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藏族歌手根呷演唱的那首《大山走出的孩子》吗?歌词走心,动听至深,你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

在云南的西北部有一个叫喷鼻香格里拉的地方,那里有个巴拉村落,它坐落在喷鼻香格里拉大峡谷中部的格宗雪山下海拔3000米的山腰,四周到处是峭壁绝壁,在峡谷的绝壁上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便是连接村落外的唯一通道。

一首歌背后的故事冲动无数人  第1张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掉队,使这个原来就闭塞的村落落更加贫穷。

斯那定珠,便是出生在这里。

家庭的穷苦致使他只念了四年书,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帮工。
在铁匠铺干活时,溅起的铁花欠妥心酸到了斯那定珠的左眼,阿爸赶紧带上他去县城看病,人马驿道上,走了五天才到县城,可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韶光,左眼再也见不到光明。

眼睛没治好,但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斯那定珠被山表面的天下震荡了:青砖红瓦的房屋,宽敞的公路,穿梭的车辆,还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表面的天下真好啊!

感叹之余,出去表面闯荡的动机在这个少年心中萌发。

十三岁那年,斯那定珠告别父母,走出大山,开始了二十年的闯荡生涯。

摆过地摊,卖过药材,当过伐木工人……从最初的零售发展到批发代理。
经由二十多年的打拼,他的资产已达三四千万,成了云南藏区远近有名的企业家。

但是,为家乡修一条路的动机却在斯那定珠心中愈演愈烈。

“我要为家乡修一条路,一条可以跑汽车的路。
”他决定自掏腰包建筑一条从喷鼻香格里拉通往巴拉村落的公路。

可是,村落庄四周都是峭壁绝壁,要在这样的地方建筑一条公路,谈何随意马虎呢?

说动亲朋好友,劝服父老乡亲,方案修路方案,办理审批手续……经由长达四年的前期准备,2003年斯那定珠建筑公路的方案终于通过了。

他亲自组建了一支施工队,勘察地形,设计施工路线等等,在2004年9月,正式开始了“天路”建筑工程。

这期间斯那定珠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险阻,倾家荡产不算,还成了远近有名的“亿万负翁”。

凭着果断和武断,还有立志改变家乡公民生活状况的执着,2008年1月1日,一条崭新的双向道公路宣告竣工,这条路全长35公里,有52个发卡弯道,海拔落差750米,从巴拉村落到喷鼻香格里拉的韶光由原来的四天半缩短到了一个半小时。

这一天巴拉村落同时实现了通路、通电和通电话。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斯那定珠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
”不忘初心,雕琢前行,倾尽全力,为家乡建筑一条“天路”,带领家乡公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只因,他也是一个“大山走出的孩子”。

斯那定珠为家乡修路的故事冲动了很多人,被誉为天路下的“藏族愚公。
”同时,这首由李龙清作词、胡晓流作曲、根呷演唱的《大山走出的孩子》蕴孕而生:“我从大山走来,肩头扛着扛着大山的色彩,回顾自己走过的道道山路,忘不了大山给我的情爱。
我从大山走来,风雨循环格桑花开,耳畔回响阿妈温暖的话语,句句话语让我难以忘怀……”

谨以纪念像斯那定珠这样有大山情怀,有大山脊梁,还有大山传承的“筑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