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赤水河西岸,来自四川盆地的暖湿气流遭遇云贵高原的阻挡,在盆地南缘积聚成浓厚的雨层云,笼罩川南大地。乌蒙山深处,高大的桢楠和红豆杉伸开层层叠叠的枝叶,拥抱惊惶失措的冬雨。
这里是四川泸州古蔺县的黄荆老林,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存最无缺的亚热带偏湿性原始常绿阔叶林,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末了的处女地”。近日,本报在初冬的小雨中穿越了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也借此机会走进了对森林赖以为生的村落落,走近了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百姓,由此窥见一方水土如何年夜方赠送她的子民,也触摸到人们对大地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敬意。
10月17日拍摄的黄荆老林风光。新华逐日电讯 刘坤 摄
初探秘境
穿过茂密的箭竹林,轻踩过铺满落叶的林间小道,屏息注目青冈木树干上的苔藓和树荫下的蘑菇,在小雨中翩然起舞。侧耳向幽深处谛听,似有精灵低声细语。
这是黄荆老林中成长在树干上的苔藓(11月12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黄荆老林中成长的多种野生蘑菇(11月12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环顾四周,我们容身的小山坡是十几栽种物的家园:高大的乔木是长叶杜鹃,低矮的灌木是灌丛杜鹃,伸出枝叶与丝栗栲“握手”的是山板栗,树下还长着几株野黄桂……不同的科属,在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构成了一个丰茂的天下。
这只是黄荆老林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普通一隅,在保护区32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成长着珙桐、红豆杉、润楠、鹅掌楸、喷鼻香果树、桫椤等1700多种高档植物。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布设的红皮毛机镜头里,林麝、鬣羚、藏酋猴、黑熊、黄喉貂、水獭、毛冠鹿是露脸的常客,巡山队员们常能与红腹锦鸡、白鹇、林雕鸮等珍稀鸟类不期而遇。
这是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布设在黄荆老林中的红皮毛机拍摄的白鹇(2022年5月7日摄)。颜宇供图
这是黄荆老林拍摄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雕鸮(资料图)。古蔺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纵然是保护区之外的村落落里,猕猴、野猪等野生动物也常来做客。一年四季不断的竹笋、肥美的野生菌,以及野生天麻、赶黄草、石斛、白芨等宝贵药材只要稍加寻觅,便能装进背篼。
从舆图上看,11条溪流从黄荆老林流出,终极全部汇入赤水河。这条承载赤色历史的河流也是茅台、郎酒、习酒等名酒的故乡,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沿岸发达的酿酒家当。
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呵护与敬畏与“美酒河”一道奔流不息。
桂花河边矗立着一块刻有“禁毒鱼虾”正楷大字的清代巨石,角款识题作“府正堂示”(11月10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初冬时节的赤水支流桂花河水流平缓,顺着水稻田坎下到岸边,一块镌刻着“禁毒鱼虾”四个正楷大字的巨石立于河边,左上角款识题作“府正堂示”。“正堂”,是清代主官的代称。这样的碑刻在黄荆镇还有两处。“沿河毒鱼大伤生命,水流下贱人饮亦病。”朴素的笔墨道出了黄荆老林先民们的“环保意识”。
碑刻下贱,依山开凿的茶盐古道仍清晰可辨,红砂岩上覆满青苔,马铃声声犹在耳畔。
这是在古蔺县汉溪村落拍摄的茶盐古道(11月10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据古蔺县志记载,清朝中叶,川黔两省边民常因争夺宝贵的楠木资源而发生边界争端,于是四川叙永府、贵州遵义府和仁怀府三地官员会勘划定地界,将这片森林收作“官山”,禁止砍伐。
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清嘉庆九年(1804年)的63年间,川黔两省官府五次封禁,本日的黄荆镇麻子岩和黄连沟的两块古碑上,当年的禁令依然清晰可辨。当地文史专家认为,“黄荆”的名称便是源于对“皇禁”的误读流传。
森林“三重奏”
居住在黄荆老林周边的百姓都相信,森林是有灵性的。
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副主任颜宇在这片森林里事情了十多年。一次,走在一片原始森林中,中途累了歇在一棵大树旁,他隐约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像是油锯伐木。贰心里一惊,四下探求却没有创造砍伐的痕迹。后来他溘然意识到,是不是由于人的到来,唤醒了森林的影象。
