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本书策划编辑张振明对“政事儿”先容,该书搜集了40年来施芝鸿以个人名义撰写的同改革开放有关的各种文体文章约200篇,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拓表过的调研报告、演讲报告、事情研究文章、理论学习文章等,韶光跨度比较长、涵盖领域相称广。

个中,不仅涉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下乡、城市房改、蛋奶供应等问题,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与思考。
按写作和揭橥韶光,全书分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期间。

中间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大年夜笔杆子施芝鸿的鼓与呼 休闲娱乐

“该书从一个主要侧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作了回顾,具有很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振明说。

1951年,施芝鸿出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上海教诲学院中文秘书专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往后,他曾先后在上海市公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事情。
2000年进入中共中心办公厅调研室事情,曾任中共中心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2007年任中共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他还曾担当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资料图

施芝鸿曾先后参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文件,以及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文件起草事情。
他还曾是20世纪90年代初因鼓呼改革而名誉鹊起的“皇甫平”三人组之一,被称为党内大“笔杆子”。

谈确立习近平同道作为党中心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是重大政治决定,也是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以习近平同道为核心的党中心”,明确了习近平同道在党中心和全党的核心地位。

施芝鸿在书中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党的领导核心”这一提法有双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党的领导核心是在他们各自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上,成为党的政治决议确定和计策决策上的核心,同时也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上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的核心;第二重含义:党的领导核心是在遵义会议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党中心之后,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代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施芝鸿曾作为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心宣讲团成员之一,在全国所作的50多场宣讲报告中,他反复阐述了这样一个不雅观点:确立习近平同道作为党中心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既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政治决定,也是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施芝鸿在书中写道: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布告在省部级紧张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讲的第二个问题,便是关于“掩护党中心威信,贯彻民主集中制”问题。
总布告指出,强调掩护党中心威信和集中统一领导,绝对不是不要民主集中制。
我们党实施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
很多重大事情支配,从部门提出到中心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要经由五六道关,涉法事变还要到全国人大谈论。
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见地和建议,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施芝鸿称:“在年前(指2016年)召开的中心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布告在谈到核心问题时又强调,核心绝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也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决策。
他表示,要精确处理核心与集体领导的关系,更好坚持民主集中制,绝不会搞个人专制、个人崇拜,绝不会搞王明残酷的党内斗争那一套,也不会搞‘文革’那一套。
《准则》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期性、原则性、斗争性也表明,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也绝不会重复过去极左的那一套。

他写道:“俞正声同道在全国政协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常委会上说,习近平同道有很强的民主张识和民主作风。
他主持召开的每一次中心政治局常委会,我们谈论和决策党和国家重大问题时,各位常委同道的发言都是非常热烈的,有时候也会就某些详细问题展开不同见地的谈论。
习近平同道总是在听完大家的见地之后,才集中集体聪慧作出末了决议确定。
他还说,习近平同道在常委会上充分听取大家见地和建议的民主张识、民主作风,远远超出我自己当年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主持党委(党组)事情时听取班子成员见地的民主化程度。
俞正声同道的这一番话,是对那种所谓确立了中共领导核心,就意味着集权、意味着专制这样的杂音噪音的有力回答,也是对党内外一些疑虑和担心的及时澄清。

施芝鸿称,在党的领导核心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问题上,习近平总布告特殊强调:掩护党中心威信、向党中心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往下推。
层层提威信、要看齐,这在政治上是缺点的,乃至是有害的。
他哀求地方和部门的同道一定要认识到,地方和部门的威信都来自党中心的威信,在地方和部门事情的同道都是党派去事情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伶仃存在的,没有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权力。
如果层层都喊掩护自己的威信,层层都喊向自己看齐,党中心威信、向党中心看齐就会被虚化、弱化。

“我理解,习近平总布告这一主要论述指的是,各级党委卖力人不能层层把自己称为核心、哀求党员干部都向自己看齐,这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奇迹的倔强领导核心,其各级党委(党组)都要发挥统辖全局、折衷各方的领导核心浸染是两码事。

奉调进入上海市委研究室文件起草组事情

“作为改革的受益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谁都不愿退回去”

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刚年届27岁的施芝鸿在上海市公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办公室事情。
“这是我在结束了7年多上山下乡知青生涯和3年多在上海市郊区‘五七’干校教研组理论传授教化事情之后,进入的又一个同农业、屯子、农人直接干系的事情岗位。
”施芝鸿说。

