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读卖新闻宣布,在10月下旬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三菱汽车正式决定退出中国的整车生产。三菱汽车公司官网也发布了关于中国业务构造变动关照,决定出售合伙公司——广汽三菱的股份并终结合伙公司。
10月24日,广汽三菱官网发布称,出于经营需求,经广州汽车集团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同等决定,将对“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活用现有产能,停滞三菱品牌汽车的生产。股东方持续互助,通过广汽三菱发卖有限公司,持续为客户供应客户做事,保障客户权柄。重组后,将一如既往供应车辆的维修保养、零件供应、品质保修等售后做事。
同日,广汽集团也公布了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发卖公司履行股权调度等重组事变。重组完成后,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并操持于2024年6月开始实现量产,届时广汽埃安的产能或将能达到60万辆/年。
公告中称,三方股东经协商同等约定,共同向广汽三菱、广三发卖公司增加现金投入,用于了债现有债务;个中本公司增加投入不超过15.77亿元,其余两方股东增加投入不少于本公司增加投入金额,使广汽三菱、广三发卖公司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基本持平。
三方股东完成增加投入,帮忙广汽三菱、广三发卖公司完成了债现阶段部分债务后,公司将分别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汽车、三菱商事持有的广汽三菱30%、20%股权。
三方股东经协商同等约定,为使广汽埃安尽早盘活和利用广汽三菱资产和产能,快速实现产能扩充,赞许将含税评估值约为4.42亿元(账面值5.95亿元)的可利用设备等资产出售给广汽埃安,赞许将评估值约为17.80亿元(账面值14.50亿元)的地皮、厂房以1.3亿元/年的租金出租给广汽埃安。
公告中提到,三方股东经协商同等约定,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柄,为消费者持续供应优质售后做事,赞许分别以1元对价受让广三发卖公司50%、30%、20%股权,完成受让后本公司持有50%股权;三方股东同时约定,在完成上述股权受让后将向该公司增资4.5亿元,用于广三发卖公司日常运营,个中本公司增资2.25亿元。
退出中国市场早有迹象
据理解,退出中国市场早有迹象。今年4月,广汽三菱旗下多个官方账号停更。5月,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在日本媒体会上证明停产传闻,他表示,在华面临困难,按操持将于6月重启生产。
7月份,网络上曾曝光了《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题名为广汽三菱总经理山本贤一朗以及实行副总经理李曲明的署名。信中称,“汽车市场正在快速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目前,广汽三菱的产品受市场转型的影响,发卖远未达预期,经营陷入困境。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层和股东方经由慎重谈论,广汽三菱决定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广汽三菱须要根据实际情形进行职员构造的优化,并尽最大努力依法依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柄。”
有称,广汽三菱长沙工厂有近3000名员工,除了转签进入广汽埃安的1000余名员工外,还有靠近2000名员工面临失落业、再就业等难题。
广汽集团公告中称,本次对广汽三菱进行重组,是避免广汽三菱终结清算,保障消费者权柄及帮忙员工再就业。
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5月,广汽三菱正式成立。广汽三菱为广汽与三菱汽车、三菱商事以50:30:20的股比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营企业,紧张从事汽车及汽车零件的研究开拓、生产、发卖并供应相应的售后、咨询和技能做事等业务。
广汽集团公告中表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广汽三菱经审计总资产为61.22亿元、总负债为-13.49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经审计总资产为41.98亿元、总负债为56.13亿元、净资产为-14.14亿元。
有剖析指出,广汽三菱歇工裁员可能是由于其产品销量未达目标预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销量持续下滑可能是由于市场和产品转型的影响,市场产品竞争力目前表现不敷等缘故原由。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广汽三菱产销量分别为3367辆、8934辆,分别同比暴跌75%、25.1%。个中,5月销量产销均为零。
未来合伙车在中国发展局势如何
公开信息显示,合伙车第三代欧蓝德等车型算是较成功的一款。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广汽三菱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不过从2018年开始,广汽三菱销量开始涌现下跌,2020年之后的销量更是急转直下,2022年同比下滑49.13%,2023年1月至8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已跌至不敷万辆。
但广汽三菱对欧蓝德单一车型的依赖过于严重。个中,2018年欧蓝德销量占当年广汽三菱总销量的72.9%。后来,广汽三菱陆续推出了奕歌、祺智EV、2020款帕杰罗、新劲炫等多款新车型,然而销量惨淡。
广汽三菱败走中国市场,或许是合伙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铃木、欧宝、雷诺等外资品牌纷纭宣辞职出中国市场。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认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的缘故原由可能有多方面。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付汽车品牌的需求和偏好可能发生了变革,消费者更加看重性价比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可能更具竞争力,吸引了消费者的选择。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日系、韩系车销量大幅下滑,以及德系车相对稳固的分解走势可能与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技能创新和消费者爱好选择等多个等成分有关。中国自主品牌在近年来在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技能创新和个性化多样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选择、信赖和青睐。
对付中国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和合伙车的局势,张新原认为,可以持一定的乐不雅观态度。中国自主品牌在技能创新、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个性化多样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合伙车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技能引进、输出和互助,实现了强强联合,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和合伙车都有机会在中国市场连续发展壮大。
他表示,目前看到的情形是,更多的外资汽车品牌主动与自主国产品牌寻求包括技能、产品、渠道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互助,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正解释了,中国汽车工业和各国产汽车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的新能源国产汽车品牌从自主走向自强的见证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