自然保护中央展示反盗猎清理出的猎套(11月11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20世纪60年代,为了国家培植,原宜宾地区木材公司在原黄荆公社成立古蔺县伐木场。油锯声惊醒了森林的千古幽梦,一株株参天算夜树变成当时国家急需的铁路枕木、矿井棚架、炼钢的木炭……
49岁的罗茂开是黄荆村落村落民。20世纪90年代初,他要砍掉十来株口径12至14厘米的杉树才能凑足一方木材,卖上二三百元钱。
靠山吃山,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直到有一天,他创造山上的水变少了,树一片片去世去,林地变成荒坡,曾经轻易可寻的野生天麻变得越来越少,他意识到,再大的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1998年,国家全面禁止长江上游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黄荆老林转入履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曾经的采伐基地,重新种上了柳杉、尖杉。一株树苗20多厘米高,长成大树须要很多年。砍树的年月,韶光过得很快。等待发展的日子,却过得太慢。
这是在古蔺县黄荆老林中拍摄的中华鼯鼠(2023年9月2日摄)。颜宇摄
2000至2006年,黄荆老林林区退耕还林6460亩,并于2004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罗茂开早已放下了砍树的弯把锯,今年是他担当护林员的第九年。
春天,他到小溪里放鱼苗、清理河道垃圾。每个月都要与差错结伴进山巡护,清理林下的可燃物,宣扬森林防火,也宣扬阔别“红伞伞白杆杆”。遇见恶劣的景象,他们会在森林中过夜。
巡山的路上,队员们瞥见过独行的亚洲黑熊、剧毒的蛇,遇见过机灵的藏酋猴、呆萌的毛冠鹿,补救过被锁套困住的小动物,也帮忙公安机关抓获过盗猎分子。
左图:这是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布设在黄荆老林中的红皮毛机拍摄的亚洲黑熊(2022年10月25日摄)右图:这是在黄荆老林拍摄的亚洲黑熊(4月26日摄)。颜宇供图
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有一个特殊的陈设室,除了展示各种野生动物的照片,还放着巡护队员从野外找到的200多个猎套。有的很原始,有的带有GPS定位,冰冷而狰狞。
颜宇曾经多次救助过野生动物,印象最深的是那只豹猫。
2016年秋季的一天,他接到黄荆村落村落民的电话——一只“小老虎”跑到了普照山的小路上,一贯围着一个老乡的脚打转。赶过去一看,“小老虎”是只雌性的豹猫。那天他随着豹猫来到森林深处,创造了被箭竹卡住的幼崽。豹猫妈妈悄悄地看着他帮孩子摆脱困境,然后带着幼崽消逝在密林里。
他还帮忙森林警察放归过一只小黑熊,当初买它的人由于它食量太大决定放生。小家伙回归山林那天,几次转头看着颜宇,眼神让人久久难忘。
这是八节洞瀑布附近的黄荆老林三层林区:最高处是原始森林,中间是次生林,最下面是人工林(11月11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本日,站在八节洞瀑布附近的山岗上举目眺望,黄荆老林的三层林区清晰可辨:最高处是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郁郁苍苍;中间是经历过砍伐后重新长出的次生树林,无声讲述着曾经的遭遇,也默默展示着大自然强大的修复能力;最靠近村落落和公路的地方是年轻的人工林,它们犹如一道道绿色的城郭,拱卫着古老的森林。
三种形态,是森林奏出的命运三重奏。
黄荆老林中的三连滩瀑布(11月11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最好的老师
黄荆老林浩瀚的树木中,颜宇最爱的是楠木,由于它们“苍翠、挺立,层层叠叠的状态是生命最好的样子”。
十多年前,每当初夏来临,原林村落附近总会散出一股清香,颜宇最初以为是藏在森林里的兰花,却久寻不见芳踪。直到有一天村落里修路,一株高大的润楠涌如今面前。高高的树冠上开着一丛丛翠绿色的花朵,喷鼻香气能飘到两三里地之外。他说服了施工方留下它,此后每年都会去不雅观察、记录它的变革。
“每次见到它,都忍不住想去拥抱。有时候人便是这样,须要通过一个媒介,与自然建立一种奇特的连接。”他说。
他也希望让更多人体会到这样的连接。
每逢假期,保护中央都会开展自然教诲。颜宇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然名”,让队员带着他们去不雅观察落叶的颜色、脉络和边齿,不雅观察昆虫的行列步队和秩序,感想熏染一朵花的气味……
他说服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不要勾引和干预孩子们的不雅观察,而是将他们暂时交给中央队员几个小时。他启示孩子们忘掉过去的思维定式,忘掉自己的身份,全然地融进大自然。
这是古蔺县赤水源黄荆老林自然保护中央布设在黄荆老林中的红皮毛机拍摄的麂子(2022年5月6日摄)。颜宇供图
他珍藏着一位名叫“兰草”的小女孩在落叶上作的画。一堂自然教诲课程下来,起初拘谨的孩子直呼颜宇的自然名“清晨”,大方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了他。
自然教诲里也有挫折教诲。曾经有位小男孩在搭建昆虫旅社时欠妥心被枯枝划破了手,哇哇大哭。队员们借此见告他不只是自然界,生活中也时时可能涌现危险,但是有许多避免受伤的办法可以学习。孩子止住了哭声,仍旧积极地参加活动。
