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赶集

赶集作文400字-关于赶集的作文 知识百科

  今天,农历十五,是赤岸镇赶集的日子。外公外婆带我去赶集,顺便买些生活用品。

  到了镇上,街道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路边摆满了小摊,有又大又甜的西瓜、可口喷香的香瓜,还有大大的水蜜桃,还有人在吆喝:“甜甜的水蜜桃,又大又甜,快来买哟,不好吃不要钱哟!”路上还有人在吆喝:“卖豆腐了,卖豆腐了,新鲜的豆腐,快来买啊!”

  继续往前走,就是一些名贵的中药草。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种虫子。它的体型像蚕宝宝,头是黑黑的,圆圆的,正在一伸一缩的蠕动。我问外婆:“这是蚕宝宝吗?”外婆说:“这叫臭虫,是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提高免疫力的。”我听了后对外婆说:“我也要提高免疫力。”于是外婆就给我买了几只。

  这次赶集,让我大开眼界,满载而归。

  篇二:赶集真有趣!

  早就听说过“赶集”这个词儿,可是我这个城里娃从未见识过。这回在云南外婆家,我终于也体验了一回赶集的乐趣。

  外婆告诉我,逢农历五、十的日子,人们都要到集市上去买东西,这就是赶集。农历十五那天,外婆带上我一起去赶集。热闹的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数不清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瞧,芬芳的香包、别致的窗花、神奇的吸水石、许多叫不出名儿的野山菌……真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来到一个挤满人的摊位旁。我将头探了进去,只见一位大叔把准备好的玉米放在一个形似大炮的东西里加热,再快速把“炮口”塞进麻袋里,用一把工具刀撬动开口。我也跟着人群往后退了几步,瞬间,只听见“砰”的一声,无数淡黄色的爆米花就如同淘气的小娃娃“蹦”进了袋里。“原来爆米花是这样做出来的。”我开心地说,爸爸笑着接话:“大叔像个魔术师,是吧,呵呵。”我们买了一包香喷喷的爆米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第一次赶集,我见识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赶集真有趣啊!

  

  篇三:愉快的码头赶集行

  星期五的晚上,爸爸神秘的对我说:“明天带你去赶集”。“赶集,什么是赶集?”我连忙问道。爸爸却故弄玄虚的说:“明天早上你自然就知道啦”。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公公刚冒出了头,爸爸就把我拖出了热被窝,带着我早早出发了。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这么早就出发真是痛苦啊。我们坐着许叔叔的车向着码头进军时,我还在心里暗暗嘀咕“到底啥是赶集啊?”。小车行驶在乡间的小道上,两边树已经变得光秃秃的,田野里一片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了秋日里的硕硕果实,只有三三两两的鸟儿偶尔飞起,眼前一片寒冬的景象。

  不一会儿就到了集市,我忍不住大声喊起来,“哇,好多人啊!真是人山人海”。赶集的人们有的在买菜,有的在买着日用品,还有的在买各种美味小吃……爸爸和许叔叔一路小跑直奔牛羊肉摊而去,像抢的一样买起了牛羊肉,而我就跟着姐姐拖着许大淘弟弟在市场上溜哒起来。我一眼瞅见有卖糖葫芦的,就立刻缠着爸爸给钱去买,当我吃到甜滋滋的糖葫芦的时侯真是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爸爸们买完肉把我们放在田野里去玩,我们在田野里奔跑着,嘻闹着一点也不害怕严寒,我们像课文中乡下孩子里写的一样玩起了吹草叶、挖野菜和捉小鱼。

  时间过得飞快,中午了我们提着赶集收获的各种好东西上了车。在回城的路上,爸爸又问我:“大欢,啥叫赶集啊?”“赶集,不就是圣诞节搞活动,我们一起去新亚呗”我不加思考的说。“哈、哈、哈”全车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篇四:赶集印象

  小的时候,对于集市其实记忆是很模糊的,因为妈妈不太喜欢让我去那种场合,一群人吵吵闹闹,各个地方,各种样子的人都有,有句老话说,学人做人样,学鬼做鬼样。有些时候,决定你性格的不一定只是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更多的是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

  尤其从有一年,快到春节的时候,那时镇上赶年集,真的是热闹极了,大家伙都在忙着置办各种年货,可是这时候,小偷也最容易得逞。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是看多了电视剧里的场景,自己也会下意识的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走到集市路口的时候,看到了一些身体残疾,甚至是残缺的人,坐在那里沿街乞讨。

  虽然也看过很多是正常人假扮的,为了骗取人们同情心,可是那时候在我看来,他们能放下尊严,就算是假的,也是值得人们同情的。

  从小我的胆子就特别小,怕黑怕虫怕一个人经历挫折,但是始终我的心地都很善良,所以看到那些类似的人们,总是会心里不由得生起一阵悲伤,总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可其实,他一直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方式不同罢了。

  篇五:赶集

  赶集,这一流传已久的习俗,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依然是人们主要的买卖方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但我从来没有独自到集市买过东西,就让爸爸妈妈像心肝宝贝一样宠着。

  凑巧周六是我的生日,又是个集日。这天妈妈高兴地对我说:“这个生日,你打算怎么过?”我说:“我要做一次‘独行大侠’,这样也能锻炼我的自主能力,行吗?妈妈”我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妈妈,妈妈想了一会说:“好吧!我给你50块钱,任你支配。出去一定注意安全。”说着就把50块钱塞到我的衣兜里,我高高兴兴的跨出了大门。

  路上确实不同于往常,开着拖拉机的、骑着摩托车的、牵着牛赶着羊的……大人、小孩成群结队,比平日里多了几倍,个个兴高采烈,好热闹呀!

