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向充满不愿定性和混乱的当代社会抛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我们身处何处?

Inna Babaeva的作品通过将玻璃与大量生产的纸张、桶等物品进行非传统的组合,营造了一种不安的平衡感。
在系列作品《Under Pressure》中,烧瓶形状的有机玻璃被夹在木块中,坚持了一种薄弱的挤压、稳定和紧张感。
Babaeva对材料的转换改变了不雅观众对日常物品的习气认知,指向当代生活惯性中的薄弱性。

纽约Li Tang画廊涌现群展Where We Are 休闲娱乐

Kenta Furusho的木雕系列《Fallen Branches》在密集涂层表面上刻满了成百上千的疤痕状痕迹,创造了一种怪诞的视觉效果,让不雅观众通过窥视孔看到了自然材料曾经丰富的历史和生命。
Furusho的抽象作品提醒不雅观众,对平凡事物的瞬息关注能够揭示生命的深远意义。

Julia Wagner的影像和声音作品,急剧而富有诗意地解构了当代社会中的措辞语义。
通过刻意的材料和扭曲,剥离了词语的原始意义。
在《Water Poems》中,被水溶解的单词被分离成无意义的符号,解构了英语单词的威信性。
Wagner的作品寻衅了美国单一措辞主义和社会中被滥用或误读的信息问题。

Yukiko Nakashima的抽象绘画中的笔触是破碎的日本书法与西方厚涂技法的结合。
色彩的力量将抽象块状打乱,变成漂浮的无名状态。
Nakashima的抽象作品反响了她的生理状态和影象碎片,交织在一起不断蜕变和变异,阻挡任何凝聚,使 “成为整体”成为不可能。
这种隐喻突出了她跨文化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的无序状态,使她保持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

展览学术辅导董惠贤表示:“这次展览呈现了一种‘之间’的状态。
它流动地编排了感官、过渡和抽象的互动,在信息过载的时期,带来了一种沉着且略带忧郁的反思。
每件艺术作品都提醒我们,接管流动状态的主要性,从而得到对日常生活更深的理解和沉思。

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基于艺术实践来剖析和反响当代社会问题,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艺术实践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有趣的是,他们的作品刻意回避了直接的答案,而是供应对人类日常生活身份过渡阶段的洞察,给不雅观众更多的反思空间。

《Where We Are》展览将于2024年7月1日至8月31日举行,共计两个月。
线上艺术空间免费对公众年夜众开放。
(文:董惠贤,图片致谢:Li Tang社群)

中国网

编辑:向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