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霍铁路的建筑,兴起一座煤城的辉煌
在我国北部边陲的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有一座因煤而建、随路而兴、火车拉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霍林郭勒。它是一座耸立在祖国北部边陲的能源工业城市,这里资源富集、地皮壮阔;也是一座汇聚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人口的移民城市,这里人杰地灵、群英荟萃;更是一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活气勃勃、激情四射!
“霍林郭勒”是由蒙古语音译而来,因河而得名。“霍林”意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郭勒”是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俏丽之地。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年均匀气温不到1摄氏度,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靠近零下40摄氏度。八玄月份就得穿棉衣,直到来年5月间,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寒风呼啸,将厚厚的积雪“刻”出一道道冰层。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留下了原始社会的石器、西周的青铜器、辽代的墓葬、金代的界壕以及远古期间的猛犸象牙、硅化木、树化玉等,草原文化、契丹辽文化、青铜器文化、蒙元文化和远古文化交相照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不仅滋养了这片地皮上的古今文明,而且在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培植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篇章。霍林河就像是一部史籍,见证了霍林郭勒市的历史悠久、残酷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地皮上,各族公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神往、新追求,铸就了勤恳年夜胆、淳厚善良、虔诚老实的精良品质,绘制了历史文化与工业文明相互领悟、相互原谅、相互品鉴的新画卷。
霍林郭勒因煤而建,缘通霍铁路的建筑而兴。1975年,霍林河煤矿的开拓拉开了创业培植的序幕。创业的艰辛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书写了一幕又一幕传奇,留下了一枚分外的烙印和永恒的影象,记录了远古期间的印痕和超过时空的变迁。
通(辽)霍(林河)铁路一头连着交通枢纽通辽,一头开进霍林河露天煤矿;是我国“七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从1977年6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12月全线铺通,铁道兵历经十年艰巨奋战,建筑了这条蜿蜒迤逦直通科尔沁大草原,全长420公里,大小车站36个,沿途经过一盟三市三旗的草原大动脉。
霍林河露天煤矿是我国“六五”期间兴建的五大露天煤矿之一。开拓这个煤田对付办理东北、内蒙古地区燃料、动力不敷,繁荣国民经济,巩固边防,具有重大意义。1984年8月,通霍铁路铺轨到霍林河矿区,年产300万吨的霍林河露天煤矿圈;同时建成投产,大批
优质褐煤通过通霍铁路运往沿线新建的三座电厂和各地。
通霍铁路南起大郑线的通辽车站,向北直通内蒙古哲里木盟的中北部地区,全长419公里。线路穿越草原、沙漠、盐渍、沼泽、丘陵地带,地质繁芜加—亡地处寒区,风沙较大,部分地段交通运输、施工:用水、用电十分困难,1977年底,担当这条铁路施工的铁道兵第八、九、十四师部队,一接到命令,就迎风冒雪开到了科尔沁草原。市价隆冬,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在这种情形下要进行施工,是弗成思议的。但是,战士们在草原上支好了帐篷,就争分夺秒地干起来了。
通霍铁路的南段通辽至白音胡硕,沿松辽平原西北缘行进,北段自白音胡硕至霍林河矿区,进入霍林河河谷,线路依山傍水。全线的紧张工程量有:路基土石方1790立立米。桥梁149座,总延长6.4公里,还有涵渠300余座。快速、优质地培植好浩瀚的桥梁,是完成
筑路任务的关键。
桥梁工地一派繁忙景象。由于地下水位高,又是沙质地,夏天开挖桥梁根本时必须打钢板、垒围堰,一直地抽水清沙,比较困难。部队开进工地后,决定冬季施工。某部六连的战士们冒着风寒,刨开冻层。一米一米地往下掘进。当基坑涌现地下水时,就停下来,让水和沙土冻结,冻—点挖一点。为了防止涌出地下水,战士们在开工前先探明冰冻的厚度,然后实施分层开挖,并且同时挖开了好几个基坑,增加作业面。轮番冰冻,轮番施工。他们还在工地的西北方向上修引风道,把寒风引进基坑,使土层冻得更快,更厚.加快进度。这样,六连就在寒冷的冬季一鼓作气挖出了6座桥梁的十几个基坑。又用耐寒沙浆砌片石的办法,保质保量地砌起了桥墩。有人写诗赞赏道;“当年孔明借东风。火烧曹营连环船。本日战士修铁路,桥梁工地引北风。群策群力加巧干.换来草原挂花虹。”
“骆驼脖子”,位于通霍铁路的尾端,处于大兴安岭山脉南坡,因山峦连绵,形若驼峰而得名。它的地貌诱人,四季气温差别却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每年有200余天最低气温o℃以下。某部队四营就生活战斗在这一地区。他们担负施工的9公里线路上,有10多座桥涵处于沼泽地带。由于地面温度低,有些桥涵根本终年不解冻。夏天,战士们 开挖涵管根本,头一天进度较快,第二天往下挖就碰到稀泥、冰层。烂泥粘鞋又沾铲,人踩上去陷得很深。为了加快进度,排长召开“诸葛亮会”,大家从南方稻田的运秧船受到启示,连夜钉了两个“挖泥船”,拴上绳子用人拉,提高了工效,降服了泥谭。在开挖另一座涵管根本时,他们碰着了大量流沙,挖一点,水一流又塌方。.连长带领大家突击管理塌方,他们沿着基坑的四周钉上木桩,扎上竹篱,并用长方木支撑,制服了流沙。