  来到集市上更是人山人海,还不时听见几声叫卖声,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摊上五颜六色的货物使人眼花缭乱,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油条、煎饼、包子……的诱人香味。卖货的极力地推荐着自己的货物,买货的顾客则东瞧瞧西摸摸挑选自己喜爱的货物。

  市场共分为五大类,有服装鞋帽、瓜果蔬菜、小吃、花草树木、牲畜交易。我先来到瓜果蔬菜摊前,货摊上有顶花带刺的黄瓜,青里透红的西红柿,小红“灯笼”似的辣椒,胖娃娃似的冬瓜,还有丝瓜、葫芦、芹菜、韭菜……真是应有尽有。再看水果摊上,黄澄澄的大鸭梨,红彤彤的大苹果,水灵灵的草莓、香蕉、橘子、菠萝……凡是城里人能买到的不夸张地说,我们这里也能买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新鲜的水果蔬菜不断被装进菜篮中。

  咦!前边怎么这么热闹?我赶紧挤过去,只见一辆插满彩旗的宣传车上挂着一条大横幅,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农业科技知识宣传”,车前人们争先恐后地向前挤着,有的抢着向几位技术员讯问着各种问题,有的则翻阅着抢到手的资料……。真没想到这集市上竟也成了科技知识传播的场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也买到了心爱的东西和一个大蛋糕,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口渴难耐。好诱人的大苹果!“阿姨,来个苹果,要那个又红又大的。”接过苹果,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真甜!真甜!”我赞不绝口地称赞着。卖苹果的阿姨听见忙说:“这是引进的一种新品种,产量高,又好吃。”她又说:“现在种地也要讲究科学,做什么事没有知识也不行了!”是啊,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多掌握知识,长大了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有所成就。

  啊!这次赶集真是收获不小!

  

  篇六:赶集的日子

  “卖茄子啦,卖辣椒啦,今年的茄子产量高、味道好。今年的辣椒口味好,最下饭!一点农药也没放!快来买啊!”听着这一声声吆喝,不知不觉的,那赶集的日子又浮现在我面前,使我不禁陷入对赶集生活的怀念……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每年暑假或寒假都会回到外婆家——衡阳西渡。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却一直记着赶集的日子,那儿每隔三天就会赶一次集。在赶集的前一天下午,每家每户都会把种的蔬果或其它什么日用品准备好。这免不了得摘蔬菜瓜果,我对这兴趣十足:一会儿拔拔白萝卜,一会儿摘摘红辣椒,一会儿剥剥绿豆子,一会儿摇摇板栗树。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个下午就为第二天的赶集准备好了。我看着如此多的新鲜蔬果,一种充实感油然而生,因为这是我们努力的成果。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早早地起来,家家户户把蔬果一筐一筐地抬好,准备去两公里外的赶集场。乡间环境十分优美,在路途中随处能看到满眼的绿,绿的山、绿的树、绿的水、绿的竹林,空气也是意想不到的清新。尽管如此,但山里的路是泥泞而陡峭的,一不留神就会摔倒。走到赶集场时,还没有什么人,冷冷清清的,因为此时还只有七点多钟。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起得这么早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来得早容易占位置呀,再说,大家这天都习惯起得这么早。”妈妈慈爱地说。果不其然,我们很容易的找到一个好摊位,我们把一筐筐蔬果摆在木板摊上。长辈们就嘱咐我到时候要帮忙吆喝,并把蔬果的价目告诉我。这时,人还并不多,我们便与邻居聚在一起聊天,聊这段时间的收成如何,聊谁家走了好运,媳妇儿贤惠又能干,或是聊谁家的儿女出了奇的不孝。早上山里的风很大、很冷,但却隐隐约约地透着一股情韵。八点多钟时,赶集场热闹了起来,行人络绎不绝,我就大声吆喝着:“卖辣椒,一块五一斤,买胡萝卜,两块钱一斤。”表妹也帮忙喊着。但喊着喊着,价格就忘记了。叔叔阿姨问价钱,我就呜呜的说不出话来,然后赶紧喊外婆来帮忙。过后我又继续吆喝着:“冬瓜一块五一斤,冬瓜七块五一斤……”

  吆喝了一段时间后,到了上午九点多了,小小的山村热闹起来了。大人的问价声、喊叫声,孩子的欢笑声、哭啼声混杂在一起,尽管很吵闹,但我很惊奇地发现——每个小山村里都藏着一个大世界!这时,妈妈便领着我去“逛街”,买了东家的瓜又买西家的果,买了南家的菜又买北家的肉。在这座大山里,由于太落后,市场太狭小,赶集便成了农民们各取所需的唯一方式。而且在赶集中的人们大多都彼此认识,处处飘荡着亲切的山风。

  现如今,条件好了,我已离开了故乡数百里。什么促销、甩卖、网购早已取代了赶集,赶集的日子怕是只能成为遥远的回忆了吧……

  本文赶集作文400字-关于赶集的作文为美德网原创首发,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