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有些儿时的游乐园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也在一边发展,一边遗忘。希望读完这篇文章,你能找到重返童年的光阴钥匙。
01
20年前成都的“四大乐园”
上世纪90年代,成都还没有欢快谷和国色天喷鼻香,犀浦的天下乐园、郫县的西游记宫、武侯的国防乐园、成都(猛追湾)游乐园才是孩子们心中的“四大乐园”。现在,除国防乐园外,其他的乐园已经被拆除,不见踪影。
在猛追湾第一次见翻滚列车
1986年儿童节这天,艳阳高挂在晴空,成都(猛追湾)游乐园开业了。在当时,它可是全体西南地区都排得上名号的大乐园。超级秋千、年夜胆者转盘……这些新奇的游乐举动步伐很多小孩都是第一次见。
高空翻滚列车一个急停或是90°垂直坠落都会引来阵阵鬼哭狼嚎,察看犹豫的民气生胆怯却又忍不住想考试测验。小孩子们一个个顶着被晒红的脸蛋,排成10几米的长龙。玩累了,来几串电烤羊肉串,撕咬的时候整张脸都在用力,切实其实是人间美味。
浪漫的摩天轮则见证了很多70后成都人羞涩的爱情,相拥而坐的两人常常一起俯瞰这座可爱的城市。
如今过山车轨道以街头艺术的形式保留下来,部分区域变成了开放的市政公园,这些都是成都80、90后的共同影象。现在的小孩们提起猛追湾,想到的都是暑假泡在猛追湾拍浮池里学狗刨、被烈日晒得快脱皮的样子。
不出成都,就能看“天下”
不要说是在1994年,就算是现在,4亿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而当时修在成都犀浦的天下乐园就投资了4.38亿元!
近乎1:1地还原了威尼斯廊桥、文莱水乡、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欧洲街……切实其实便是一个微缩了的天下。很多有名环球的建筑,成都人之前听都没听过。
在大家还在用BB机联系外界、通过小彩电看新闻的年代,这样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雄奇天下的主题乐园自然能吸引相继而来的游客。听说,游客最多的时候,乐园一年接待了超过100万人。
可惜,现在天下乐园早已变成成都纺织高档专科学校。下课了的学平生日会和朋友说:“我刚从威尼斯小镇出来,你穿过埃及金字塔,我们一下子在匈牙利广场见嘛。”这些对话有种说不出的逗趣。
每个男孩都有一根金箍棒
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上映后风靡全国,每年暑假电视台都会循环播放。小孩子们总是紧盯着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或背投彩电,不舍得错过任何一秒打妖怪的精彩画面。每个男孩子都至少有一基本身的金箍棒,整天打打闹闹,想象自己是斩妖除魔的齐天算夜圣。
1992年开业的郫县西游记艺术宫,因此西游记为主题的人造景点。一韶光成了孩子们吵着闹着要去的地方。各种五颜六色的灯光搭配逼真的音效,虚虚实实,建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天下。当然也有胆子小的孩子,一进去就被里面凶神恶煞的妖怪石像给吓得瘪嘴大哭,鼻涕随着眼泪一贯掉。
家长最爱的国防乐园
1998年,成都国防乐园开业。独一无二的退役武器、各式装甲坦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人多到恨不能插双翅膀在天上飞。尤其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边参不雅观,一边给孩子进行爱国教诲,抱负自家男娃儿终年夜往后能成为一名装甲兵或空军。
02
跨铁轨才能进的塔子山
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成都人,该当都去过位于东郊的塔子山公园,鸟语林、野炊园都是承载过往影象的老地方。
下了双桥子立交便是塔子山公园了,有趣的是要想走进公园必须先跨过两条铁轨,很多人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影。这条铁路紧张是运输无缝钢管厂的钢材,20年前,吐着黑烟奔驰而过的蒸汽火车可是成都东郊工业茂盛的象征。
园子里被网罩住的地方便是“鸟语林”了,里面有白鹭、斗鸡、鸵鸟等,鸟类繁多。还有会算术的鹦鹉和电视剧《神雕侠侣》里的那只“神雕”黑戈。小孩子都喜好鹦鹉的脱口秀,也爱喂鸽子,捡孔雀、火烈鸟的羽毛做书签,但每次看训虎演出时都会被吓得胆战心惊。
周末,年轻人们会成群结队来到塔子山公园的野炊园露天烧烤,一团团烟气飘成孜然味的云朵,能馋得行人情不自禁地舔嘴皮。后来,出于环保考虑,烧烤区被关停。20年过去了,贴在塔子山公园身上的标签早已从“露天烧烤”变成了 “新年灯会”。
03
那些年,春游是天算夜的好事儿
80、90年代的成都,昭觉寺的动物园、天回镇的植物园、新华公园的水族馆都是学校春游的首选地。
那时候,没有五花八门的网游、手游,没有乐高、变形金刚,没有豪华主题乐园,春游便是值得孩子们期盼一整年的大事儿。
去什么地方并不主要,关键是可以光明正大地不用上学!
