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绣花功夫” 看重长远发展
——福建厦门精准帮扶甘肃临夏见实效
光明日报 宋喜群 马跃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媛媛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居多,平地较少,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穷苦地区之一,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0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开始结对帮扶临夏州。10年韶光里,两地政府和公民心手相连、携手攻坚,扶贫协作领域不断深化拓展,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格局,谱写了亘古未有、辉煌壮丽的脱贫攻坚新篇章。
1.十年结亲,见证沧海桑田巨变
“我来这6年了,已经成做鞋的‘老师傅’了,现在一天能做150双鞋,一个月可以拿到5000多元呢。”来自临夏州临夏县尹集镇韩赵家村落的朱小红提及做鞋,眉眼间掩不住喜悦。
来临夏县布鞋加工扶贫车间事情前,朱小红一贯在家务农、照顾老人、抚养小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今,朱小红一家不仅有了积蓄,家里还买了车,盖了四间房。在扶贫车间,朱小红把线扎踏实实地缝在布鞋上,也为自己缝出了一条幸福路。
和朱小红一样靠着做鞋走上致富路的穷苦户还有很多。厦门市思明区在充分调研临夏县的穷苦状况后,把以布鞋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作为重点扶持发展家当,建成思明区精准扶贫布鞋加工培训基地。目前,临夏县布鞋加工扶贫车间各处着花,就业职员达4340人,个中建档立卡穷苦户1449人,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家当增收“双丰收”。
在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落食用菌栽种基地,菌菇陆续进入采收期,一朵朵平菇从菌袋上“探出头来”,长势喜人。菇棚外,工人们正忙着拌料、装袋、拉运,全体栽种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食用菌产菇周期短,带动庄家脱贫致富具有“短、平、快”效果,当地村落民可在务工的同时顾得上家、管得了娃,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临夏州夏润农业有限公司赤松茸加工车间。资料图片
折桥镇大庄村落志强实用菌扶贫车间的务工职员,在帮扶干部陈江场的动员下,参加临夏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创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除了引进羊肚菌、姬松茸等栽种技能,陈江场还帮忙注资50万元村落集体发展资金,折衷签订购销条约。现在,每个大棚实现产值4万元,先后吸纳建档立卡穷苦户和周边穷苦户18人就业,“小蘑菇”撑起了“致富伞”。
“食用菌扶贫车间,既为穷苦户供应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又能办理农业互助社用工难题,一石二鸟。”临夏市志强食用菌栽种农人专业互助社卖力人王和平表示。
致富奔小康,家当是“硬杠”。如今,临夏州各市县基本都有了“拿得脱手、赚得了钱”的致大族当。数据显示,厦门先后帮扶引进57家厦门及东部周边企业落户临夏州,累计援建扶贫车间达216家,占临夏州总数的90%以上,让2万多名穷苦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向临夏州广和县结对帮扶村落的小学捐赠助学物资。资料图片
2.关注弱势群体,脱贫路上一个不落
残疾人就业是民生主要保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厦门市和临夏州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穷苦妇女、残疾人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肢体残疾的唐小翠,是临夏县圆梦服装布鞋农人专业互助社理事长。在厦门市思明区成立的扶贫车间,互助社挂牌“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帮扶穷苦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目前,互助社共有设备60套,年生产8万套衣服,吸纳务工职员45人,个中残疾员工9人、穷苦户22人。“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带领着附近的穷苦残疾人一同用勤恳的双手闯解脱贫致富的大门。”唐小翠说。
打造脱贫致富带头人,带动穷苦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做法,让临夏州的残疾人有了生活保障,而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则为这些弱势群体高质量就业供应了支持。在“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帮扶穷苦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来自临夏市城郊镇的残疾人马素女正在学习漆线雕技能。
帮扶马素女这样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扶贫事情重点。2020年年初,厦门市在制订东西部扶贫协作事情任务中,专门就残疾人就业事情进行了指标性的统筹安排,哀求年内帮助临夏州每个县市至少建立1家至2家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在厦门市福利企业、扶贫车间等经济组织中安置500户残疾人和家属就业。
妇女扶贫事情同样不容忽略。由厦门商场美区援建,紧张从事服装加工、汽车座椅坐垫编织的扶贫车间,让临夏州和政县许多围着孩子、锅台转,靠着丈夫过日子的家庭妇女摇身一变,成了打卡的“上班族”。扶贫车间丰富了前来务工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她们的归属感,也增加了收入,她们的思想也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临夏州康乐县从厦门引进的临夏科司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工人303人,个中建档立卡穷苦户155人。资料图片
针对年事偏大、文化偏低、无一技之长的家庭妇女就业问题,厦门市海沧区会同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磋之后,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在17个州里设置村落庄道路保洁员、学校安全员、交通勾引员等技能大略、招收面广的公益性岗位5141个,确保大龄妇女通过自身劳动来创造代价、增加收入。中咀岭乡大山村落二社的马米便是个中的受益者,她和丈夫有轻度残疾,生活十分窘迫。驻村落队员和村落干部理解到情形后,为马米推举了一份保洁员的岗位。“有了事情,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马米说。
如今,临夏州残疾人、妇女群体已实现人适其岗、位适其人。不仅调动了穷苦户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让他们找到了脱贫的道路,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3.密切教医互换,扶智更扶志
精准扶贫,教诲先行。近日,厦门市翔安区教诲系统赴临夏州永靖县的14名骨干西席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给当地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与永靖县教诲局达成结对帮扶以来,翔安区教诲局陆续派出多支西席军队远赴永靖山区支教,让两地西席互换学习更加密切,让教诲扶贫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
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林朝聘对口支教的是永靖县移民小学。初到这里,林朝聘便从合理利用地方教材、搜集民间绘画素材、坚持开展社团活动等方面,对学校的美术传授教化、社团开设给予辅导。林朝聘说:“短期支教的成效毕竟有限,更多是帮助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在他们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临夏厦门,山海一家。在聚焦教诲人才短缺问题的同时,厦门市湖里区紧盯医疗短板,充分发挥资源上风,在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创新试点“微医互联网医疗康健扶贫”项目,搭建上风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着力办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高、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最大限度降落穷苦户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微医互联网医疗康健扶贫”项目方案总投资1440万元,包括远程会诊大屏、数据展示大屏、巡诊车等根本举动步伐,培训医疗操作职员等培植内容,操持先行在2个州里试点,覆盖23个行政村落、4万人口(个中穷苦人口8111人),现已完成投资480万元,配置远程会诊大屏和数据展示大屏7台、巡诊车1辆、村落医远程一体机23台等,建立县医院“聪慧医疗中央”;同步配套完成“东乡互联网+医疗康健医疗”做事云系统配置,借助医联体将州里卫生院(室)、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打通形成区域内医联(共)体,实现了厦门市优质医疗资源与东乡县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共用。
“东乡互联网+医疗康健医疗”平台运行以来,得到了当地群众普遍好评。河滩镇东干村落村落民马大妈说:“原来量个血压,要跑到河滩镇卫生院,太麻烦,现在巡诊车开到村落里,家门口就可以量血压、做体检,手机上可以直接找年夜夫看病问诊,真是太方便了。”
如今,厦临扶贫协作已结硕果:临夏州穷苦人口从2013年年底建档立卡时的56.32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3.25万人,穷苦发生率从32.5%低落到1.78%,穷苦村落累计退出达到583个,临夏市、广河县等6个县(市)相继实现脱贫摘帽。一幅东西相牵、山海相连的扶贫协作壮美画卷已然绘就。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6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