山利用毗邻港澳、华侨港澳同胞浩瀚的有利条件,引进外资,开展“三来一补”,发展对外贸易。时至今日,佛山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城市,GDP总量逼近万亿元。
据老住户讲述,上个世纪80、90年代,公民路一带迎来第一轮大改造。
1983年,陈妙珠分到了60-70平方米的单位宿舍。7年后,宿舍楼拆迁改造,她家分到一套三室两厅110多平方米的楼房。她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这里的低矮民房逐渐减少,高楼越盖越多。
之前,黎悦芬和丈夫一家住60多平方米的民房,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迎来拆迁改造,于1989年搬进新式回迁楼。黎悦芬自满地说,当年她家的回迁楼是这一带最好的住宅楼,不仅高,有12层,还是第一家有电梯的住宅楼。
第二轮大改造,由佛山岭南天地改造项目带来。
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是佛山中央城区最大规模的“三旧”改造项目,对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办法进行修葺利用,把全体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岭南天地位于公民路东南部,借此改造契机,公民路东南侧的面貌“大变身”,一栋栋新楼拔地起,路边也有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退休前,钟炽威是一家被服厂的管理职员。1990年,退休前夕,他在公民路路边得到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单位分房,和黎悦芬成了邻居。
钟炽威,今年87岁,在公民路附近住了29年。
随着时期的发展,公民路一带也在变革,最明显的是两侧房屋的变革,这些变革,87岁的老住户钟炽威颇能感想熏染得到。他在公民路一带居住近30年,昔日的标杆性楼房成为老楼,窗户对面的楼房更高、更新。
钟炽威乐于见到这样的变革,道路变宽了,绿化好了,也干净整洁了,“不改造就没有本日,不发展就没有本日”。
据《佛山市志》记载,1986—2002年,佛山先后对祖庙路、公民路、福贤路等进行扩宽改造,根据实际增设或撤销绿化带,路面铺设高等沥青,在人行道铺设了彩色光亮砖、仿大理石砖、荷兰砖、大理石等新型面砖。
承载情绪影象和历史影象
因附近有祖庙、孔庙、黄飞鸿纪念馆,有网红打卡地岭南天地,有喷鼻香火茂盛的仁寿寺,公民路一带是游客聚拢之地。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条城区老路,公民路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情绪影象和城市的历史影象。
位于公民路南侧的祖庙,是佛山最有名的景点。
1999年,退休后,考虑到儿子、两个弟弟都在美国,陈力权和妻子移民美国,并拿到了绿卡。不懂英语,不习气国外的生活,两年后他和妻子决定回佛山。选屋子时,他们一眼挑中了公民路阁下的一套屋子。
陈力权坦言,再次回到公民路时,已经认不出来了,但以为亲切,这里有他儿时的影象,有他最怀念的小学光阴。
陈力权就读的小学叫季华小学,在公民路附近,后改名为佛山二小。这里也是革命义士陈铁军的母校,陈铁军后来曾参与领导广州叛逆,被捕后在刑场举行婚礼。为了纪念陈铁军,该小学于1991年更名为铁军小学。如今,铁军小学原址已改为幼儿园,属于文保单位。
回到公民路,陈力权会穿过路边的小巷,看看儿时住过的破旧平房,看看阁下的母校原址。他写过回顾母校的文章,并在报刊上揭橥。
因膝盖做过手术,陈力权腿脚不便,没法爬楼梯。4年前,他搬离了公民路,住进了电梯房。
陈力权说,他们这代人遇上了改革开放的“末班车”,是幸运的一代,他和同龄人常常聚会谈天,创造大家都过得不错。
公民路两侧附近,有纪念霍元甲而命名的元甲学校,建校历史近百年;有创办于1979年的佛山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佛山开放大学;曾有佛山七中、八中,两所学校均已撤销,八中原址成了如今的公民路小学。
陈妙珠怀念童年光阴。那时,父亲在祖庙后门附近的一家商铺上班,她就住在铺子里。当年,祖庙的围墙还是土墙,不收门票,里面很凉爽,很多人去里面睡觉,小孩子喜好在里面玩捉迷藏。
陈妙珠说,经数次改造,进入祖庙参不雅观的游客越来越多,祖庙一带的商圈也越来越旺。祖庙附近的民房拆掉了,建成了小广场。
陈妙珠常去小广场走走,她喜好跟6岁小孙子讲自己的童年:家里没有电,孩子们在路灯下做作业;没有自来水,街上有水井,街坊都取井水喝。
马虹虽不住在公民路附近,但这里也有属于他的影象。喷鼻香兰月饼厂曾位于公民路路边,风靡一时,是体面的送礼佳品。1981年,他在婚礼上收到喷鼻香兰月饼获奖纪念樽,一贯保留至今。
公民路南侧还有老佛山市图书馆,如今新馆已在城市南边的佛山新城开放,老馆作为分馆,连续接待读者。
退休后,丛建的日程排得满满的,除了合唱排练,她每周有四个半天在社区大学上课,学习书法、中医、葫芦丝和二胡,周末是家庭聚会韶光,一年要安排2次海内游、2次国外游。
北京的朋友来到佛山,丛建招待他们的,除了美食,还有粤剧。丛建爱好唱歌、主持,她喜好携同伙去公民路边的佛山影剧院看剧。佛山影剧院已更名为琼花大剧院,今年9月,在这里举行的一场合唱交响乐音乐会,丛建是主持人。
在公民路居住近30年,丛建和丈夫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丛建学会了粤语,没想过回北京,她以为佛山越来越方便,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她和丈夫也没想过火建国平易近路,儿子、女儿都住在环境好的花园小区,让他们去住,他们没去,说对这里有感情了,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