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巴山情歌,唱不尽城客的乡愁

月儿西下,西下想冤家,冤家不来我家耍,心内乱如麻。
冤家不来耍,奴也不怪他,写封书信儿拜上他,奴有知心话。
”忽然想起这首民歌《月儿落西下》来。
这是老家巴山中的一首民歌,歌很长,小时候听爷爷辈的人说,可以唱三天三夜唱不完。
当然是很夸年夜的说法。

月儿落西下那首唱在灵魂中的故乡情结  第1张

这首民歌到底有多长,没有人考证过,有说法是可以媲美《孔雀东南飞》的民歌。
但是这首歌不像《孔雀东南飞》那样有完全的记载。
这首民歌在巴山一带有很多个版本,仅有记录的版本,短者四至五句,父老多达700余行。

我专门网络过这首歌的资料,目前最全的应该是四川通江人王沭元整理、赵吉祥演唱的版本。
这个版本也是大巴山中传唱最多的版本了。

王沭元整理的《月儿落西下》长达700余行,由序、进五喷鼻香酒、十绣、十写、十劝、十送、十许、十仲春等八章组成。
歌曲中是男女主人公的情爱悲剧,也是是昔日巴隐士爱情悲剧的真切写照,女主人公对爱的执着和忠贞,表现出了大巴山女性人性中极其光辉的面。
从篇幅、故事情节、文学代价等层面上讲,说与《孔雀东南飞》媲美,也不为过。

《月儿落西下》是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陕西西南巴山内的的山歌。
据史籍载,秦汉之际,当地屯子便有“隔山对歌”之风气,明清时,歌风日盛。
歌曲系巴隐士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办法同时产生。
在长期艰辛的生产生活中,他们的情绪生活一贯受到封建礼教正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和禁锢。

​ 某一个分外期间,《月儿落西下》被视为酸曲和黄色歌曲,无人敢传唱和网络,因此也遗失落了不少。
如今,当年那种“每到农忙收播时令,野外里、山坡上、田舍小院中时有歌声传来,或高亢洪亮,或低沉婉转;可一人自唱,或有唱有答,偶有帮腔调侃,妙趣横生。
”的景象是不存在了。

我对这首歌是很有感情的,小时候常常听爷爷和姑婆等人唱这首歌,有时候一帮老人聚在一起唱,“月儿落西下,西下想冤家,冤家不来我家耍,心内乱如麻。
”这几句成了我们都小孩都会唱的歌曲。

与《月儿落西下》相对应的,还有一首《太阳当顶过》,两首歌的唱腔是一样的,但内容不同,后者讲的是旧期间的爱情生活,“太阳当顶过,师长西席放午学。
师长西席放学先放我,路上有眈搁。

在我的作品中,《月儿落西下》是涌现最多的地方文化元素,在长篇小说《若水岁月》系列、《城客》系列里都有多次涌现,大概只要这个涌现了,就意味着主人公是我自己了吧。

这些巴山民歌外界有名度不高,大概现在很多巴隐士都忘了,或者记不得这首歌了。
但是由于幼年期间的一些影象,我却一贯留在心中,而且也一贯在网络家乡的这些文化元素,或许这是一种故乡情结吧。

静心简语2019.9.27.17:42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