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一览
1.美制 哈维戴森WLA挎斗摩托
哈雷系列的挎斗摩托险些陪伴着美国军队从一战走到了二战期间。早在一战期间美军就开始服役哈雷WLA挎斗摩托了,只不过当时的哈雷WLA的挎斗是方形的,这种挎斗摩托在北伐和抗日战役期间中国军队也有利用。到了20世纪30年代,哈雷摩托对挎斗摩托的形状进行了改进,改为了较为圆润的形状,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军队受声援的哈雷WLA挎斗摩托的经典形状。
中国远征军部分在退守印支地区接管同盟国的英美装备声援之后也接管了一部分声援,在东南亚沙场上抗击日寇发挥了主要的浸染。
2.美制 威利斯MA/MB吉普
1940年,威利斯汽车公司开拓了一种多用场越野车。该车具有速率快、重量轻、运输方便等优点,可作为通讯、侦察和指挥车辆利用。这便是威利斯系列的吉普车了。
二战期间,威利斯公司共为军方制造了60多万辆越野车。除了美军自用外还军援英军、苏军和抗战中的中国军队等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因此不论在欧洲城市、北非沙漠、远东平原还是太平洋小岛,都能见到这款美军汽车的身影。
3.英制 布伦Mk.II装甲运兵车
二战前英国布伦公司制造了一种MK-2轻型多用场装甲车仅重4.3吨,乘员3人,利用一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2挺7.62mm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利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场运载车(又称“环球载具”)。1943年,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在盟国声援下,在印度组建美制新式陆军——中国驻印军,于印度的蓝姆加进行整训, 驻印军在整训期间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英国生产的MK-2轻型多用场运载车做为演习之用。尔后,也参加了后期与日军的作战。
4.美制 道奇WC51/52中型吉普车
道奇WC51道奇WC52中型吉普车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天下大战期间常用的车辆。道奇车族是在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款车型之一,道奇WC51首创了中吉普的先河,WC51/52系列中型吉普构造大略,易维修,性能可靠,只追求实用性而不追求都雅,对付军队来说可以算是充斥着满满的狂野性。该车重0.75吨,发动机功率为68KW,时速90千米,可搭载750公斤货色或者10人的步兵小队。二战期间的中国远征军也通过盟军声援有所装备,随后随着远征军回到海内连续对日作战。
5.美制 道奇WC64救护车
二战期间美国军队的主力救护车均为道奇公司供应,一款为道奇WC54救护车,另一款为道奇WC64救护车,均为军用救护车。WC54救护车为轻型救护车,有良好的越野性且快速,适宜担当前哨伤员的紧急运输,道奇WC64救护车为常规大小的救护车,其宽敞的构造可以容纳更多的伤员,并为伤员供应更好的医疗做事。
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的后勤医疗保障紧张是由道奇WC64建立起来的,均为同盟国声援。
6.美制 卡特皮勒D-7工程载具
1937年8月,随着抗战场合排场的逐步紧张和焦灼,中国军队意识到,海上的运输线路已经被日寇逐步截断,远东地区也有号称日军精锐的关东军频繁活动,远东的苏军军援运输交通情形也岌岌可危,为了避免日寇的逐步封锁导致盟友的声援无法正常到达海内参与对日战役,中国组织人力建筑了“滇缅公路”随后又建筑了“中印公路”,这两条接通中国和东南亚盟军的路和接通中苏声援的路“甘新公路”一并号称中国在抗日战役期间的生命线。
个中“中印公路”担当道路维修和后期掩护的紧张车辆便是D-7推土机。D-7推土机是美军在二战期间主要的工程车辆,除了后方的清理作业,D-7还能担当一部分的应急火炮牵引任务。
7.美制 GMC CCKW 353军用卡车
在本系列文章的文章(八)中也对这辆卡车进行了先容。1940年,当美国开始全面动员投入二战时,美军为了确保前哨物资供应,军方根据海内各汽车公司提出的方案并经多次验证,决定采取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生产的GMC十轮大卡车,军方编号为CCKW-353。
这款军用卡车的性能十分精良,不但能够进行职员和物资运输,还能牵引一些大口径火炮。这种万能的浸染以至于这辆卡车通过盟军声援进入中国后险些完备代替了中国军队原来装备的所有卡车,变成了中国在抗日沙场上常见的身影。
8.美制 怀特M3A1装甲侦查车
怀特M3A1轮式装甲侦察车是美国在二战前后研发的一系列轮式战车中装备比较广泛的一种型号,车重5吨,乘员4-5人,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二战中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曾大量装备给诸如苏联、中国、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利用。就比如1941年10月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得到了36辆M3A1侦察车。
9.澳制 LP2多用场运载车
该型载具是二战期间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英军的布伦Mk.II通用装甲车“环球载具”的仿造版本,名称为LP2运输载具。和英军利用的“布伦”的不同之处在于,澳新军团所装备的LP2改换了车轴,使其更具备牵引能力,并且常常给这辆载具装备随车武器的是维克斯重机枪,而英军方面则常常给布伦装备的随车武器是布伦轻机枪和刘易斯机枪。日军反攻袭击东南亚与盟军作战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都得到了这种装备。
10.澳制 LP2三英寸自行迫击炮