在筑路施工的日子里,广大指战员艰巨奋斗,顽强拼搏,降服困难,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全长589米的西辽河特大桥是全线的重点工程,担当施工的部队联络战斗,取得了月成桥421米的好成绩,每米成桥只刑82个工天,受到了吉林省委果贺电表扬。掌握全线工程的“咽喉”——“250'、“253”两个大拉沟,园地狭窄,石方量大,坡陡沟深。施工条件差。卖力施工的部队知难而进。积极组织机器化施工,创造了全线月完成32000立方米的记录。黄花山、伊和哈达两个石碴场,相互开展劳动竞赛,双双持续稳产高产,分别连续4个月月月产道碴万方以上。担当铺轨的部队,一贯吃住在铺轨列车上.风餐露宿,吸风饮露,取得了日铺轨3.95公里、日架梁10孔的好成绩.使钢铁大道节节延伸,1979年12月铺轨通车至白音胡硕,1980年9月铺轨到矿区边缘的珠斯花。
俯瞰通霍铁路,状似一把大铁勺。一条溢满银光的钢铁大道。它南起西辽河平原西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穿越科尔沁草原的主体部分;始发于辽、吉、内蒙古交界处的交通枢纽重镇通辽市。这把银光闪闪的大铁勺,劈开山峦起伏的大兴安岭余脉,直落茫茫科尔沁草原和九曲盘旋的霍林河谷,北至霍林河煤矿区,时为终点站。
它既有草原铁路宽阔平直的银亮风光,又途经霍林河谷的九曲盘旋,还有草原景致的千姿百态:草原的平旷宽广,蓝天白云的投影,草原上山的地灵人杰,蒙族人的粗犷豪放,诗的雄魂厚重,歌的悠远和沿线传说的神奇俏丽。八十年代第七年,铁路人以改革开放的思想,以更新的不雅观念,从工程人手中接过大勺,尽情摆荡,驱动铁马巨龙,直指草原煤城,舀取滚滚钨金;于是,人们享受到了温暖。
这是一条为煤炭外运而建筑的铁路,这是一座因煤炭而兴起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基地。它的创造,据传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无意中的讯问?于是,才有1975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305医院亲笔指挥开拓培植霍林河煤田,数千名培植者带着周总理的重托,凭着“不建成霍林河大露天心不甘”的豪情壮志,于1976年4月19日挺进霍林河,从此拉开了霍林河矿区开拓培植的序幕。
1984年9月1日,霍林河矿区南露天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一列满载“乌金”的草原列车驶出了草原腹地,标志着通霍线开办临时运营业务。1986年12月,通霍铁路经国家正式验收,交付沈阳铁路局临管运营。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通霍铁路开通运营后,霍林河煤田的煤炭源源不断地从科尔沁草原运往祖国各地,对付缓解东北地区能源紧张发挥了主要浸染;而且还带动了人口流动。
自1985年建市以来,霍林郭勒依托资源上风、区位上风和环境上风,着力在煤炭、电力、冶金等主导家当上助推集群发展,匆匆使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攀升。在超过式发展的进程中,先后跻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工业家当化示范基地、首批21个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之一、国家首次界定的资源型城市中31个发展型城市之一。
1987年12月,霍林郭勒市建成了第一座火车站——珠斯花站,通辽至霍林郭勒531/532次乘客列车顺利开行,市民出行更加方便。1995年3月,通辽至珠斯花间开行“草原号”列车。2006年,新建客运站——霍林郭勒站投入利用,珠斯花站由此成为专门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
2010年,通霍铁路全线建成双向复线,列车运行时速从原来的60公里提升到90公里。2016年11月25日,通霍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圆满竣工,电力机车的牵引能力较内燃机车显著提升,列车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
2017年,通霍铁路全线提速,霍林郭勒到通辽的运行韶光从9小时缩短至4小时。两座城市之间开行了城际列车,不仅方便了乘客出行,而且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据统计,1984年以来,通霍铁路累计外运电煤10亿余吨,发送乘客1500余万人次,为通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供应了运力支持。
霍林郭勒人有一种精神坚不可摧,那便是从开拓霍林河煤田初期延续下来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鼓舞着霍林郭勒人用勤恳的双手在边陲荒原上培植了一座新城市、新家园,而且借助政策上风、资源上风、区域上风成功构筑了一座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用聪慧和力量创造了超乎平凡的“霍林河速率”,用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霍林郭勒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超过、大腾飞,一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蒙东地区的领头雁。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霍林郭勒人又重新提炼和凝聚了一种新时期的精神,那便是“开放、创业、原谅、敢为”,这种精神正勉励全市各族公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发有为、奋勇争先!