小孩可以理直气壮地拉着爸妈客岁夜超市,把自己喜好的零食通通放进购物筐。付账的时候,爸妈为了不扫孩子的兴,常日也表现出格外的大方和原谅。
一样平常,春游的前一天晚上,采购的零食就已经被嘴馋的小家伙消灭了一大半,一个个躺在钢丝床上翻来覆去,羊群数了一遍又一遍,可便是愉快地睡不着。
04
公民公园“倒糖饼儿”
如果有一个地方是所有成都人都去过的,那一定是公民公园。
很多年前,公民公园就常常举办菊花展。大人们总喜好拉着穿花棉袄的孩子,在花瀑布前打卡摄影。公园里可以划船、喂鱼,也有一些小型游乐举动步伐,“倒糖饼儿”(糖画)的摊位总被一群小朋友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糖画摊一样平常摆在庙会、集市、公园、古镇。两块钱一次机会,拨动竹片,转到什么师傅就立马做一个出来。手艺人舀出半勺糖,手臂摆荡,只需几笔,一只维妙维肖的蝴蝶就出身了,黏上竹签,随即用铲刀铲起。一些手艺博识的师傅还能做出立体的花篮和自行车。
险些每个小孩都希望转到糖多的大家伙。每次转糖画都紧盯着箭头的方向,心揪成一团,反复默念着龙、龙、龙!
转到龙凤的幸运儿就像拔得头彩一样,拿着比脸还大的糖画,扬眉器宇轩昂地走在公园里,那副样子容貌比语文考了满分还要神气。
有一家餐馆在影象里跟公民公园牢牢捆绑。每次从金沙车站坐13路公交去公民公园都会途经金河路,看到“努力餐”大门上方的金字招牌,总会在内心感慨一遍,这名字真有趣,但从来没有去吃过,毕竟最受小孩子追捧的还是肯德基!
05
成都第一家肯德基
成都的第一家肯德基,开在总府路上,买卖火爆的时候,排队的客人要站到天桥上去。每逢六一儿童节或者生日,父母都会买百口桶给自家小孩,作为褒奖。吃了汉堡、薯条,快乐从心底溢出,那一整天都像在糖里加蜜一样平常美好。在物资匮乏的80、90年代,小孩子的快乐实在很大略,一顿肯德基百口桶就能知足。
1999年圣诞节那天,麦当劳入驻成都,就开在总府路肯德基的对面,不少人为了尝鲜,头一皇帝夜就开始排队期待。
那时候,出门吃大餐或嬉戏,妈妈总喜好为女孩子们打扮一番,扎两根“冲天炮”,裙子的颜色越鲜艳越好。男生的额头也会印上“五梅花”,俏皮可爱极了。相信每个人的相片簿里都有一张打扮俊秀,在天府广场和挥手的毛爷爷合影的老照片,这险些是每个成都人都有的景点打卡。
2000年是一个跨时期的标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成都人的衣食住行和娱乐办法。从盐市口走到春熙路,阛阓越来越多,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摩天算夜厦拔地而起。我再也不会问妈妈,为什么好多楼房都只有六层?
那些年,我们去过的天府广场、塔子山公园,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容貌。关于它们的影象也部分丢失了,有些经历则被隐蔽在光阴序幕的背后。
但是,将所有80、90年代成都小孩脑海里的影象碎片拼接,你坐过的摩天轮,他合影的毛爷爷像……可以清晰地还原当年我们共同玩耍的场景,重温儿童节那天在游乐园度过的快乐光阴。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