装备了牵引能力加强型的LP2运输车的澳新军团开始考试测验对这种载具进行大胆的改造,以对付沙场上装甲越来越厚的轴心国坦克。一开始澳新军方将LP2的成员舱全部拆除设置成平板,之后将2磅反坦克炮装在了上面,但是改装之后由于防护性太糟糕,澳新军方只生产了200辆进行演习。之后澳新军方选择扩大成员座舱,然后将一门三英寸迫击炮放到了里面当做自行迫击炮。这种改造较为成功,澳军将400辆这样的自行迫击炮声援给了中国驻印军。
11.美制 M3A1半履带装甲运兵车
20世纪20年代,为办理卡车运送步兵时越野能力差和无装甲防护的问题,涌现了半履带式装甲车。所谓半履带式装甲车,便是车辆前部像汽车,后部像拖沓机的装甲车,起推进浸染和紧张承重浸染的是后部的履带及悬挂系统。美国从1932年至1940年,先后制造出T-1、T-8、T-14半履带式装甲车,后来,T-14被定型为M2半履带式汽车,紧张作为侦察车和牵引车利用,T-8被定型为M3半履带式装甲运送车。这些车在二战中被广泛运用。后又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美制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辆。1943-1944年间随同M3A3、M4A4坦克一起,中国驻印军也得到了一定数量的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此车战斗全重6.8吨,乘员3人,载员11人,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不过有资料表明,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得到的不止一种类型的半履带车,M2、M3、M3A1和M3A2半履带装甲车都有装备。
12.美制 M16防空半履带车
由于早期的战斗中日军频繁的空中行动,为了担保东南亚地区作战地勤的防空力量,美军给予驻扎在东南亚地区的盟军部队供应了大量的M16型半履带防空车。中国驻印军同时也得到了这一部分半履带车装备到中美临时第一战车群的部队中,用于防空任务。
13.美制 斯图尔特M3A3轻型坦克
“斯图尔特”在当时被翻译成“史都华”坦克。M3A3“史都华”轻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天下大战中期由M3型轻型坦克发展而来的。紧张武器为37mm火炮1门,7.62mm机枪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产,至同年10月止,共生产3427辆,之后由M5A1所取代,个中2433辆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交给英国、中国及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紧张生动在西欧、意大利及东南亚沙场上,为同盟国军队立下汗马功劳。1943年,抗战中的中国军队通过租借法案共装备了48辆这种坦克,并组建了驻印军“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下属的战车第一营,战车第一营是中国驻印军的军直属战车部队,也是抗战中的中国军队利用美制战车作战的开始。其涂装仍采取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各连标记为白色菱形、黄色方框和黄色长方形几种,车体序号则沿用美式标示方法。由于驻印军是在国外作战的部队,装备是由美、英租借的,以是驻印军的载具都少涂有当时中国战车的作战标志。
14.国造 M3“斯图尔特”改自行火炮
虽然中国驻印军在作战初期装备有LP2自行迫击炮,但是由于数量不多,体例混乱,在针对越来越难缠的日军堡垒攻势作战中的花费非常大。1944年初,当时的军政部下令哀求中国驻印军战车第一营增编装甲炮兵连和自行火炮连。由于各种装备大口径的盟军自行火炮不在对华声援的《租借法案》名单中,因此中国驻印军只能自己想办法办理自行火炮的问题。经由各种谈论,驻印军决定对现有的轻型坦克进行改造,参照了美军的实验自行火炮T18型自行火炮,将M8山炮装到M3A3轻型坦克上,仿造T18的形状改装成了新的自行火炮进行部队列装。但除第1、2、3营装备了这种自行火炮之外,别的各营是空有体例没有装备。
15.美制 斯图尔特M3A3指挥坦克
此车为中国驻印军战车营装备的指挥车,不过在几个战车营中只有少数配备的是这种专门的指挥车,别的指挥车的形状和行列步队中装备的坦克没有差异。这种指挥车的车上标有分外的指挥符号,但是意义尚且不明。
16.美制 道奇WC56指挥车
1918年,在第一次天下大战欧洲沙场中珀欣将军选择道奇汽车作为座驾。二战期间,道奇卡车向美军供应了型号为WC56的军官用车,这种军官用车是一种具备越野功能的军官用指挥车,在二战中普遍装备。由于其性能,道奇WC56一度成为高等将领的座驾,比如巴顿。抗战期间中国也得到过这类载具的声援。
17.美制 谢尔曼M4A4中型坦克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浸染,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霸占主要的地位。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紧张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1943 -1944年间美国声援中国驻印军的中型坦克是M4A4“谢尔曼”(Sherman),数量为35辆,配发给驻印军战车第一营持续,以充足其战斗力。此型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5人,配76mm火炮1门,7.62mm机枪2挺,12.7mm重机枪1挺。涂装方面战车第持续的M4A4也采取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并在炮塔上画有虎头图案,车体前面涂有虎爪。同时车体右侧写有繁体的“突击”二字;持续的连标记为白色方形图案,下方标有车序号。该部队在之后的缅北作战中,协同中、美等国友军部队作战,常常扮演冲锋陷阵的关键角色,并与日军战车联队在缅 北的贵街,发生了中国战史上少见的“中日坦克战”。
18.美制 谢尔曼M4推土机
这种坦克为谢尔曼M4A4加装了推土铲的推土车版本,这种战车在前哨上多用于打消日军设置的坦克拒马和铁丝网,偶尔也会进行道路清理作业,在炮火纷飞的前哨叮嘱消磨拖沓机过来处理肯定是危险之举。有时候这类工程车辆也会临时推出一个土堆,形成一个临时的步兵掩体帮忙步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