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咸阳百二山河》

天天一首元曲  元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附朗读 休闲娱乐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兵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注释】

①咸阳:秦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百二山河:《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载百万,秦得 百二焉。

②项废东吴:项,项羽(前232——前202),名籍。
秦末农人叛逆师领 袖。
在推翻秦政权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浸染。
灭秦后,自主为西楚霸 王,王九郡,都彭城。
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为古东吴之地。
后为刘邦 击败,被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自刎乌江。
故曰“项废东吴。
” ③刘兴西蜀:刘,指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 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推翻秦的统治。
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 在关中立足,乃立他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见《史记·项羽 本纪》),终于降服项羽,统一天下。
故云“刘兴西蜀”。

④梦说南柯:李公佐《南柯记》阐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妻以公主, 任命他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
这是感叹 刘、项的兴废也不过一场幻梦罢了。

⑤韩信:汉朝的大将。
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 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够统一全国。
但却被吕后杀害。
兀的:这。
也作“兀底”、“兀得”。
证果:果报,结果。

⑥蒯通:即蒯彻,汉初的谋士。
曾劝韩信背汉,“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韩信不听,乃佯狂为巫。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元无名氏据此写了 《隋何赚风魔蒯通》的杂剧,说隋何看破蒯通诈妆风魔。
赚来京城准备杀 害,那蒯通历数韩信十大功劳,不当得此恶报,自己甘心油烹火葬,和他 死活相伴。
终于得到刘邦的赦免。

⑦萧何:汉初大臣。
曾经向刘邦推举韩信为大将,说韩信是“国士无双” 。
汉政权建立往后,又以为韩信“军权太重”。
要“剪除了此人”,方才 放心。
还说“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做恁的反尚勾当。
”事见《 赚蒯通》杂剧。

⑧醉了由他: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是非。
这是一种凄凉的嘲世和自嘲。

【翻译】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由于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兵戈 。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韩信有功却得到 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由于萧何,失落败也是 由于萧何;喝醉了统统都由他去吧!

【作品简介】

《双调·蟾宫曲·叹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两支小令。

此为第一支曲子。
该曲以历史更迭的史不雅观,畅述帝王元勋终归是梦的幻灭 ,建立阔别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态度。
以抒怀之笔,借秦汉之交的楚汉 相争和汉初皇室诛杀元勋的史事,抒发功名难凭的感慨。

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极大。
措辞明白如话,流畅简洁,充分体 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管理想,但一贯没 能实现,在经由了“二十年流落生涯”之后,他识破了人生的耻辱,遂生 退隐林泉的动机,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此曲从 内容看,该当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作者的历史不雅观和政治不雅观,将人们带入过去的历史之中,让人 们从中吸取教训。
咸阳为易守难攻之地。
可是,为了功名二字,这里却战 事频仍!
楚汉相争,结果是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上。
刘邦却凭借汉中 和蜀地的人力物力,取代了秦朝。
这些历史的纷争,实在有如“南柯一梦 ”。
末了打败项羽的元勋也被杀被逼疯。
功名权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还是痛饮美酒,由他醉去吧!
这个曲子借对历史事宜的回顾与评说,表现 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
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
全曲有浓厚的厌世感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落 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 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 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 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