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月下赏梅一样,文人普遍认为雨中梨花,是赏梨花最美的时候。

梨花娇弱素淡,如翩翩素女,盈盈弱弱的样子,符合东方人对女性的审美,柔弱的女子,脸上挂着泪痕,那泪盈盈一落,就像砸在了你的心底,有轻微的疼和怜惜,构成了文雅又病态的美感。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这首春怨太绝了 休闲娱乐

纱窗日落渐薄暮,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首诗出自刘方平的《春怨》。

春怨好诗层出不穷,但是一句“寂寞空庭春欲晚”,触动了太多人的心。

纱窗日影,逐步昏黄,映渲染华美的屋子更加空落,一个孤身女子,妙龄沉寂,在这样的薄暮泪落如雨,令人唏嘘。

她的物质生活是奢华的,心内却是寥落无比。

推开门的院子内,虽有春光迎面,却比室内还空旷,一棵梨树,展开宽大的树冠,开满梨花,洁白,宁静,安然,落寞。

然后,春深了,花落了,这长长的花期,孤门寂寂,并未曾有人开过,岁月彷佛把这个人丢下了,也把这扇门丢下了。

落花时节近薄暮,加重了空凉孤寂,满地的梨花如雪,人与花相对,人与花相伴,重门紧锁,小院寂寂,将一个有情有梦的女子,扔在了尘凡之外,整日陪伴她的,游走一直的光阴,便是这一树梨花了。

再华贵的大屋,再美好的春光,无人陪伴,都徒增寂寞。

梨花开的时候,正是春光潋滟的光阴,东风日暖,花喷鼻香烂漫,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却被涂上了一层悲戚。

满地落花有着诗意的凄美和冰凉,犹如在心里下了一场梨花雨。

一人,一屋,一院,一树梨花,天地空茫,徒然泪落。

梨花天生清洁,寂寞,与梨花有关的诗词,都含淡淡轻愁薄怨。
梨花彷佛很能衬托这份刻骨的寂寞和清冷。

这首诗一开篇便惊艳了众人,成为了宫怨诗中的佳构。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薄暮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瞥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致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把一个身处深宫大院的女人,描写的可以说是活灵巧现。

让人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些住在深宫大院的女人,他们是如何在自己那边那里独立的空间里,过着非人的生活。

金屋无人见泪痕——更是表达了那些深宫女人们,内心的孤寂,全体偌大的庭院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谁能够把稳到她的悲哀,对付她们来说是多么的渴望表面的天下,但是一堵高墙,把他们的天下完备隔绝了。

梨花满地不开门——由于春天即将消散,那院子里的梨花树上的梨花,落满了一地,可是她们不想看这种景象,对付她们来说,那是一种对付生命的扼杀,只好把门关紧,不去看那地面上的飘落的梨花。

唐朝有很多的墨客都写过这一类的宫怨诗,然而我却以为,没有哪一首比刘方平的《春怨》来的美好且惊艳!
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