把稳到,收入本书的同屯子改革发展干系的多篇调査报告、事情研究、思想评论文章,都是在这个期间,为我国和上海郊区屯子改革鼓与呼。

1980年上海郊区有个生产队成为“百万财主”引发关注。
随即,施芝鸿在《耻于贫穷 勇于致富》的文章中写道,“多年来,我们在宣扬‘穷棒子’精神时,走向了以为越穷越光荣的另一个极度。
这是从根本上违背马列主义基本事理,也不符合共产党立党宗旨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天职便是要带领群众治穷致富。
越穷越革命是对的,但如果越革命越穷,那还要共产党干什么?我们应该带领群众像送瘟神那样,治穷送穷,而不应该一个劲地‘颂穷’,为贫穷高唱赞颂诗。

1983年至1985年,施芝鸿在经由上海市整日制高档教诲严格的成人教诲考试、以高分被上海教诲学院中文秘书专业录取后,在整整两年脱产学习和深造过程中,他研讨中国秘书学历史和专业理论知识。

1986年年底,他由上海市公民政府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奉调进入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文件起草组事情。
施芝鸿说,“在此期间,上海正处于由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向前锋的计策转变期。
在进入上海市委研究室事情初期,我为改革开放写下的一系列文章,既有为中国改革开放必须全面坚持‘一个中央、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鼓呼,也有为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紧张领导同道全力推动的经济系统编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改革、住房改革、副食品生产和消费政策改革、文化系统编制改革和文化对外开放的鼓呼。

1989年,在改革开放10周年之际,不少人担心改革开放是否会退回去,人们焦虑迷惑的声音较多。
当年1月,施芝鸿在《试问谁愿从改革之路上退回去》中写道,“作为十年改革的受益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谁都不愿退回去。

“当前,改革进入了困难阶段,同时也进入了反思阶段。
唯其困难,唯其反思,才会有各种见地和不满。
领导者应该从中吸取合理的内核,以完善我们党的改革理论和改革政策,而不是相反。

跟随江泽民、朱镕基调研

领导干部下基层体察民情贵在有“情”

把稳到,施芝鸿在上海事情期间,曾跟随江泽民、朱镕基多次调研,并写下了事情条记。

1988年春天,江泽民任上海市委布告,市长由朱镕基担当。
当时的“大景象”是主见“改造”思想政治事情,提倡政工干部“兼职化、业余化”,使上海许多企业党政干部感到困惑和迷惘。

施芝鸿在《拨云见日廓清政治系统编制改革中的迷雾》中写道,江泽民走立时任第一件事,便是深入基层,亲自作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思想政治事情专题调查。
“这次调查,涉及全市9大系统57个基层单位。
而个中江泽民同道跑得最多的是企业,详细辅导最详尽的是企业思想政治事情。

施芝鸿称,江泽民每到一个单位,总是鼓励大家讲真话。
他本人也绝不遮盖自己的不雅观点,使调查的过程充满了实事求是、平等交谈、相互磋商、办理实际问题的气氛。

他回顾,1988年5月13日上午,江泽民特意到上海闵行开拓区的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作为调查第一站。
该公司总经理用英文对江泽民说,他对中方党支部抓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事情是完备理解和支持的。
江泽民听后感到意外又饶有兴趣,也用流利的英语同美方总经理交谈起来。

施芝鸿称,除了深入工厂企业实地调查研究以外,在那段韶光里,江泽民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直接听取基层干部见地的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企业思想政治事情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1990年1月,施芝鸿曾跟随朱镕基去金山县屯子蹲点调查。
施芝鸿说,从亲自经历的许多事例中,悟出一个道理,便是领导干部下基层体察民情贵在有“情”。
这几年,有些干部到基层去,每每是“招招手、握握手、招招手”,而对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则漠然处之。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怀念焦裕禄那样的对群众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干部便是很自然的了。

“这次随朱镕基同道去金山县屯子蹲点调查,当他听到今年农人年终分配短缺资金,缘故原由是应收销货款被大量拖欠的情形往后,发急万分,第二天就把市公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两位卖力人请到他蹲点调研的县里,商量办理问题的办法,还建议主监工业的副市长紧急折衷,组织受农人欢迎的紧俏工业品下乡以回笼货币。
传出往后,农人笑了,干部乐了,都说新任市委布告兼老市长帮他们办理了一个大难题。