黄荆村落有很多留守老人,为了发动他们一起投身水源地保护,保护中央组织巡护队员下河道清理垃圾,在当地学校和企业中招募志愿者,一天来了90多人。见此环境,老人们也坐不住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邻里群中发的活动照片,纷纭提出希望过年回家时再搞一次活动。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在黄荆老林石凤窝的一块赤色砂砾岩表面上创造了一个大型白垩纪早期留下的恐龙足迹化石群,随后又在周遭几公里的范围内创造了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翼龙、驰龙等类型的恐龙足迹。
这是在古蔺县黄荆镇汉溪村落石凤窝拍摄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和研究影像(2014年7月10日摄)。徐挺供图
在古蔺县汉溪村落石庙沟,有一处名为“刘慈欣卡利尔足迹”的鸟脚类恐龙足迹(11月10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沈伯韩 摄
古蔺县文史爱好者徐挺总爱带着儿子来这片森林里探险“寻宝”,他也热心于向人们展示和讲解那些脚印。
沧海桑田间,曾经位于食品链顶真个史前动物早已隐入烟尘,而同样来自白垩纪的桫椤和江南紫琪却依然繁盛。
自然的面前,再强大的仍旧是微小。唯有心怀敬畏者,能走得更远,更久。热爱大自然的人们相信,森林蕴藏着太多的聪慧,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这是黄荆老林中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2017年3月23日摄)。徐挺 摄
森林的赠送
人守护着森林,森林也赠送着她的子民。
早在数百年前,居住在乌蒙山区的苗族人在小溪畔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能治疗肝病的“神仙草”——赶黄草。如今,神奇的小草已经成了古蔺县大力发展的特色家当,造福着一方百姓。
赶黄草种子如针尖一样平常大小,在黄荆老林地区独特的温湿景象中,20克种子就能育成一亩秧苗。冬季育秧,春季移栽,秋季收成,一亩好地能收7000来公斤,仅喷鼻香楠村落就栽种了1200多亩。
11月10日,在古蔺县肝苏药业有限公司内,事情职员在分装用赶黄草制成的药。新华逐日电讯 刘坤 摄
赶黄草的花和叶都可以入药,村落民可以卖全草,也可以把花和叶分开卖。如今,老乡更乐意以每公斤保底价10元的价格供给古蔺县的药企龙头肝苏药业。
黄荆镇喷鼻香楠村落赶黄草收购站内正在进行打包作业(11月10日摄)。新华逐日电讯 刘坤 摄
深入更靠近森林的村落落,更能触碰到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
黄荆村落,90%的地皮属于林地,170多户人家都以森林为生。
53岁的祁平是挖笋的高手。冬笋长在竹林下面,只露小尖,没有丰富的履历很难创造。“看,这里面有俩。”他一边刨土,一边变换着下铲的方向,掌握着力道,恐怕把竹笋挖断。在黄荆村落,每家每年挖竹笋都能挖出四五千斤。
11月11日,黄荆村落村落民祁平与妻子儿子在自家办的田舍乐前合影。新华逐日电讯 刘坤 摄
11月11日,黄荆村落村落民在展示挖到的笋子。新华逐日电讯 刘坤 摄
这是黄荆老林中笋子山上的原始森林(2016年8月9日摄)。成林 摄
黄柏、厚朴、杜仲等药材也是村落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家家都种了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的药材。这些年,中药材价格逐年上涨,每家都能从地里得到两三万元的收入。每到药材着花的时节,蜜蜂成群飞来,溜达林间小路,沿途都是蜂箱,药材蜂蜜宝贵,市场供不应求,去年一位江苏老板一口气就买下了老祁家100斤蜂蜜。
曾经,黄荆老林周边的村落里没有路,各处的宝贝难卖出去。2011年,公路修进了黄荆村落,一下子将村落落摆到了去往4A级景区八节洞的必经之地上。一到夏天,游客涌进村落里的田舍乐避暑,走时总是拎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
这是黄荆老林中的原始森林(资料图)。古蔺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老祁从半山腰上的祖屋搬下来很多年了,但他仍爱往林子里跑。“我这辈子就没走出过大山,一贯靠这大山过活路,一走进林子人的精神都不一样。”
村落庄背后的森林里成长着1500多株古茶树,最老的树龄已经有200多年,勤快的老祁每年春天都进山采古树茶叶,鲜叶能卖出1万多元。
这是黄荆老林中的原始森林(2012年8月13日摄)。古蔺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大儿子祁自强过去在外打工,如今回到村落里给父亲当帮手。除了拾掇地里的中药材,照料田舍乐,他常带着真空包装或熏干的竹笋去泸州联系发卖渠道,还开了抖音号推销村落里的土特产。
黄荆老林的三日,我们只踏足了这方神奇地皮的方寸而已,却看到了无比宝贵的“黄金”。它是森林给人的赠送,人对自然的守护,如赤水河昼夜奔流,永一直息。(王丁 吴光于 张海磊)(参与采写:沈伯韩 刘坤 萧永航 薛晨)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