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翟永冠、陈尚才、白少波

位于中印边疆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在沉着中迎来又一个清晨。
卓嘎和央宗姐妹坐上家人的摩托车,出发前往日拉山上的放牧点。
她们身后,是每家每户屋顶迎风飘荡的五星红旗。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丨情重如许 誓言若山西藏边境群众守护国家安宁的故事 汽车知识

在雪域高原的边疆线上,以卓嘎姐妹为代表的万千守边群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脚下的地皮,靠自己的双手培植俏丽家园。

“我很骄傲”:守好祖国每一寸地皮

玉麦乡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
以前一度只有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3个人生活在那里,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抵边放牧,守护祖国国土。

2017年10月28日,卓嘎、央宗姐妹收到习近平总布告给她们的复书。
习近平总布告勉励她们,连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培植者。

习近平总布告的复书冲动了西藏各族群众,也鼓舞着更多群众扎根边陲,固边守边。

卓嘎(右)给女儿巴桑卓嘎讲述她为国守边的故事(2021年7月10日摄)。
新华社孙瑞博 摄

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落位于班公湖北岸,均匀海拔4300米。
村落民平措南加一家四代人接力放牧守边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20世纪初,平措南加的外公桑培努布把自家的羊圈向边疆线迁移,用羊圈画起边疆线;桑培努布年迈后,小女儿旦珍旺姆继续父业,坚持放牧巡边;西藏和平解放后,平措南加多次用自家牦牛帮边防连队运输军需物资;平措南加的儿子曲阿大学毕业后回阿里事情,宣扬党和国家政策。

曲阿说:“我们放牧不但是放牧,更是守护神圣国土,我很骄傲。

“山在那儿”:培植幸福家园

林芝市察隅县与印度和缅甸毗邻。
走进下察隅镇僜人新村落,绿油油的猕猴桃田掩映着一座座新居。

凭借独特的地理景象,近几年下察隅镇开始推广栽种猕猴桃。
如今,全县猕猴桃栽种面积达2300多亩,年产量15万公斤。
“现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猕猴桃种在村落周围,想想都以为美。
”村落民红伟说。

在察隅县下察隅镇京都村落,管理员高峰(右)在辅导当地村落民给猕猴桃果实套纸袋(2012年7月22日摄)。
新华社金立旺 摄

边疆兴则边陲兴,边民富则边防固。

2018年2月,西藏开始履行“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社会保障)”十项提升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着力补齐根本举动步伐和公共做事短板,加快边疆地区发展。

截至2020年年底,西藏已高标准建成边疆小康村落604个,206个边疆地区家当项目全部开工。
边疆行政村落公路通达通畅,新建改建边疆公路130条、3080公里。
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疆乡(镇),实现村落村落通邮,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屯子人口饮程度安得到全面保障。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西段。
从札达县城出发,须要翻越至少4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
沿着雪山盘旋而上,站在喜马拉雅山顶纵目远眺,一座座洁白的新居散落在松杰河边,这便是楚鲁松杰乡楚松村落。
2018年,楚鲁松杰乡边疆小康示范村落项目正式启动。
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群众每家都分到一套独家院落。

楚鲁松杰乡干部群众在牧场例行巡逻(2019年1月8日摄)。
新华社陈尚才 摄

虽然这里与世隔绝,每年大雪封山半年,但国家发展没有落下任何一个角落。
“现在手头有钱,在外有活干”,31岁的群众仁青欧珠说,“山在那儿,我们的国和家就在那儿!

“日子一天一个样”:奔向小康生活

走进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落,崇山密林环抱的牧场上鸟语花香、草长牛肥。

亚夏是土生土长的琼林村落人,作为琼林村落珞巴族致富带头人,2015年5月,她组织村落里部分妇女办起“珞巴织布农牧民互助社”。
目前,互助社吸引村落里47名妇女加入并定期分红。

近年来,琼林村落党支部依托生态资源,勾引群众投身生态旅游家当发展,在南伊沟风景区设立4个民族特色旅游售卖小组,5年共为全村落增收50余万元。
2020年,琼林村落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

图为2021年6月19日拍摄的林芝市米林县境内的琼林村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普布扎西 摄

国强才有民富,国家安宁才有万家幸福。

溜达在米林县邦仲村落,硬化路纵横交错,藏式院落错落有致。
“现在靠跑运输、打工、开家庭旅社、林下资源采集、发展餐饮等,村落和颜悦色均收入从2017年的1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4万元”,村落党总支布告伍金次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村落里的根本举动步伐和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我们人永久在那儿,日子一天一个样!

祖国西南边陲的村落庄,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气与活力。