施芝鸿还看到朱镕基发了狠话。
朱镕基在金山蹲点调查时,创造有些屯子干部大量拖欠集体资金建造私房、装修住房,严重分开了群众,心情再也不能沉着了。
朱镕基说1990年是“党风年”,要把抓党风匆匆廉政作为做好屯子各项事情的纲,对严重违法违纪、以权略私的范例,要铁面无私、严明处理,对干部要有震撼,对群众要有交代。

“皇甫平”三人组之一

文章揭橥后受到压力,上海市委指示淡化处理

1991年2月至4月,《解放日报》连续刊发了4篇署名为“皇甫平”、为改革鼓与呼的评论文章,又一次引发理解放思想运动。
施芝鸿是“皇甫平”三人组的作者之一,其余两人是周瑞金和凌河。

施芝鸿在书中称,早在1990年就曾酝酿写几篇评论辩论改革开放的文章。
那时,管理整顿已经进行了两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办理。
我们在实际事情中感到对改革开放议论得不足,鼓呼也太少,须要写文章讲讲这个问题。
当时酝酿过几个题目,但并没有动手写。

1991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到上海察看了好几家企业,仔细听取了开拓开放浦东的申报请示,并就改革开放问题作了许多主要指示。
他们感到小平同道是故意识地来上海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一番新的煽惑的。
邓小平关于“要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改革开放要讲几十年”,“改革开放要更快、更好、更大胆”,“不要一说操持经济就等同于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等同于成本主义”等一系列主要发言,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对上海事情,而且对全首都具有深刻的辅导意义。
基于这样的理解,当时施芝鸿等人认为,应该揭橥几篇有影响的评论文章,来阐述小平同道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

文章揭橥后,发生了一些争议,“皇甫平”三人组也受到了压力,上海市委也很理解他们的处境,指示淡化处理。

谈及“皇甫平”这个身份,施芝鸿说,皇甫平本身并不敷道,无非是在文章中及时传达了邓小平同道的发言精神,提出并阐释了新形势下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的多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思想上冲破了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束缚。
皇甫平文章引起了海内舆论这么大的反响,证明邓小平同道的思想符合中国实际和群众意愿,具有光鲜的党性和公民性。
反对者的思想武器很迂腐,因而分开实际、分开群众,根本成不了大气侯。

1994年春天,施芝鸿与周瑞金又在《公民日报》揭橥“任仲平”的署名文章,提出要“高下齐心专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系统编制,在全国两会引发强烈反响。

施芝鸿书中说,任仲平是《公民日报》主要评论的谐音。
朱镕基在参加湖南省人代会的谈论会上,建议代表们负责看一看任仲平的此篇主要文章,他认为这篇文章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突出了改革的主要地位。

多次参与主要文件起草

“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的组合式方案覆盖了全党全国各方面见地”

2000年,施芝鸿调入中共中心事情后,曾多次参与党代会报告及中心全会文件起草事情。

资料图

把稳到,在新书中,施芝鸿的多篇文章都是对上述主要会议的解读,个中还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24个字的产生过程。

施芝鸿说,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文化系统编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少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全国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特殊是党的各级宣扬思想文化部门,都建议这次全会最好能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体系根本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一个更简洁、更易懂易记、也更方便对内对外传播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的表述。
以胡锦涛同道为总布告的党中心很重视这个见地,但由于当时全党全国、方方面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尽统一,紧张是对付从什么层面上来加以概括的认识不尽统一,以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终极没能完成这个任务。

2012年1月,在预备召开党的十八大时,各地区、各部门又把这个问题重新提了出来,但还是绕不开一个老问题:究竟该当从什么层面上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当时,中心军委已经提出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代价不雅观,那是着眼于革命军人这一特定群体来概括的;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也先后提出了对“北京精神”“上海精神”的概括,那都是着眼于一个地域来概括的;还有一些“企业精神”“行业精神”,实质上都是着眼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特点提出来的。
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究竟应该从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什么样的角度,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呢?当时面临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

施芝鸿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起草过程中,经由听取和整合各方面见地,经由文件起草组反复谈论和修正,末了选择了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的组合式方案,该方案覆盖了全党全国各方面见地,反响现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在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

他还表示,作这样三个层面的组合式表述,在思想方法上,借鉴了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从三个层面来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利益关系问题的概括和表述方法。
毛泽东当时提出,精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利益关系,就要既讲国家利益,也讲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那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进行概括和表述,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进行呢?

“在召开党的十八大的会场内外、我们党内党外,绝大部分同道对这样组合式的表述是赞许的认可的,认为作这样的表述,可以表示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有关的最大公约数,的确比较全面,也比较科学。

新京报 何强

校正 柳宝庆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