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姚老伯将自己800平方米的一层楼房产无偿永久捐献出来,由南安洪梅志愿者协会卖力筹建公益图书馆
12月27日,图书馆将开馆,这里承载了姚老伯儿时因家贫未能实现的读书梦,他希望留守儿童和少年们能在这“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发展,学有所成。

姚老伯捐赠的一整层楼

捐800平米一层楼给留守儿童建藏书楼泉州这位老伯了不起  第1张

公益图书馆一角

姚老伯(图右)与志愿者一起整理书本

筹建图书馆缺园地 屯子老伯捐出一层楼

“当时我们还在发愁哪里找园地建图书馆,姚老听说这事,立马说要把自家的一层楼无偿捐出来。
”南安洪梅志愿者协会实行会长陈志权提及姚老的爱心,连连为他点赞。

陈志权先容,洪梅镇约有七成的年轻劳动力在外做生意和务工,镇里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和少年儿童,而除了学校,孩子们短缺获取课外知识的图书馆。
南安洪梅志愿者协会于2015年发起成立,已先后在洪梅镇内筹建了两家公益图书馆。

一次机缘巧合,姚老听说六都村落里有一家协会筹建的仁宅图书馆,他去参不雅观时,正巧看到百余名屯子校生正在里面看书和学习,深有感触。

“小时候太穷了没读多少书,吃了很多亏,有这样的图书馆真好啊。
”姚老说,他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因家贫,他年少时就在洪梅一带收废品补贴家用,16岁到三明清流伐木场务工,19岁到山西当煤矿工人,辛劳打拼一辈子,直到50岁患病才还乡休养。

返乡后的姚老热心公益奇迹,多年来,他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助力家乡公益奇迹,还发动家族成员一同做公益,兄弟6人曾共同出资100万元建筑洪六公路。
在疫情期间姚老家族公司捐出400万元助力武汉抗疫,赢得众人夸奖。

没能读书,是姚老生平的遗憾。
为此,在他成家后,纵然再辛劳,他也要供两儿两女读书。
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子女们都学有所成,个中两个女儿,一个是公民西席,一个在银行事情。
姚老希望,村落里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姚老说,新联村落离最近的仁宅图书馆有三四公里,村落里有洪梅中学和新联小学,目前在校生有800多人,而自家的一幢民宅就在两所学校之间,相距仅几十米。
姚老这幢房产的第四层楼原来已出租,每年可收租金五六万元。
去年,经与志愿者协会签订协议,他将四楼全部捐出,面积约800平方米,供应给公益图书馆永久利用。

爱心捐赠3万册图书 留守学生有了“第二教室”

有了园地,协会动手筹建事宜。
而姚老也没闲着,他一方面和协会一同磋商图书馆的装修布局,一方面发动亲朋好友,为图书馆的筹建捐款捐物。
姚老还发动五弟,给图书馆捐了一部代价20多万元的电梯,方便今后学生高下楼。

受疫情等成分影响,图书馆在今年6月才正式开工装修,总投入100多万元。
这期间,各方善款源源不断涌来,上百名热心人士和一些公益团体捐献善款40多万元,个中,惠安县薯花做事文明总队、晋江市陈埭志愿者协会和石狮众善缘志愿者协会等公益团队,共捐出上千本图书,而爱心捐赠还在持续。

陈志权表示,这家图书馆的面积比此前筹建的两家图书馆面积加起来都大,命名“新出发点书苑”,寓意给孩子们更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方案藏书量3万册,目前,收到爱心捐书和通过善款采购的图书总计1万多册。

在书苑里,内饰已装饰一新,崭新的阅读桌椅已到位,一排排书柜已支配完成。
连日来,志愿者们不分年事大小,每天轮流安排职员过来给图书归类和上架。
书苑设4个区域,分别是少儿区、青少年区、成年人区和多媒体区,开馆后将聘请一名专职职员管理。
周一闭馆,周二至周五下午5点开放至晚上9点,周末和节假日从早上9点开放至晚上9点,学生们可以免费办卡,免费借阅图书。

陈志权还先容,今后,协会还将以书苑为平台,不定期开展生理康健、课外实践等公益讲座,每周末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来给学生们辅导作业,暑假和寒假开展夏冬令营等,搭建学生们的“第二教室”。

(来源:公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