有人说,霍林郭勒是一片绝尘圣地,俏丽得让人一听爱慕;也有人说,霍林郭勒有无尽的富饶宝藏,神奇得让民气驰憧憬;更有人说,霍林郭勒演绎着天籁华章,见证着科学发展的新辉煌!
“明月当灯风擦汗,雪煮馇子当美餐”,在极其艰巨的条件下,创业者们用青春、热血和信念在茫茫荒原上战天斗地,餐风露宿,培植起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千万吨级当代化露天煤矿,这也是国家“七五”、“八五”的重点培植项目和国家方案的十三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一座草原煤城拔地而起,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培植做出了贡献。
1998年底,国务院决定撤销国家煤炭工业管理机构,霍林河矿务局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试点,下放到当时的哲里木盟管理。1999年5月20日,霍林河矿务局整体转制为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任务公司,当年实现扭亏,并提出“立足煤业求生存,走出煤业求发展”的计策设想。
2001年12月18日,霍煤集团集中了煤炭生产、发卖、检修等方面最优秀的资产,成立露天煤业股份有限任务公司。随后的十几年,露天煤业在煤炭商海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了骄人的古迹,先后得到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全国煤炭环境保护精良单位等名誉称号,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100强和全国煤炭产量50强企业。
2004年4月6日,中电投集团重组霍煤集团组建中电霍煤;2007年4月18日,露天煤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大型露天煤矿上市公司;2008年2月18日,中电投集团整合内蒙古东部紧张资产组建蒙东能源,“煤电铝一体化”的计策构想初步形成,为霍林河矿区绿色高效发展埋下伏笔。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依托于霍林河煤电铝资源,2014年,蒙东能源在霍林河地区形成了年花费1000万吨劣质煤的180万千瓦自备火电装机、30万千瓦自备风电装机、81万吨电解铝产能以及配套自备电网、监控指挥中央的煤电铝循环经济家当集群,构建高载能家当清洁发展示范区,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并在2014年12月利马联合国景象大会“中国角”边会上,得到了由联合国景象变革框架公约组织、中国低碳同盟、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低碳减排专委会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
加快家当领悟。2014年,露天煤业完成了霍林河坑口发电公司的并购,为做强做大能源市场供应了坚实根本。加快推进当代化煤矿培植,所属露天矿全部实现机器化生产,土岩剥离引进亚洲最大的轮斗连续工艺,在节能环保、降落能耗、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利用煤矿排土场培植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培植生态煤业、环保煤业注入了清洁能源。投资山西新能源公司、培植扎哈淖尔煤业光伏项目,稳步推进企业清洁发展。
与巴基斯坦信德安格鲁煤矿公司互助,投资参股其煤矿培植,并派出技能团队,供应技能做事,为公司拓展外洋市场及磨炼人才军队奠定根本。
没有奋斗就没有未来。2015年7月,中电投集团与国家核电集团重组国家电投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根据国家电投以省为实体的统一支配,蒙东能源与蒙西能源重组,霍林河露天煤业职能上划,组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经由一年的努力,煤炭核心浸染凸显,原露天煤业所属各单位上划成独立三级单位,实现了生产单位之间、生产与发卖、检修与做事的无缝对接。
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所属露天矿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标准化煤矿,在海内同类型企业中达到了前辈水平。规范管理逐步增强,通过本钱单位仿照经营主体市场化运营,引发了各单位的市场意识,履行“五矿一体化”发卖策略,经营成果显著提高,整年发卖煤炭7205万吨,完成产量7201万吨,完成剥离量36824万立方米。圆满完成冬季保供煤、保外运事情任务,受到集团公司和其他兄弟单位的赞誉和好评,为东北地区保供暖、保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楫击煤城四十多载,从通霍到霍白,再到珠珠铁路的建筑;从霍林河矿务局到中电霍煤集团,从中电投蒙东能源到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无论光阴若何变迁,无论机制如何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铁路人和霍煤人始终如一的创业精神和奋斗情怀,这是艰巨奋斗的根,也是追求卓越的魂,必将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义务,共同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天下一流能源企业。
如今,霍林郭勒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余万人。通霍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承载着草原腹地的“乌金”,彰显著草原公民的勤恳聪慧,走出了一条以低值煤打造低电价上风、以低成本原铝产能促进高端铝材发展为核心的“霍林河模式”,朝着更加辉煌残酷的来日诰日雕琢奋进......原始草原与工业文明的动人交响曲演绎出新的韵律、新的音符,当代工业文明的蓝图正跳动着时期脉搏,激情旷达,活力无限……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